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0|回复: 0

水木然:读懂“一带一路”,你就读懂了未来的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30 23: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今全球步入4.0时代,大国在博弈、小国在站队,商业、经济、体制都在经历蜕变,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只有能看透规律的人才能成为历史的舵手。

  历史上所有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有围绕它的崛起展开的全球化运动。这意味着全球化不是一个从历史到今天一以贯之的过程,而是各有各的特色。所以,无论是古罗马全球化,还是大秦帝国的全球化,今天看来,都只能算是一种帝国扩张的区域化过程。真正全球化,是从近代的航海时代开始的,从此人类已经经历了4波全球化,分别是:

  1、航海时代(全球化1.0)

  2、殖民时代(全球化2.0)

  3、霸权时代(全球化3.0)

  4、多极时代(全球化4.0)

  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争斗的历史大幕。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500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有意思的是:此时中国明朝郑和的船队已经七下西洋,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了几十年,而且声势和规模浩大。首先费用支出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而且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 而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人之间。但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也在历史大潮中消失了。

  航海时代大大促进了世界贸易,世界上存储的物资开始向最需要它们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第一次全球化,这就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工业革命的发生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于是世界又形成了一次野蛮的全球化,也就是殖民主义时代。这次全球化,大英国帝国走上了全球霸主之位。

  大英帝国的全球化是贸易的全球化,而美国秉承了大英帝国的衣钵之后延续了一段贸易全球化,而真正具有美国特色的全球化,是美元的全球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全球接收的是被战争重创几乎瘫痪的欧洲和亚洲两大经济体,以及虽然获得独立但却一穷二白的落后区域。为应对这种局面,当时美国执行大规模援助计划,比如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在援助期间,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这不仅消化了美国的产能,支持修复了欧洲和日本两个产业转移副中心,还迎来了战后长达20年的所谓资本主义“黄金时代”,一举奠定了市场经济牢不可破的世界格局和演进路径,也正式开启了全球化3.0时代,成就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物极必反,如今全球经济发展停滞,美式的霸权主义陷入一片泥潭。事实上,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对全球化形成了永久性的伤害。根据IMF的测算——全球经济仍然未能走出危机,按照以前的经验,下跌之后通常都有一个强烈反弹然后逐渐回归的曲线,而这次危机唯一的例外是下跌之后再没有恢复。  

  贸易方面更是如此,贸易正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危机前世界贸易增长通常都是GDP增速的一倍,而危机以来贸易增长的速度低于全球实际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在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如今投资下降、贸易下降、全球资本流动下降!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明显的——由于美国的金融泡沫,使得它的需求总体内卷化,这就导致对全球其他经济体(包括制造国和资源国)涓滴效应下降,涓滴效应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

  这才是全球化停滞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根本原因。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3.0时代,一般都是美国经济好,大家都跟着乐。而现在美国再也无力成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全球经济也处于衰弱式增长的阶段。

  此时的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已经出现普遍的过剩产能,在500个主要产品产量中有220种居世界前列,钢、铜、煤炭等在过去高投资的增长方式下保持了较高产量,至今产量仍居高不下,当投资的边际报酬持续下降,投资增速开始下滑时,过剩产能将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所以我们大力提成供给侧改革,再鉴于当前国内需求疲弱,短期要消耗高产能较为困难,这时拓展海外需求却大有可为。

  此时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也早已开始潜心总结这30年的成败得失,我们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走300年的路之后,又站在了历史的岔路口开始张望。

  中国在努力进行内部调整的同时,也开始对外进行地缘布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于是“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应运而生。

  “一带一路”连接欧洲和亚太两大经济圈。沿线60多个国家、94个城市。从中国连云港出发,到荷兰阿姆斯特丹闭合成为一个圆环。沿线地区总人口约44 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是目前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这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地带。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全球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

  目前,已确认有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确认出席,另外,还有110个国家会派代表前来参加,这样算起来,参与本次论坛的国家,将达到138个。要知道,世界上总共才197个国家,能号召138国来某一个国家开会,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最重要的是:之前外界都认为美国很可能像缺席亚投行一样,缺席“一带一路”峰会。但现在,特朗普政府就公开承认,这个倡议很重要,我们还要派代表参加。

  美国智库席勒学会主席公开发言中表示:“如果能说服特朗普总统接受邀请,与中国和其他国家一起共建新丝绸之路,那特朗普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美国总统。”

  这将成一场新的历史节点,世界以前都是自西向东联动,而今后世界将东升西落,中国正在为世界格局设计新秩序。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个规划同当年的美国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有相似的逻辑和背景,但目标也不同,引导的世界格局也大不同。

  全球化是从航海时代开始,所以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而且从全球化1.0的航海时代、到2.0的殖民时代、再到3.0霸权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全球化一直都是由西方引领,由欧洲开辟,再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

  如今,“一带一路”将再度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提倡更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理念;

  这将改变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更加和谐的全球新秩序,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将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大的创新。

  当然,要想真正的协调全球经济发展,还必须解决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资本的注入。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但是还远远不够,中国必须组建一个新的全球资本中心,来调控全球资源进行国际经济秩序重建。于是“亚投行”应运而生。由中国在2014年提出筹建倡议,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设在北京。

  有意思的是,由美国引导的传统经济合作组织的很多成员国,也纷纷加入亚投行。比如G20国家中的14席、西方七国集团的4席、金砖国家的全部成员都正式加入亚投行。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能够融入到一个新的国际秩序中去。

  比如,欧洲一直认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3.0时代的经济秩序存在缺陷,由于欧洲和中国没有地缘政治龃龉和现实利益冲突,亚投行对欧洲充满吸引力。2015年3月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随后,德、法、意三国也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

  作为全球2.0时代霸占的英国,是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也是第一个脱离欧盟的国家,于是其它国家开始张望。显然欧洲的巅峰已过,开始步入衰老期。

  世界正由由霸权主义到多元化发展,这就是全球化4.0的多极时代,水木然认为中国正在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是时代和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将实现全球经济深度一体化,促进全球资源更大效率的流通,“互联网+”成为中国治理全球的重要工具,使全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从不对称复归对称,这也将是消除全球金融危机根源的重要途径。

  中国有比其他国家优越的理念、定位、机制、运行模式。中国对世界的顶层设计是着眼于与国际潮流、与历史趋向合拍,也是对一家独大的经济格局优缺点的摒弃,中国有责任使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为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反复强调“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开放性,这正是在吸取旧秩序的经验和教训——全球化4.0的多级时代不是要塑造一个平行的霸权结构。而是想改进全球化3.0时代中因为个别国家一股独大、“有钱任性”导致的全球结构难以治理和优化的缺陷。这也是“先边缘再中心,先增量再存量”的中国自身改革的经验和灵感的发挥。

  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3.0时代格局下,中国通过30年的努力打拼,以血汗工厂起家,以牺牲环境和市场为代价,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国的“坯子”。现在中国终于可以引领世界进入到多极时代。

  在这次全球化4.0升级中,中国必然会有布局全新的对外利益策略。中国以贸易加深跨国经济联系,以投资输出产能和资本。而同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待开发市场,足以吸引全球最优质的产品。电子商务是支撑自由贸易、线上交易的基础,也将是未来自由贸易的载体。

  无论是WTO,还是TPP,今后全球贸易都将逐渐转移到线上进行,依托中国电子商务的强大优势,今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产品的分销中心。

  同时,中国还以各类跨境电商为跳板,塑造一个国际结算中心。酝酿新的货币工具:即从传统的货币交易转为电子交易为主!并在这两个过程嫁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布局。这是顺应历史大势所独创的一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国可以在维持原来的大循环(即,传统的三个世界──资源国、消费国、生产国的格局)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全力布局小循环:即,以中国为核心——周边国——资源国(包括非洲)——科技国(美国)——品牌国(欧洲)的新动力格局,进而构造对外交往的全新利益格局,突破原来的三个世界和G2的格局,打破以中国制造、美国消费为主的循环圈,从输出廉价的中国制造,升级到输出工程、服务、产能、投资和资本,以致最终的货币——即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全球货币竞争。

  但是世界任何一次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斗争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演,一切归宿似乎冥冥之中自有注定。面对当今之局势,我们总能总历史上找到借鉴。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当时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最为强大,齐国是传统强国,而秦国是后起之秀,经历商鞅变法和几代明君才强大起来。秦和齐形成东西对峙,其他五国穿插其中,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外交活动频繁,矛盾错综复杂。

  后来面对秦国的不断强大,以齐国为首的六国从南向北联合起来,对秦国成包围之势,称为“合纵”。而秦国为了破招,采取了“连横”活动:逐个沟通许诺,远交近攻,孤立各国,然后各个击破,最终一统了中国!

  全球化4.0时代正在来临,中国迎来了最大的机遇和挑战。再对比下战国那段连横破合纵的历史,这就好像两盘棋,棋局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棋子大了一点而已,水木然认为再强大的国家,也不过是历史这盘棋的棋子。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棋局无法破,那就是“规律”!我们始终坚信一点,那就是谁能顺应时代潮流,谁才可以成为真正的赢家。

  全球进入4.0时代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个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法国的隧道里发生撞车事故,被撞的车子是荷兰工程师设计的德国轿车,司机是比利时人,事故原因是他喝了苏格兰出产的威士忌,整个车祸经过被意大利的自由摄影师跟踪拍下,该摄影师当时骑的是辆日本摩托车,后来伤亡者经一个美国医生进行了急救,使用的是巴西生产的药物。

  这就是对传统世界结构的描述:它在贸易上是美国的设计、日韩的元器件、中国的装配、资源国的原材料和能源,销往全球(包括中国但不首发);在投资方面是发达国家产能 FDI,新兴市场只有买美国国债;在货币方面,美元形成多重投放,它是美国的货币,但是其他人的问题。

  这就是全球 3.0 时代的产业格局,一直都是由西方引领,由欧洲开辟,再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 " 西方中心论 ",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

  然而,这种结构已经越来越无法维系下去了。

  2008 年大金融危机、后续的欧债危机和可能即将爆发的新兴市场危机,全球经济陷入震荡的漩涡,无法自拔。

  纵观如今的世界,各国为了维系原有的运行机制,每当遇到经济危机,就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要么发行货币,或者刺激经济流通,企图提升消费需求!最典型的就是美联储的降息、日本的安倍经济学、欧洲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印度的宽松和自由化、其他国家的降息降准、货币超发等等。

  自从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央行一共已降息 637 次,美国银行数据估计目前全球已有 4.89 亿人口生活在负利率国家!然而事实一再证明:量化宽松并不是灵丹妙药!

  于是我们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停滞的发动机仍会怠速,新加坡的位置红利殆尽,欧洲始终在高福利的泥潭力挣扎;而美国已经把所有制度、人口、资源、货币红利使用到了极致,特朗普当政以后完全不知所向。

  根本原因是明显的——由于美国的金融泡沫,使得它的需求总体内卷化,这就导致对全球其他经济体(包括制造国和资源国)涓滴效应下降,涓滴效应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

  这才是全球化停滞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根本原因。

  各种迹象已经反复证明一件事:全球经济已经遇到了一个奇点。美国这个老火车头,再也拖不动世界了。美国人的大选,是中国人的美剧,恰恰也是历史的正剧,特朗普一脚踢开了 TPP,说明他对世界原来的那一套也十分不满。特朗普是美国这个烂摊子的最好收摊人。

  美国的危机,恰是中国的机会

  中国经济的节律,是三十年一个周期。从 1949 年建国到 1978 年改革开放,是第一个 30 年,师从苏联。从 1978 年改革开放,到美国 2008 年次贷危机,是第二个 30 年,师从美国。目前所处的,是第三个 30 年大周期的开端,在这个阶段中国需要走出新的模式,千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美国对中国,是以 10 年左右为节律,自从中美 1972 年尼克松访华破冰,到 70 年代末,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 80 年代是蜜月期,接着 90 年代是遏制期,2001 年开始,又恢复了蜜月期,2009 年,美国重返亚太,再次对中国进行遏制,一晃又遏制了将近 10 年。(以上两段话摘自白云先生)

  现在随着特朗普入主白宫,中美的关系又变的更加微妙。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寿终正寝,这是世界的危机,却是中国的机会。美国一直认为全球经济秩序应该由他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亚洲开发银行(ADB)" 联合主演 "。中国搞亚投行和一路一带、搞 G2O、搞自贸区、搞世界互联网大会,完全就是给世界另起炉灶。

  因为中国通过 30 年在美式全球化环境下的血汗打拼,终于换来了一个一线大国的坯子。此时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也早已开始潜心总结这 30 年的成败得失,我们用 30 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走 300 年的路之后,又站在了历史的岔路口开始张望,这次我们责任更大,因为我们每迈开一步,世界都紧随其后。

  英国《金融时报》的肖恩?唐南 ( Shawn Donnan ) 曾指出:在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 Barack Obama ) 在 APEC 峰会上与其他领导人会面时,他可能觉得 " 他正在把全球经济的钥匙交给中国领导人 "。的确,中国是这个世界的希望,只有中国才能带领世界走出泥潭,新的世界一体化正在形成。

  不是制造业强国,而是互联网强国

  在改革开放的 30 年里,中国给世界贡献了各种各样的产品:衣服、裤子、鞋子、玩具、电视机等等,国际上说我们是世界工厂。

  在未来的 30 年里,中国会继续秉承改革开放的大旗,但是中国给世界的贡献不再只是产品,而是能深刻影响人类、世界发展的 " 思想 " 武器。

  在向世界输出产品的年代,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国际上说我们是世界工厂。要想向输出自己的思想,中国必须依靠互联网,把自己变成互联网强国。

  美国人为什么说大数据是未来的石油?因为他们深深的知道,信息决定着一个世界的未来。

  未来中国让世界不仅仅是享受来自中国的商品,而是使用是来自中国的思想和计算能力。

  过去 30 年,全世界 IT 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硅谷,会聚了无数智慧和产业。对中国做技术的人来说,有一种痛是共同的,就是主流的软件都是欧美 IT 厂商开发的,中国程序猿都是看着英文文档长大。

  但是最近的十年里,全球互联网经济将不再以美国为中心,而是以两个国家为中心,分别代表着世界最大的互联网人口和移动互联网未来,就是中国和美国。

  未来,以两个中心存在的互联网世界格局终将会变成统一的市场。

  人类诞生后,曾先后经历过许多拐点,比如火的发明,文字的发明,铁器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电动机的发明等等,每到一个拐点世界都会发生重大变化。而现在,我们正在经历下一个拐点(临界点),这一个拐点的标志就是互联网从技术时代跨入了应用时代,整个世界的资源被打乱重组,国际秩序也要推倒重建。

  如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在向世界输出自己的互联网模式。美国仍然企图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来制定新的世界规则,而中国互联网发展却向美国发起了挑战。

  中国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正在将人、信息、商品全部链接起来。正是 "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的深刻洞解,中国改写的不仅是商业,而是整个世界的规则。未来的货币流、信息流、产品流,都依靠互联网去完成,互联网 + 是中国治理全球最好的工具,也是斩断美国霸权的一把利剑!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的崛起,需要两个 30 年。今天我们大致正好走过了第一个 30 年,还需要下一个 30 年。这就像我们登山,越往后越累,消耗的能量越来越大,空气越越来越稀薄。但是我们看到的风景和享受的境界,却已截然不同。

  而对世界未来宏伟蓝图的设想方面,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一段讲话很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要相互补台、好戏连台。要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那么,我们说的 " 思想 " 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我们中国有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的十六字箴言,这是中国文明最好的体现:

  西方文明,是起源于地中海岸、爱琴海岸的海洋工商文明,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工业文明的崛起,逐渐发展为西方现代文明的形态。这样的工商文明意识中,在呼吁自由精神的同时还自然会有竞争意识、在提倡平等观念的同时还自然会有扩张意识。

  中华文明,发源自大陆农耕文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宗族群居、经验为重,所以农耕文明的传统意识就是崇尚安定和谐、讲究天人关系、重视家国伦理、祖先德行崇拜,体现为一种尊崇秩序、爱好和平、提倡互助、静气内敛的精神内核。

  所以,当西方文明中的代表者,用海洋工商文明形态影响下、以冲突的眼光打量世界文明要如何对峙的时候,中华文明里的学者,是在用大陆农耕文明的核心理念释读着世界文明之间该如何相安。

  反战争、忌动乱,在中华文明这样的意识里,才有了天人合一而以和为贵,才有了坐中怀远而抱朴守素,才有了自食其力而中正仁和。

  " 各美其美 ",就是守护各自的文化特征,——这是耕耘自己的土壤、收获自己的果实、不侵略他人的家园土地、不驾驭他人的耕种法则;

  " 美人之美 ",就是尊重他国的文化理念,——这是君子和而不同、有成人之美,而非越俎代庖、掠人之美;

  " 美美与共 ",就是丰富世界的文化多元,——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非一种标准、一家之言。

  " 天下大同 ",就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 天下大同 " 出自儒家经典《礼运大同篇》,友爱他人,亲如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人与人之间这样彼此相亲相爱的相处之道,其实也是文明之间彼此理解尊重的相安之法。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样的文明共处之道,是在中华文明大地上渊远生长的观念传统,正是有了如此高超的文明,才支撑着中国不断的崛起!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18 14:51 , Processed in 0.0896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