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4|回复: 0

徐斌:仅靠基建 中国经济2017年可能扛不住过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3 00: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旁白:事实证明,中国央妈无论如何也要抑制住市场的宽松预期,你看看下面:

  中国央行:临时流动性便利

  中国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23日发表文章表示,“临时流动性便利”释放出三大信号:第一,央行精准调控、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第二,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央行要进一步加强预期引导;第三,央行要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进一步丰富并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此前,在1月20日,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这一操作可通过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实现流动性的传导。

  旁白:之前市场预期的降准,现在证实为谣言,没这么回事,央行多种工具释放流动性,也不愿意降准,目的就是要干预市场的宽松预期。至于为何,你看看下面:

  财新:今年1月信贷新增量有望超过去年同期

  宏观经济仍未到底,大部分地方政府调低新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据财新记者了解,银行信贷投放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市场预期银行抢规模的冲动仍然较大,有望超过去年的天量投放力度。近几年1月份多呈现信贷规模冲高现象。央行数据显示,近三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同比快速增长,去年1月更是达到了2009年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其中,2016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2015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元,同比多增2899亿元;2014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32亿元,同比多增2469亿元。有券商研究报告预计,2017年1月新增贷款甚至可能超出去年同期的2.51万亿元。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近年的数据反映出,1月份提前投放信贷的趋势愈发强化。银行业人士反映,在经济进入下行阶段,资产回报率逐步往下走,投放越早收益越好。他认为,从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等因素来看,实体经济有好转迹象,但是中长期角度来看,经济的增长动能仍然不足,经济增速的压力仍然比较大。

  旁白:怎么这样啊?你看看下面:

  1月信贷为何会与市场存在预期差?

  据天风证券分析,虽然2016年11月-12月单月信贷投放规模较大,但从2016年全年来看,总体新增信贷规模为12.6万亿,小于年初13万亿的预期,当年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3.5%,创2008年以来最低增速水平。这表明,2016年年末仍然可能存在积压的贷款项目延后至2017年1月份投放,这也与央行在2016年年末窗口指导银行信贷投放比较吻合。同时,也形成了市场预期与实际投放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异。其次,天风证券称,预差最大的地方或许在于企业中长期贷款。而企业中长期贷款投向中,最具季节性特征的应该是基础设施类项目。从发改委工程项目批复到新增贷款大幅增加,大概有2-4个月的滞后期,也就是说,重大工程的密集批复期滞后的2-4个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环比增长。此外,从滞后时间来看,2016年以前,滞后期一般是3-4个月,而在2016年,这个滞后期缩短至2个月。这反映出,2016年发改委项目投资从批复到落地的速度在加快,配套银行贷款的跟进也较为迅速,前期批复项目带动1月信贷大规模投放。另外,从2016年8月-11月的项目批复投资额持续攀升的趋势来推测,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的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也会呈现出逐步攀升的态势,合理推测,2017年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较多,也是1月出信贷投放超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旁白:基建,核心还是基建,今年经济基本就靠基建去顶着,但这些动作是维稳,切莫让市场误认为是搞无极限宽松货币,大家嗨起来,搞出事来,最后又是领导出来揩屁股。领导当然不会干,所以有必要打预防针,但即便如此,中国央妈已经陷入两难境地了,你看看下面:

  国企债券违约已经常态化

  债市暗流涌动,东北特钢、大连机床、中城建及川煤集团等在一个月内已接连曝出兑付危机。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企业本身为国企或经历了国企改制。此前,国企债券一直存在“刚兑神话”,被认为有政府兜底。业内人士认为,国企“刚兑神话”破灭是债券市场打破刚兑、迈向市场化的重要标志。在债券违约渐成常态的同时,违约债券处置的配套制度却亟待完善,评级独立性、信息透明度、受偿环境等问题突出。债券市场亟需建立法治化、市场化的违约处置机制。

  旁白:所谓“债转股”,其实还是先让银行系统做缓冲垫,最后还是央行兜底。将癌细胞从心脏转移到胳膊上,然后赌一把运气,看看能否自愈,如此而已。可这样下去,人民币汇率维稳咋办?你看看下面就知道中国央妈几乎到抓狂的地步:

  监管部门开始管制人民币出国

  中国监管机构正在阻止银行将人民币转移出国,力求堵住中国严厉的新资本管制制度中仅存的几个漏洞之一。这一收紧之举是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整体战略遭受的又一个挫折;在需要控制资本外流和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已变成一个次要目标。了解本月出台的规则的多名人士称,上海各银行每允许客户向境外汇款100元人民币,就必须“进口”100元人民币,以确保人民币没有净流出。此前这些银行可以针对它们带回中国的每100元人民币,将160元人民币汇往境外。北京实行的措施力度更大,该市银行代表客户向境外汇款每80元人民币,就需要进口100元人民币,以确保首都呈现净流入局面。中国人民银行(PBoC)拒绝置评。中国监管机构近来一直担忧人民币对美元迅速贬值,他们已通过抛售外汇储备减缓了这一汇率走势。为了守护去年年底略高于3万亿美元的中国外汇储备,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实施了一系列资本管制。向境外汇出人民币款项,然后在境外兑换为外汇,是规避新的资本管制的一种方式。此类转移也符合北京方面推动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的愿望,因为它鼓励企业将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股东贷款偿还和股息汇款。“中国进口商眼下在支付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发票方面遇到麻烦,”其中一名知情人士称。政策研究团体——蓝橡资本英国(NSBO)表示,中国的人民币净流出在去年9月超过2650亿元人民币(合385亿美元),但自那以来随着监管机构堵住漏洞而大幅减少。“此前被用来逃避资本管制的将人民币用于境外交易,去年12月大幅降至自2015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蓝橡资本英国表示。据上海和北京的银行业人士透露,中国各银行此前更积极地帮助客户进行海外汇款,许多国内银行超出监管机构以往规定的流出/流入比率。

  旁白:这算是彻底放弃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啦,何以如此?就是在强势美元面前搞人民币汇率维稳。这代价其实大到无法想象,等同经济自残。当然,也可能中国央行指望熬一阵子,等美联储先软下来,也不一定,你看看下面:

  高盛:美10年国债收益率下一步可能到3%

  高盛周五(1月20日)发布技术分析认为,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目前处于关键的周线级别反转,收于2.4304%之上将开启五浪上涨,延续此前的上涨走势。该行认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的最小目标是2.735%,进一步是3.00%。高盛在这份分析中的结论观点是:10年国债收益率将涨至2.74%,紧接着是3.00%,下方支撑见2.30%。2.8%~3%是市场极为关注的美债收益率点位,如果收益率升破这些点位可能引起金融市场连锁抛售反应。比如美股上涨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就是美国国债收益率处于低位,但如果债市收益率上升上市企业们要么能创造更高的收益率,要么股票吸引力下降,导致整个金融市场信心崩塌。

  旁白:嗯,耶伦大婶可能乐于见到10年国债收益率飙升到3%,反正她看川普非常不顺眼,但川普乐意看到这个局面?他还想拼命大搞基建呢,地产商出身的总统,会喜欢高利率?更何况他还琢磨着和债权人如何豁免债务呢,哪有比货币贬值更巧妙的赖账方式?真要飙升到3%,只怕全球楼市股市全部死光光,在CPI不到3%的情势下,很难想象川普团队容忍美联储这么干。所以后面的博弈少不了。你看看川普上台的动作:

  川普全盘推翻奥巴马政治遗产

  新官上任“三把火”,特朗普刚刚就任美国总统不到24小时,就签署政令准备废除前任奥巴马核心政治遗产。新华社报道,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后首日,立即签署总统政令着手废除奥巴马医改,他还继续准备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推翻奥巴马气候问题核心政策“气候行动计划”。

  旁白:没有川普不敢干的。至于逆全球化,这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全球化已经差不多啦:

  全球化步伐已经放慢

  近来不少人对于“去全球化”越来越忧虑,实际上从金融危机开始,全球化的脚步就已经大幅放慢了。贸易数据是最好的证明。Gavekal Capital 分析师Eric Bush撰文提到,根据CPB全球贸易监测报告,全球出口价值在2007年7月31日达到高点后,每年的平均增幅还不到1%,相较而言,从1991年开始算起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5%。如果只看体量,情况也没有多大改善。全球出口规模从2007年7月31日以来年度增速不到1.5%,仅相当于1991年以来年均增速的三分之一。去年9月,WTO下调了对2016年和2017年全球出口和进口增长速度预期,将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下调至1.7%,2017年增速预期下调至1.8%-3.1%。而2016年全球GDP增速预期为2.2%,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和生产增长速度将达到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缓慢速度。

  旁白:中国经济指望出口提振,那是没希望的事情,大家对此最好降低预期值,而且是不一般的降低预期。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麻烦还在后面:

  调查显示七成左右夫妇不愿生二胎

  1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妇幼司司长秦耕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1‰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根据卫生计生统计数据,全国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846万人,两孩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符合预期。杨文庄说,根据卫计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5%、61.1%、60.5%。照料压力、养育成本、女性职业发展,以及追求生活质量等因素,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约束增强了。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个负担。托育服务短缺非常严重,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80%的婴幼儿由祖辈参与看护。近年来,大中城市房价攀升,影响一些家庭的生育决策。一些用人单位担心女性生育两孩提高用人成本,一些地方女性产假、哺乳假等权益落实不到位。母婴设施缺乏,女性在兼顾家庭和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顾虑。

  每日综述:即使现在中国人生育率飙升,中短期内对于经济增长也没啥提升力,毕竟从婴儿到合格劳动力最起码也要16年的时间。对于中国而言,2017年能否逃脱资产崩盘全盘皆输的命运,其实不在中国经济自身了,而在于美国,是否要打贸易战——那是双输,是否紧缩货币——那是全球性通胀,但好歹能苟延残喘到2018年,仅仅靠基建,中国经济很难突围2017年的,因为改革开放的真正落实工作,这几年实在太少了。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19 14:33 , Processed in 0.1278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