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8|回复: 0

苏小草:辛亥革命和袁世凯执政时期的北洋政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5 10: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小草:辛亥革命和袁世凯执政时期的北洋政府


1911年10月在湖北武昌爆发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武装起义而席卷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而成立都督府,召开“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并组织统一的中央郑府,史称“辛亥革命”。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变乱,清王朝统治集团措手不及,英美法等西方国家也始料不及。

孙文闻讯后立即从国外赶回国内,参与其中后被革命党人推举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文1912年1月1日宣布就职,同年2月14日辞职)。1911年12月,各省都督府代表和革命党人汇聚于南京展开谈判制定《中华民国临时郑府组织大纲》,并一致决定:清帝退位,走向共和,成立中华民国,“若袁世凯反正,当公举为临时大总统”。

武装起义式的革命可以推翻君主体制,同时也会造成暴力肆虐的滥杀无辜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基于此,“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法日均保持谨慎的观望态度,警惕革命党人在革命的激情下促使局势走向失控,纷纷支持稳健派人物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反正”的袁世凯在各省都督府代表的推举下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宣布就职。

满清覆灭、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随着宋教仁主持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得到通过并实施,亚洲第一个宪郑民煮郑体诞生,中国历史翻开了举世瞩目的新页,迈入北洋郑府时代。为支持东方新生共和国的发展建设,英美法等西方国家纷纷承诺向中国提供贷款援助,可谓:政通人和,万象弥新,蒸蒸日上。

而此后的苏俄却莫名地焦虑不安,继续鼓动革命党人革命,极力反对北洋政府,指责北洋郑府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傀儡郑权”,至于其中的缘由,不言自明:所谓的“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中国走向繁荣发展和稳定,不利于苏俄在华利益的扩张。以后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苏俄不失时机地支持孙文集团北伐,推翻北洋郑府,并攫取巨大的在华利益,所属中国的外蒙古和唐努瓦图(唐努乌梁海地区)独立,苏俄控制和占有之。

从1895年底,日本借助中日甲午战争的胜利从中国攫取的巨额赔款,开始大规模扩张陆海军备。按照日本1896-1903年度的国防预算,日本陆海军备预算开支总额为7亿7300万日元,“使陆军的人数增加两倍”、“使军舰的吨位增加4.6倍以上(从1895年的6万吨增加到1903年的27万8900吨)”。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的地缘郑治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右翼的亚洲大陆“优先利益论”甚嚣尘上,并声称西方强国在中国势力范围的扩大损害了日本的利益。持这种观点的日本右翼思想家断言,日本的郑治、经济和文化利益使日本“有权”在东亚占据领导地位。他们说,日本不是为了建立帝国而是为了本身的安全创造条件,日本负有将本国“文明”传播到亚洲一切国家去的使命。大偎重信侯爵宣称:“我毫不怀疑,日本一定会把本国文明传播到中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去,这种文明是日本文明和欧洲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我毫不犹豫地断言:这就是日本的使命。”

与这种“优先利益论”有密切联系的是“亚洲的门罗主义”,日本在这种“主义”的鼓噪下,把自己当作亚洲各国的保卫者,并宣称日本负有把亚洲人从欧洲各强国奴役下解放出来的使命。他们解释说:“我们只不过是想成为不依赖于白种人的民族或使黄种人摆脱白种人的侵略而已……日本民族负有把遭受其他强国践踏的东方较弱的民族的权利恢复起来的任务。”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该世界大战发生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等国属于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属于协约国,它的实质是德国挑战英国世界主导权的对抗。此次世界大战爆发被日本人视作“天赐良机”并积极争取加入协约国作战,日本人认为,这既是1911年英日同盟条约的要求,也是全盘解决日本在中国,特别是在满洲地位问题的需要,而攫取德国的在华利益相比攫取英法俄的在华利益更容易,随着英美和俄国利益冲突加剧,最终英美会支持其攫取俄国的在华利益。

由于英法担心日本倒向德国,尽管英法不希望日本参战,尽管英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公开反对日本参战(日本攫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于英国属地之澳、新不利),但战事发展很快,1914年8月7日,在英国参战三天后,英国正式要求日本给予援助,要求日本消灭在中国领海内的德国巡洋舰并“避免(造成)战争转移到中国的印象,以免在中国制造紧张局势”(中国是中立国,北洋郑府反对协约国在中国领土上和德国作战)。

然而,日本不同意对它的行动作任何限制,对英国要求“日本海军的行动范围应限于中国沿海附近地区”置若罔闻。8月15日,日本郑府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限定德国8月23日中午以前给予答复并“劝告”德国履行以下协议:1、立即将铁甲舰和一切军舰从日本海面和中国海面撤走;2、限于9月15日以前将胶州租借地无条件和无代价地移交给日本郑府当局,以备将来交还中国。与此同时,日本派遣军舰以及载有货物和日本移民的商船前往加洛林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力求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占领这些德属岛屿。

德国在日本提出最后通牒后自知无力保住在中国的租借,并寻求和中国达成关于把胶州湾直接交还中国的协议,日本得知消息后,在英国的支持下迫使中国中断了和德国的谈判。此后,德国把在远东拥有的主力舰队(海军上将冯.西比率领的巡洋舰队,由两艘重级巡洋舰、三艘轻级巡洋舰和多艘补给商船组成)从中国胶州湾撤往加洛林群岛。8月27日,日军包围了青岛,德国舰队已经不在那里了,只有3500名德国防军还驻扎在那里。

9月2日,日本不顾中国的反对而破坏中国的中立,派遣3万陆军从山东半岛北部海岸龙口登陆绕道进攻青岛,接着1500名英国陆战队员也登陆赶往青岛。在中国领土上作战破坏了中国的中立,尽管中国郑府一再声明反对和抗议,但没有发生任何有效的作用。9月下旬,日军占领了潍县和济南以及胶济铁路。在德军投降后,11月7日,日军占领了青岛,之后又占领了整个胶州租借地。11月19日,日本宣布在中国的所有占领区建立军事管理制度。

除了一再声明反对和抗议外,袁世凯领导的北洋郑府在日军进攻和占领中国胶州地区面前束手无策(处于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新生共和国谁都得罪不起),只能有待观察日本的真实意图和相关处理。1915年1月18日晚,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拜谒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并向他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日本郑府的要求是越过外交部而直接向中国民国总统提出的,在最后通牒书上绘有无畏舰和机关枪的水印,以诉诸武力相威胁。日本公使和袁世凯“晤谈”中暗示一旦拒绝日本的要求对袁世凯本人可能产生危险,并建议对两人的谈话内容严守秘密。

且不论“二十一条”的内容是什么(无非是日本要求控制和占有满洲、德国租借胶州湾地区的权利转让给日本以及接受日本“亚洲的门罗主义”政策等等),日本人以“个人”人身安全威逼袁世凯并要求严守秘密,其中必有惊天的“秘密”。袁世凯倾向于亲美而非亲日,过往积极争取引进美国资本投资建设中国,日本非常不满。日本人向他提出这种“个人”要求的底气从何处来?只可能是亲日俄的孙文革命党集团被日本人利用了,孙文革命党集团已经暗杀了持不同政见的陶成章(光复会总司令)和宋教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人、法制院院长),接着除掉袁世凯也是有可能的。当然,孙文集团此前已向日本递送了“密约”,言及日本支持其倒袁成功,满洲让与日本控制和占有。在俄国和日本的支持下,孙文集团正在广州组建北伐军讨袁,袁不可能不知晓。暗潮汹涌、明枪暗箭,虽随时有生命危险,袁世凯依然临危不乱而拒绝退却,决计和日本人展开讨价还价的“周旋”。

接下来,“二十一条”的内容被中国媒体曝光,激起华人的反日浪潮和多国参与的角力,并促成北洋郑府和日本展开谈判。经过多轮谈判,1915年5月9日,北洋郑府接受了日本的最后通牒,5月25日,双方代表签订了部分有关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在山东问题上,中国保证承认日、德两国所将拟订的一切办法;中国保证不将山东沿海一带及附属岛屿让与或租与他国。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的期限均延长至99年;日本有开采吉林省和奉天省的矿藏和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建筑铁路的权利;中国在内蒙东部设置特别地点供外国贸易。中国允许日本企业和汉志萍公司合作。中国保证不以外资在福建省建设造船厂、军用蓄煤所及海军根据地。中国保证聘请日本顾问和教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日签订此协议书之前,5月11日,美国国务院向中日郑府发出一份相同的照会,在照会中说:“因中日交涉经过情形及中日两国将有新约签字事,美国郑府今谨告两国郑府,凡关于损害美国之条约权利及旅华美国公民权利,与中华民国之郑治权或领土权,并关于在华之国际政策(“门户开放”政策)等结约或允许,无论已成或未成,美国郑府绝不承认。”美国的照会激怒了日本,日本首相加藤随后在与俄国大使的谈话中把美国的这种举动称作“厚颜无耻”的挑衅,并指出:“日本根本用不着美国对中日条约的任何承认。”

1915年夏,在袁世凯郑府和日本签订的“卖国”协议激起民愤之际,孙文集团发动的倒袁运动随之进入高潮,国民党内部各派系郑治斗争也如火如荼。一则说共和政体在军国主义面前软弱无力,一则说共和政体被袁世凯破坏;一则说袁世凯独裁砖制必须下台,一则说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郑权有必要实行帝制。此时,以顾维钧、康有为为首的“筹安会”成立了,该机构的基本任务是鼓吹恢复帝制。顾维钧前往美国游说并唆使美国顾问、美国法学家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一文,论证君主制对中国的优越性。文中言:“中国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也。盖欲保存独立,不得不用立宪郑治,而从其国之历史习惯,社会经济之状况,与夫列强之关系观之,则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宜,以共和制行之则难也。”

尽管“恢复帝制”遭到多方反对,在“筹安会”的蛊惑和怂恿下,1915年12月11日,在演出一幕全民投票的闹剧(全民投票的“结果”一致拥护帝制)后,袁世凯颁布了即位旨令。不久,中国南方和西南多地爆发反对“恢复帝制”的起义,在迫于外部的压力下,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下令撤销“帝制”。同年6月,袁世凯突然去世。之后,段祺瑞郑府成立。


以上内容参考文献《远东国际关系史》,耶.马.茹科夫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18 21:12 , Processed in 0.1103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