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马后炮式道歉”应有不宜多
7月23日上午,邢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邢台“7·19”洪灾灾情。截至7月23日9时,洪灾已造成25人死亡,13人失踪。当晚,邢台市长董晓宇在新闻发布会上道歉,称没能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感自责和内疚,将对这次抗洪中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先停职、后调查。(7月24日《新京报》)邢台市长的道歉,属于典型的“马后炮式道歉”,因为无论道歉多么真诚、多么深刻,始终无法挽回已经逝去的数十条生命。那么,应该如何看待“马后炮式道歉”呢?笔者认为,应该有但不宜多。
之所以把邢台市长的道歉称为“马后炮式道歉”,是因为这样的道歉没有在第一时间出现。邢台洪灾发生在7月19日,7月23日晚才有官方道歉,这个道歉肯定来晚了,稍不注意很可能适得其反。
倘若邢台官方第一时间道歉,好处显而易见:第一,可以告慰逝者,安抚死伤者家属的情绪;第二,让群众看到官方的真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感;第三,可以展现政府是负责任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是敢于承认错误和不足并善于改正错误、弥补不足的。相反,“马后炮式道歉”既可能给人政府作秀、想推责的联想,也可能被人认为是舆论“倒逼”的结果。
对于“马后炮式道歉”,首先应该有。不管如何说,“马后炮式道歉”也是一种道歉,既然是道歉,就是要向公众表达歉意,说声“做错了”或“做得不好”,请求公众理解和谅解,吸取深刻教训,不再重蹈覆辙。再说,公众习惯了某些地方政府出了事故后百般隐瞒、千般狡辩、死不认错,也会觉得“马后炮式道歉”也属难能可贵。
然而,“马后炮式道歉”不宜太多。君不见,道歉何其多,问责有几人?但凡问责,几乎都是鞭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几乎都是“小人物”“临时工”充当替死鬼。正因如此,加大问责力度、敢于动真碰硬,远远比道歉尤其是“马后炮式道歉”更管用,更能唤回民心、赢得信任。同时,在事故发生之前,把问题想得周全些,把预案做得细致些,把措施考虑得全面些,把工作抓得落实些,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才是政府应该做而且能够赢得群众尊重的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