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6|回复: 0

中庸之道:一种反智主义‘逻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2 11: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苏小草sxc 于 2017-8-12 14:02 编辑

中庸之道:一种反智主义‘逻辑’
                文/苏小草


按:通向逻辑终点的道路千条万条,但捷径只可能有一条,那就是径直走过去,否则,拐外抹角不只会横生枝节,还可能徒劳无功,永远无法接近目标。中庸之道是一种混淆是非、投机取巧、浑水摸鱼的处世‘哲学’,它的知识谱系中没有逻辑,只有媚上欺下恃强凌弱、欺世盗名混世寄生的阴谋权变和争权夺利。


(一)‘中庸’的真正涵义

构建在坚守平等自由道德观基础之上的仁义是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它是一种人才学,或曰:道德高尚学;构建在坚守等级伦理道德观基础之上的仁义是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它是一种奴才学,或曰:道德败坏学。儒家的道德价值伦理是构建在坚守等级伦理道德观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它是奴才学,一种道德败坏学;现代文明的道德价值伦理是构建在坚守平等自由道德观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它是人才学,一种道德高尚学。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以上是《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其是对‘中庸’的完整诠释,在这里,为了厘清‘中庸’的真正内涵,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礼记·中庸》是阐述礼道的,其中所言的‘道’不是指真理、规律和逻辑而是指等级之礼道。

暂且搁置‘喜怒哀乐之未发’可否谓之‘率性’的讨论,结合《论语·学而》中‘礼之用,和为贵’的表述,上面这段话的大意是,天命之谓礼性,率(礼)性之谓礼道,修礼道在于教化,礼道是非常重要的,是天命所系之须臾不可缺少的。······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于守中,发而皆中节于贵和,中和之达礼道也,谓之‘中庸’。可见,‘中庸’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道德标准,具有折中、调和的意涵,是服务于恪守礼道的一种方式、方法和行为准则。那么,礼道是等级之礼,‘中庸’是服务于恪守等级之礼的,实践中,它是如何折中、调和的呢?显而易见,其必然要折中、调和到恪守等级之礼上,即中和之达于礼道。丛林法则中,虎豹豺狼、猪马牛羊各就各位赢者通吃;儒家伦理中,奴隶主、奴才和奴隶互不儹越,虐人者施虐、自虐者受虐,谓之‘中庸’也,或曰:中和之达礼道。其实,这种说法是合乎逻辑和历史事实的,儒者倡导‘中庸’不只是混世寄生的需要,还是突显其社会地位的需要,居于高人一等的奴才位置,不以施虐于下而喜,上不以受虐于上而悲,此乃‘喜怒哀乐之未发’也。工于心计隐忍不发,媚上欺下恃强凌弱,这也是儒者惯常的为官之道和处世哲学。

我们知道,等级之礼道的实质就是等级伦理的道德观,它是内向型、外向型和‘中庸’型三种极端思维模式复杂纠葛中生成三种人格的载体。内向型极端思维模式生成一种自虐型人格,即受虐于上的人格;外向型极端思维模式生成一种虐人型人格,即施虐于下的人格;‘中庸’型极端思维模式生成一种自虐和虐人的分裂型人格,即受虐于上施虐于下的人格。那么,所谓‘中庸’的实质只可能是‘中庸’型极端思维模式创生的一种极端的方法论和极端的道德标准,即上智下愚、上传下达,受虐于上施虐于下,恪守犬奴本分须臾不可马虎的一种极端的方法论和极端的道德标准。这就是‘中庸’的真正内涵。

犬臣与暴君的对话

暴君:何以为政?         
犬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暴君:善哉!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吾得而食诸。
犬臣:君臣如父子。名不顺,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暴君:善哉!若可?
犬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暴君:善哉!若何?
犬臣:食君之禄,事君以忠。仁者,爱人,亲亲为大,天下大治矣!
暴君:吾若拒汝,若何?
犬臣:邦有道则仁,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暴君:但求无过,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何若?
犬臣:臣为君隐,子为父隐。
暴君:汝之枉错,吾可诛乎?
犬臣:不可!
暴君:何故?
犬臣:诛吾者,暴君也;赦吾者,仁君也。
暴君:汝乃犬臣之谓也。
犬臣:此乃君子之道也。

人类历史的变迁是在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和再造过程中进行的,没有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和再造,任何真正的进步都不可能产生。在中国,阻碍文明进步的力量始终都来自于顽固保守孔儒文化传统的势力,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二)‘中庸’不能带来尊重

倘若一种学说旨在宣扬等级伦理的道德观和构建等级伦理的社会秩序,它无疑是拒斥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那么,宣教这种学说的人必然做不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既然如此,因观点尖锐对立,持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观点的人还需要保留自己的看法吗?这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A:我可以侮辱、谩骂你!
B:为什么?

A:我坚守的是等级伦理的道德观,在构建等级伦理社会秩序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是无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
B:你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必须纠正你的说法!

A:为什么?
B:我坚守的是平等自由的道德观,在构建平等自由社会秩序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

C:你们的观点尖锐对立,保留不同看法,相互尊重吧。
A:保留什么?这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应该是支配与被支配、奴役与被奴役的社会关系,尊卑贵贱、等级特权是构成这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
B:保留不同看法是可以的,但不能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互利互惠、劳动交换或服务的社会关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构成这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

C:‘中庸’之为德也,相互尊重是很重要的!
A:‘中庸’之为德也,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没必要的!
B:‘中庸’之伪德也,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必须的!


何谓‘中庸’?它是指在极端思维模式支配下,坚守等级伦理的道德观,构建等级伦理社会秩序的过程中,自虐和虐人型人格所具有的‘受虐于上、施虐于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其再现的是支配与被支配、奴役与被奴役的社会关系。在儒学中,‘中庸’体现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等章句中,它的实质是一种媚上欺下、阴谋权变的奴才哲学和愚民之术。

打油诗曰:

君主臣民三千年,蝼蚁奴虫去爬山;忽左忽右大风起,周而复始噩梦牵。
等级伦理道德观,尊卑贵贱生弊端;争权夺利窝里斗,成王败寇灾连绵。
投机取巧以一贯,浑水摸鱼子在川;舍本逐末幼稚病,欺人自欺琴乱弹。
平等自由道德观,独立人格尚尊严;摒孔弃儒作了断,前路光明日渐渐。


有怎样的道德价值伦理就有怎样的社会制度,有怎样的社会制度就有怎样的历史发展路径;道德价值伦理决定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决定历史发展路径。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发展路径是由其坚守和践行的道德价值伦理体系决定的。人类社会有两种历史发展路径,一种是演绎历史周期律的历史发展路径,它属于古代臣民社会的历史发展路径;一种是打破历史周期律的历史发展路径,它属于现代公民社会的历史发展路径。

1、演绎历史周期律的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

等级伦理的道德观(悖道离德)——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理曲)——等级特权或集(极)权专制制度(悖道离德理曲)——演绎历史的周期律

2、打破历史周期律的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

平等自由的道德观(尊道贵德)——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理直)——自由民主制度(尊道贵德理直)——打破历史的周期律


没有等级特权,人就不道德了;没有尊卑贵贱,人就不高贵了,儒家的道德价值伦理来源于等级特权、尊卑贵贱,前者旨在剥夺人的各项自由和平等权利,后者旨在泯灭人的个性价值、独立人格与尊严。因为儒们没有平等观念而且更倡导等级观念,一个儒文化为主流意识的中国,只可能是等级特权社会,只可能演绎历史周期律的轮回史,这就是中国人的悲剧宿命。当下,如何摆脱这种悲剧宿命呢?在弘扬民主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坚决抛弃孔儒文化传统,构建现代公民社会,融入世界主流文明,舍此,别无它途。基于此,坚守政治道德和政治伦理,摒弃各种纷争与成见,中国需要凝聚共识启动政治体制改革而非仅限于其它方面的改革,否则,由于特殊利益集团的广泛存在,实践中,越改越损害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甚至于激化社会矛盾、陷入混乱。

2017/08/12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19 17:09 , Processed in 0.08270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