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3|回复: 0

安生:去杠杆、金融危机与现金为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 21: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杠杆和金融危机一样,都是欠债还钱的过程。去杠杆是主动控制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不受控制的去杠杆。

  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市场销售。这是马克思说的惊心动魄的一跳,也是主流经济学回避的内容。

  一方面,资本要谋求利润。另一方面,“资本—劳动力”二元体系之中,没有对应的支付超过资本家自身消费能力的利润的支付能力。

  如果不考虑出口的话,资本有四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不断增加投资;二是销售给未来;三是资本内部不断吞噬、汇聚,小资本不断破产,大资本不断汇聚;四是按照资本家有限的消费能力低水平运转。

  增加投资,并不稳定,除非在工业革命时期,否则新增投资很快就会面临消费品过剩问题,最终不得不去产能。

  销售给未来,是利用信贷消费等手段,提前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短期看一片繁荣,长期看必然有一部分社会成员陷入债务危机,未来消费更加不足。

  小资本生产的产品滞销,小资本为生产这些产品投入(包括采购原料、租用厂房、雇用工人)的资金,成为其他资本,尤其是大资本的利润。

  随着资金不断汇聚,形成垄断。这时,垄断资本可以有效控制生产规模,很难出现社会范围的大规模的竞争对手之间为了占领市场疯狂扩张投资现象(比如共享单车疯狂扩张)。这样一来,避免周期性生产过剩,直接的结果就是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市场之中存在强弱,强者制订交易规则,弱者只能照单全收,强弱地位无法互换,这是卢瑟经济学分析经济的基础,也是主流经济学回避的内容。

  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强者不断积累利润,弱者必然不断积累债务——信用货币其实就是对银行的债权。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利润和债务的积累,经济就会长期低水平运转,陷入停滞之中。只要经济高于维持强者消费的水平,强者不断积累利润,必然意味着有社会成员不断增加负债。

  周期性债务与利润的湮灭,是一个自发的去杠杆的过程。这就是金融危机。与之对应的,是经济危机。欠债还钱,没钱只能抛售资产,有什么是什么,债券、房产……多数人都抛售的时候,买主很少的时候,这些资产自然就卖不上价钱。

  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强者用手中的利润,购买弱者为偿付债务抛弃的资产。这时,资金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低廉。这是遍地是金砖的时代,但是要用金撬棒撬起来。

  为了避免金融危机,央行不断给弱者提供贷款,弱者用借来的资金偿还强者的债务,强者手中的货币越积越多。需要知道,市场交易规则由强者制定,弱者手中的流出的货币,最终辗转流向强者,除非强者希望获得更多的利润,否则这些货币不会毫无代价地主动流回到弱者手中。

  这些强者手中越积越多的货币,不会进入实体经济投资,因为消费端销售不畅。这些货币不会退出经济循环,被老老实实被窖藏起来,因为政府提供的货币不时真金白银,而是不断贬值的价值符号。相比真金白银,价值符号会不断贬值的。

  这些价值符号进入强者手中以后,必然四处投机,或者放高利贷,或者投机大宗商品,或者投机房地产,或者投机外汇,或者大规模的兼并——总之,都是想方设法从弱者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

  于是,经常可以看到“实体凋敝,金融暴走”的现象。

  实体凋敝,金融暴走-知乎专栏

  在整个社会消费不旺的情况下,这些由强者掌握的来自不断灌水的资金,也难以找到对应的利润。这就是所谓的资产荒,掌握巨额资金,没有合适的获得利润的方向。

  虽然央行大量放水,但是真正的弱者,比如中小资本,往往得不到资金,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经营风险太大。他们的投资,很容易成为大资本的利润。所谓,吃不穷,花不穷,一创业就变穷。这种情况下,谁会把钱借给他们呢?——除非高利贷。风险高,自然要求的利率高。

  这些资金给了谁呢?

  一般情况下,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背后,都有政府的征收权,实在不行,还可能中央政府印钞。

  在地方财政依赖房地产的国家,开发商贷款流入地方政府手中。购房者的贷款解放开发商的贷款。一旦购房者无法获得贷款,地方政府就会失去一笔很大的收入。

  国有企业获得贷款以后,支付各种费用,购买原料,支付工人工资。这些钱,为生产原材料和消费品的企业提供了订单。拉动了GDP,增加了税收和就业。

  地方政府获得土地出让金和税金以后,进行各种建设。施工公司购买原料,支付工人工资。于是,订单增加,拉动了GDP,增加了税收和就业。

  增加的税收,再次支出。再次拉动GDP,增加税收和就业。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二季度增幅料将回落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4.4万亿元,同比大涨14.1%。财政收入经过三年的中低速增长,增速重新冲至两位数。背后有一季度经济企稳向好支撑,也跟PPI恢复性上涨有很大关系。

  积极财政政策也开始发力,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近4.6万亿元,同比增长21%。一季度财政支出超过当季收入,意味着部分政府债券已经投入使用。

  不过,一季度收入形势大好,恐难以持续。财政部国库司司长刘祝余在发布会上直言,初步判断,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受短期增收因素影响较大,后期特别是二季度增幅可能会明显回落。

  一季度土地出让收入接近万亿元,同比大涨29.9%。不过,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对房地产投资走势及土地出让收入状况,预判有分歧。

  经过若干轮回,这些最终进入少数人手中,从此脱离实体,进入投机领域,刺激金融暴走。

  与之对应,是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房奴背上债务。

  如何看待国务院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知乎专栏

  最终的趋势是,债务越滚越多,随着债务的增多,就是为了避免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破产,也要不断给它们发放贷款,或者默许它们四处借钱,实现借新还旧。经济半死不活,金融不断暴走,金融风险增加,生活成本上升。

  这时,如果加息,就可能导致债务崩盘,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房奴无力偿还债务,甚至无力偿还利息,直接破产。

  如果不加息,泡沫就会越吹越大,泡沫破裂的风险、物价失控的风险迅速积累。

  于是,金融暴走的形势愈发恶劣。

  如何让少数人控制的天量资金再次进入实体经济循环,增加投资,增加就业,增加消费,增加税收,这是让人头痛的事情。如果认为少数人都不傻的话,就会知道这基本没戏——除非有极大的竞争的压力,类似4、5家共享单车竞争市场那样的压力,否则谁也不会在大量产品滞销的时候,主动增加投资。个别少数人头脑发热,主动投资,他们的投资很快就会被其他少数人瓜分。头脑发热者从此丧失资本代理人的身份,退出顶层。

  人民日报调查银行资金空转:未进入实体经济_财经_腾讯网

  大量资金,可能冲入楼市,使房价飞上天,然后爆裂。爆裂的过程,是货币再次大幅度集中的过程,爆裂之后,极少数人获得天量利润,绝大多数人则背上天量债务。注意,这里是极少数,不是少数。

  任何大规模的投机行为,都是多数人的货币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少数人的货币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的过程。股市如此,楼市也是如此。能顺利从投机大潮中成功逃脱的永远只是少数人——他们获得现金,其他人获得筹码和债务。有债务,就有债权,有人破产,必然有人发财,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破产,让大家忽视了极少数发财的人。

  这些资金,可能冲入商品市场或外汇市场,导致通货膨胀或者本币剧烈贬值。那时,经济会遭到重创,可能就需要更换货币了——回收小面额纸币,发行大面额纸币。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些资金进入了高利贷市场。正常情况下,这些资金是不会进入高利贷市场的。但是,如果这些资金在银行之间反复倒手,层层剥皮,每次倒手都增加一些利差,增加一些风险,都对最终用途的了解都模糊一些。那么最终,对这些资金来说,进入高利贷市场,只是迟早的事情。

  再说,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债务不断增加,银行不愿提供更多贷款,债券发行困难的情况下,迟早也会求助于高利贷市场。

  这时,所有参与资金倒手的银行,被资金链穿在一起。资金链的一头儿是理财或者其他募集到资金,另一头是高危险的高利贷或者随时可能出现偿付问题的债券。一旦高利贷或者债券无法顺利偿付,那么一连串的银行就都要显然债务危机之中。这些银行,如同一条绳上的蚂蚱,更像多米诺骨牌,或者一连串的鞭炮,倒下一个,倒下一串,引爆一个,引爆一串。

  起底同业存单套利链条:每一环节都存在正利差

  (下)

  这时,大量资金在空转,实体经济半死不活,空转的资金总量在以每月万亿的数量增加,这是悬在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坠下,前面所列出的各种后果,可能同时发生——楼市爆裂,物价上涨,本币下跌,金融机构连锁性倒闭。

  支持楼市上涨、大量资金暂时不冲入商品市场、不冲出国境、经过银行反复倒手进入高利贷市场等现象存在的条件,是大量资金的金融领域暴走,新增资金不断增加,一旦这种条件不复存在,这些现象必然无法继续存在。

  整个经济,如同一个奇怪的机体,连接四肢的只有静脉,通向大脑的只有动脉。于是,四肢严重缺血,大脑严重淤血。不输血,四肢坏死;输血,迟早脑淤血。

  各地银监局展开现场检查资金空转、规避监管套利成检查重点

  如果不想发生前面的恶劣后果,就要主动去杠杆,这如同主动诱发雪崩,试图人为控制雪崩,避免更大规模的不可控的雪崩。

  去杠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债权人不会无端放弃债权。债权人在经济中处于强势,债务人处于弱势,债权自动向强者聚集,债务自动向弱者聚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不会自动逆转,债务人只会在债务泥沼中越陷越深,完全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爬出债务的泥沼。

  当然,实践之中,相对强势的债务人,可以把债务扔给更弱势的社会成员。比如,在央行的配合下,地方政府把一部分债务扔给社会成员,实现民间加杠杆,地方政府去杠杆。只要降低住房贷款条件,刺激房价上涨即可,这并不难。

  利润和好运向强者汇聚,债务和风险向弱者集中。居民没有再次甩掉债务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居民的杠杆率会迅速增加。这是一个藏债于民的过程。

  地方政府,获得这些资金之后,再次启动各种工程,拉动GDP,增加税收和就业。经济出现回光返照。

  还有的时候,政府可以不直接启动工程,而是以担保+PPP的形式,或者其他变种的形势,启动工程。这个过程,大同小异。

  财政部:明确举债融资政策边界严禁利用PPP变相举债

  五部门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对PPP项目不得承诺最低收益

  问题是,这种藏债于民的过程,是不可逆,不可复制的。民间的偿债能力,必然不断下降。大批居民背上沉重的债务,他们中长期的消费能力,也必然下降。工业化时代,盖楼如种菜,未来更多的房产,他们还有多少接盘能力?

  楼继伟: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经升至接近50%

  前4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增9.3%创两年多来新高

  再说,这种方式也不治本。地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拉动GDP、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很快就会背上更多的、新的债务。

  一季度财政赤字1551亿近20年罕见不搞大水漫灌刺激

  一季度GDP增速6.9%,国民经济稳中向好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二季度增幅料将回落

  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加杠杆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去杠杆的过程。是用增加社会总债务的方式,暂时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少数人手中的债权更多,其他社会成员背负的债务更多。必然导致空转的资金量更大,潜在的物价上涨、资产泡沫破裂、本币下跌、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引发银行间一连串偿付危机的风险更大。这时所谓的经济回暖,不过是甩锅以后,回光返照。

  要把空转的货币收回来,至少冻起来,这并不容易。如果不暴力剥夺的话,就要允许他们进入暴利行业,或者说刚需行业——在全民没有支付能力的时候,默许这些货币资本卡住刚需,逮住蛤蟆攥出尿。

  李克强:要把医疗健康产业做成中国支柱产业

  如果要诱惑他们买资产,那就要出一个比较有诱惑力的价格。资产价格下跌,将直接导致大批以土地和房产为抵押,并且将在未来以土地和房产销售作为收入来源的贷款,出现巨大风险。这些贷款,很多由地方政府用财政直接或间接的担保。土地价格下跌,地方政府收入减少,需要支付的贷款损失增减,直接的后果就是地方政府破产。

  303个地级市经济财政全景图GDP负增速地区均处辽宁

  何况,且不说,大量债务本身就无力偿付,收不回来,最终必然以砸锅卖铁告终。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偿还债务也给所有债务人极大的现金压力。看过《多收了三五斗》的朋友就会记得农民为了偿付债务贱卖稻谷的情节。所以,央行一提出要银行间清理彼此的三角债,虽然广义货币总量还是以每月1万亿的速率增加,但是所有能跌的资产就已经都跌了个遍。

  4月新增贷款超预期M2同比增速回落

  多家银行收缩同业战线部分小银行流动性压力凸显

  不仅如此,在银行大规模回笼现金清偿彼此间的债务的时候,不会轻易提供贷款。所以,靠贷款支撑的楼市价格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事实上,大家都是在用廉价的贷款买房。在银行大规模回收现金,同业利率上涨的时候,自然没有银行愿意提供廉价的、长期的住房贷款——毕竟谁也不愿意做亏本的买卖。

  银监会:银行业风险完全可控市场没必要对监管发文紧张

  房价下跌,可能直接导致经济崩盘。地方政府无力拿出足够的资金上项目。国有企业也一样,利率上涨,僵尸企业破产,无力继续借新还旧。

  没有社会成员继续源源不断地向经济中注入货币,于是GDP跌,财政收入跌,就业也会跌——整个社会消费不足,产品滞销,资本不会养那么多的吃闲饭的人。对资本来说,谁养谁破产。

  当劳动者不能为资本提供消费能力的时候,资本就要解雇劳动者了。那些认为自己用贷款买房、买车,可以安逸享受生活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资本不再需要他们,根本不管他们用债务为资本提供了利润,也不管他们现在债务缠身,需要长期稳定的工作才能偿还贷款期限长达20、30年的债务。

  如果这些资金冲进商品市场,必然冲击物价,如果冲进外汇市场,必然冲击汇率,外出一旦耗光,后面就是本币汇率浮动,难听点说,就是暴跌。这时,央行为了保住本币,必然加息。那些贷款炒房,喜滋滋地持房待涨的人,会深刻领悟到“经过个人努力,我终于从一无所有变为极度贫困”这句话的意思。这时,他们的就业机会会减少,工资会下跌,物价和利率会上涨。

  一旦收缩货币,首先承担损失的必然是弱者。这符合强者获得好运和收益,弱者承担风险和损失的原则。

  这是一个激烈的连锁反应,大量债务人将无力偿还债务,他们将不得不失去自己的资产。或者,排队去银行提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和房产贬值,经济规模迅速下滑,向只为顶端少数人服务靠拢。

  不但经济下滑,治安也会下滑。一方面财政捉襟见肘,一方面失业人口增加。想想前面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过程中新增多少人就业,就会知道停下这个过程会有多少人失业。这些人都要吃饭,难免男盗女娼。

  所以,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谁也不敢轻易主动刺破脓包。刺破脓包就会在全社会发生欠债还钱的连锁反应,后面就是一场危机。

  如果要主动刺破这个脓包,唯一的解释就是脓包已经到了不论刺不刺破,自己要破裂的地步。一旦脓包自己破裂,那就是剧烈的金融危机,本币迅速贬值,进口商品物价上涨,一连串的银行倒闭。为了避免这样的溃烂,只好自己尝试主动刺破脓包。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有关负责同志结合各自业务领域和工作实际介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加强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化解银行体系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就资本市场发展与风险管理,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就回归风险保障、强化保险监督、守住维护金融安全底线谈了认识和体会。

  新华社连发七文评金融安全,监管风暴延续,对经济影响几何?

  反过来讲,如果没有到这一步,那么任何尝试主动刺破脓包的行为,都难免会半途而废。与其主动刺破,不如使用一切手段,拼命拖延。

  很多情况下,甚至不知道脓包有多大。于是,只好先摸底。

  财政部最后通牒:地方融资担保将再迎摸底排查

  但是,许多时候,一旦摸底,甚至会丧失主动刺破脓包的勇气。

  银监会:银行业风险完全可控市场没必要对监管发文紧张

  银监会:所有监管制度都不限制业务目前处摸清底数阶段

  央行安抚市场称缩表不意味收紧银根银监会称莫慌

  于是,很多情况下,达摩克利斯之剑之剑越来越重,悬挂利剑的头发,越来越细。

  央妈:四月我是扩表的经济回稳持续时间已超过12个月

  当然,对极少数人来说,比如拥有巨额债权的国际金融大资本来说,他们是愿意周期性主动刺破脓包的。大多数人破产的时候,是他们用金撬棒从地面上捡金砖的时候。进入一个新兴国家之前,先制造一起金融危机,廉价攻城略地,占领制高点,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利的。

  中美百日计划获进展在农产品、金融服务等领域达成合作

  通胀失控民生伤不起联储由鸽转鹰事出有因

  威胁不只来自境外。即使没有外来金融资本,随着大量资金不断注入经济循环,实体凋敝,金融暴走,本国金融资本也在迅速做大。这些金融资本,拥有足够的资金,也有足够的动机刺破脓包。毕竟,金融危机是大资本收割战利品的时期,是垄断资本加速构筑垄断帝国的时期。它们也将有足够的能力影响政权决策。富可敌国,拥有的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对政权产生足够的影响,甚至分庭抗礼。

  揭秘安邦帝国:一路"狂飙突进"遭遇投资"急刹车"?_网易新闻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是一个寓言。

  魏文王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在现实之中,人们宁可选择动辄开刀的扁鹊,也不会选择医术更高的扁鹊两位兄长。因为多数人没有见微知著的能力和长远的眼光,医生也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于是,扁鹊成名。

  然而,实践之中,往往没有能确保医起死人而肉白骨的扁鹊。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3 12:32 , Processed in 0.09049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