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1|回复: 0

东江娃:武汉“面馆杀人案”发生后何以被众说纷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7 11: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武汉火车站东广场附近城中村里的一家炸酱面馆内,二十二岁的食客小胡抢起案板上的菜刀,将四十二岁的馆主老姚砍死,胳膊斩断,头颅割下丢进了垃圾桶里,手段残忍血腥,现场惨不忍睹。惨剧的起因,仅仅是因为过年期间热干面涨了一块钱,食客质问老板为何不按菜单标价收费,老板没有耐心解释,脱口甩出一句:“我说几块钱一碗就几块钱一碗,吃不起你就不要吃。”案发后,关于现场发生的血腥一幕很快被网友拍摄上传网络,由于其中包括“砍头”等细节,武汉警方呼吁广大网友不要传播血腥图片,避免观者不适,体谅受害者家属感受。对于此案件发生后,引发了大批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而关于如何保障人身安全,如何维护个人利益,以及如何与他人和气相处的讨论也都被关注。特别是在一名被当地民政部门鉴定为“精神残疾二级”的小伙子胡某,在与面馆老板姚某因涨价问题发生口角,并且在姚某的言语刺激和殴打下,用店里菜刀将姚某砍死,并且将其头颅砍断,扔进几米外的垃圾筐。然而仍然有部分网友,在互联网上传播血腥图片取乐,有网友就抱怨称看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整个人都不好了”等。

  的确,这不可否认的问题是每个人、每件事,都深嵌在整个社会的结构当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观察时代的切片,也可能确实触及到了精神病患者管理等相关治理问题。然而也必须看到,不是每个事件都会突破其偶然性的边界,成为串联现象的必然关键点,为“想象中的意义”提供理所当然的证明。实际上,根据常识判断,任何媒体也不会在报道一起杀人案时讨论这家面馆“好不好吃”的问题。这恐怕是有网友为了“凑材料”故意添加的。

  此外,留意了一些自媒体也采用了不负责任的说法。比如有微信文章声称这位被害者之所以要价五元,是因为“看他们三个是外地人”,这等于将被害者扣上了“欺负外地人”的帽子。在诸如像行为不当的网络围观者,他们或用血腥图片赚取关注,或用编造细节满足想象,或用地域歧视展开攻击,无不体现出自私、偏狭的情绪,而这一切行为不但罔顾公安机关的提醒,也与社会公序良俗违背,更是对死者家属的肆意伤害。

  若是说,这类能够从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整个过程来看,没有理由认为胡某的“精神残疾二级”,就具有社会危害性。他正常用餐,并且对姚某涨价1元却没有标明所提出的质疑完全合理,看不出任何异常。类似侮辱性言语,即使是普通人听到都很可能被激惹,而对于本身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就存在障碍的胡某来说,完全有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被伤害体验。却也是在目前的环境里,比如说这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发表观点的麦克风,却也常常因此丢掉了一些探究的耐心与思考的沉着了都。

  其中也有甚者只有偏激的观点、情绪化的表达,或者耸人听闻的判断,才能引来更多点赞和转发。流量变成“王道”,难免塑造出情绪化的公共舆论空间。一旦真相“缺席”、理性又不能“在场”,许多真正重要的社会议题就难免被口水所淹没。而类似血淋淋犯罪现场的曝光、不分是非同情施暴者的观点,在赚取十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撕裂社会基本共识和价值判断的危险。

  而随着不断被证实的新的事实,许多舆论口水啪啪打脸。一个新闻事件在真相还未来得及完全明确之前,就带着满满的自以为是和惯性思维急着定性,忙着圈粉,让一个本身就充满争议的新闻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猜疑与对立充斥着整个舆论圈,不得不说这样的舆情撕裂显示着自媒体的不理性与表达欲望的不够节制。这些年来,随着微信公众号的风行,只要具备炒作可能的新闻出现,以显著的标题党在那里故弄玄虚一把,把自己塑造成洞悉真理的上帝一样,看似是激昂有力的文字,高深莫测的道理,评论者也费了好半天工夫。

  仔细想想觉得可惜的是,如此的“苦口婆心”却缺乏一个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事实。当下的媒体环境中,从来不缺少质疑的声音,更不会缺少观点,缺的恰恰是自媒体安生立民的根本,缺的是事实,缺的更是在事实未完全明晰之前的刻意逢迎与瞎揣测。况且向案件中,姚某在两人发生口角的过程中,率先打了胡某两巴掌,并掐其脖子按在墙上;被劝开后,姚某又再次掐其脖子将胡某按到墙上。遭遇到这一连串的殴打和侮辱,大多数普通人也难免会勃然大怒,发起反击。也就是说,此时胡某反击也是在正常的。但是在反击过程中,胡某完全失控,并酿成血案,这是因为他的“精神残疾”使其难以控制冲动。

  由此可见,看不出胡某具有“社会危害性”,被姚某从侮辱性的言语刺激,到肢体的殴打、侮辱下,冲突不断升级下才最终酿成血案,整个过程持续了近二十分钟。胡某的行为,一开始的质疑,以及后来的反击都是人之常情,并无异常;而一旦开始反击才失控。换句话说,胡某的“危害性”,完全是在姚某不断升级的刺激下被动唤起的。这就好比,一根筷子没有危害性,但你偏要插到鼻子里,然后也就是用力往上拍,一根筷子也能迅速致命。等等等等。

  换句话说,就该案件看的“事实”一波三折,舆情沿着撕裂和“被打脸”两个维度延拓,网络快节奏下的公共表达的质地,也由此可见一斑。有些个问题显然值得反思,诸如像不要轻易将对不守规则者的憎恶,投射到真相不明的极端个案中,并由此衍生出“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冷血判断。“善恶有报”“出来违反规则,迟早是要还的”的解释框架,有时是思维上的偷懒——它省去了对个体违反规则的情节轻重、应担代价的具体分析。

  也有着这样的评论者认为,很多人把他们设定为社会新闻丑角,让其扛起所有对准“不守规则病”的舆论火力,却罔顾其尊严和生命永逝的堪悲,说他的死是活该,是冷血的,也是给社会达尔文主义套上了“唯规则是论”的画皮。很多爆款文为抢占“第一时间”,在缺少足够多权威信息披露,就连如行凶者和受害人间衍生、升级过程都存疑的情况下,采取看似不易出错的“弱者抽刀向更弱者”、“底层互害”、“畸零人心态”等稳妥表达,但到头来,依旧可能只是舆情盖歪了楼的一个结点。

  或者,这尊严就是自始至终坚守人性和真理,敢于对一切野蛮说不。如今看来,其实在很多时候,对于悲剧的节制我们旺盛的表达欲,就是最好的评论。而真相——注意,是盖棺定论的真相,也应是我们评论许多悲剧的基础。像前面新闻里,也就是一句“吃不起就莫吃”,使得面馆老板惹杀身之祸,不免想起“和气生财”的话来。从另一个角度来想的话,胡姓青年的斩首行动确实惊悚了一点,姚姓老板也为他的野蛮付出的代价确实太大了一点,但这是尊严与野蛮战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结果。这种意外的结果在血腥地传递着这样的警示,践踏尊严就是践踏生命,当有被践踏者认为尊严比命贵时,就会宁要尊严不要命。诸如此类。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18 16:06 , Processed in 0.0771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