薛力:“南海仲裁案”不会动摇“双轨思路”
菲律宾单方面发起的“南海仲裁案”,五人临时仲裁庭7月12号给出了最终裁决。一边倒的裁决结果,出乎国际法学界与南海研究界绝大部分研究者的意料。台海两岸民意沸腾,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对整个案件的立场依然是不参与、不接受。裁决结果无疑强化了中国与东盟声索国特别是与菲律宾之间的对立。那么,中国还会继续坚持2014年提出的“双轨思路”么?笔者的回答是:中国将继续执行双轨思路,但局部有所调整。
原因一,中国2014年提出的双轨思路的核心内涵是:同意在多个声索国共同参与的框架下处理南沙海洋权益争端,东盟作为整体可以在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中发挥作用。原因是,981事件后美国等域外国家直接介入南海争端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中国原先“只能在声索国之间且在双边框架下处理争端”的做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双轨思路将大致满足东盟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关切,从而起到“以有限、相对可控的地区化来防止无限、不可控的全球化”的效果,以便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周边战略、自贸区升级版等议程。中国一直认为,南海争端仅仅是声索国之间关系的一部分,不应因为局部问题影响彼此间关系的大局,管控分歧、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更为重要。中国的这一思路迄今没有变化。这就决定了中国不会轻易放弃“双轨思路”。
原因二,中美已经成为南海战略博弈的主角,美国觉得利用仲裁案从国际舆论、国际法等方面削弱中国南海主张的目的已经达到,阶段性完成了自己作为全球霸主的角色任务,与中国在南海开战又不属于政策选项,那么,只要中国不继续大力强化在南海的存在,不妨转向与中国接触、合作的一面,毕竟南海问题只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环节。过度刺激中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作为有经验的霸主,美国自然知道处理复杂的南海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当事方直接谈判。因此,在与中国进行多轮沟通后,美国采取撤走军舰等方式为南海局势降温,鼓励菲律宾与中国直接对话,并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访华为奥巴马参加G20铺路。在裁决出来前,中美双方的全球外交博弈表明,南海争端已经全球化。但减少域外国家的干预依然是中国的政策目标,因此,美国的上述举措有利于中国“翻过‘南海仲裁案’这一页”,以便落实“双轨思路”。
原因三,菲律宾很清楚,它认定有拘束力的裁决,实际上没法执行,要求中国兑现裁决只会引发中国强力反制,反正仲裁已经获得超乎期待的结果,不如以退为进,利用总统换人的机会就坡下驴,通过与中国的直接谈判获取实实在在的好处,改变此前几被排除在一带一路建设之外的局面。东盟其他国家特别是非声索国,更不愿意因为这个案件而影响与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合作。菲律宾新政府愿意回到谈判桌前意味着中国对菲预期目标得以实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弱化裁决的影响力,为未来彻底消解裁决创造条件。7月25日中国与东盟10国外长在老挝万象发表关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联合声明,承诺全面有效完整落实《宣言》,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实质性推动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这表明,2013年未曾中断的有关“准则”的谈判进程,将进入加速期。
总之,“南海仲裁案”不过是中国贯彻双轨思路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裁决虽然引发了新一轮的外交战、舆论战、法律战,但中国很清楚,作为对外关系顶层设计的一带一路战略,不应该因为一时一地的干扰而动摇。继续落实“双轨思路”将助推周边外交、并把东南亚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要求中国在强化与东盟经济合作、推进与东盟的人文与社会交流的过程中,强化彼此间在安全领域的合作,最终成为地区安全的提供者与保护者。对于正在学习做大国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只能面对。南海争端已经成为东盟国家最为关切的地区安全问题。因此,中国的角色任务是:主导设计出一套具有包容性的解决方案,它既守住自己的主要利益,也包含东盟声索国的合理关切,同时能为其他南海使用国所接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