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0|回复: 0

徐静波:日本当年整治雾霾采取了哪些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3 00: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中国部分地区雾霾严重,出现了“想你到无法呼吸”、“一回头,家就没了”的段子。有网友关心地问我:徐老师,日本有没有雾霾?我回答说:曾经有过,但现在没了。日本现在为啥没了?这需要从日本如何治理雾霾说起。

  虽然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但是,日本把“雾霾”称作为“PM2.5”。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微米,花粉的直径约为30微米,而雾霾属于细颗粒物,直径只有2.5微米,所以日本人把雾霾称作为“PM2.5”,告诉人们这是无孔不入的东西。

  雾霾为什么可怕?因为雾霾中充斥了各种各样对人体有害的工业和生活废气,像硫化酸化物啊、硫酸盐、硝酸盐等等,这些都是对人体极为有害的东西,长期吸入的话,对于身体极为有害。3年前,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的一名教授曾经发出过一个警告,说雾霾会使中国的肺癌的发病率增加40%以上。当时听这句话,觉得挺刺耳,现在想想,我们不得不严肃正视。

  日本人为什么惧怕雾霾?因为日本人曾吃过雾霾的苦头!

  日本的雾霾问题,是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工业化前期的日本,PM2.5也像现在中国一样经常爆表。100年前,日本人也就饱受空气污染之苦。

  20世纪初,日本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以钢铁业和采矿业为主的新兴工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到处是烟囱,煤是最主要的燃料,大阪因此被称为“烟都”。据大阪市立卫生试验所调查,1912年时,大阪一年降落的煤尘为每平方公里452吨,到1925年上升至493吨。因此,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大阪市民都不敢打开窗户。东京也是如此,周围都是黑烟滚滚,严重的雾霾使得东京

  “白天见不到太阳”,同时,美丽的东京湾也遭到了严重污染,居然捞不到一条鱼。

  雾霾问题还导致了震惊世界的公害病——四日市哮喘病的发生。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截止到1972年底,全国确诊的哮喘病受害者人数高达6376人,已经有11人死亡。

  这个哮喘病为何叫做“四日市哮喘病”?因为在战后,三重县的四日市新建了许多石化工厂,当地人因吸入含有硫化物的废气而导致呼吸疾病的发生。

  一位得了哮喘病的小学六年级女孩曾写下这样一首诗:“仰望天空,是阴沉沉的黑雾。巨大的工厂在喷烟,放出有毒的亚硫酸。今天硫酸又毒死了人,何时能还我蓝蓝的天?”

  除了四日市哮喘病之外,日本还发生了废水汞污染导致的水俣病、第二水俣病,镉污染导致的痛痛病,合称为日本“四大公害病”。

  那么日本是如何应对雾霾问题的呢?

  日本上智大学研究生院地球环境学副教授冈崎雄太表示,日本治理雾霾和空气污染的功劳,首先应该归功于市民。他认为,首先是市民“反公害”意识高涨对政府和企业产生了影响。市民对公害问题的投诉案数量大幅上升,一些地区的市民自发成立反对污染公害的民间组织向政府和媒体呼吁。而媒体报道形成的舆论浪潮也推动政府制定应对公害问题的相关措施,例如加强环境行政机构的能力建设、设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建立受害者救济制度等。

  那么,日本应对雾霾和环境污染,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一,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

  日本空气污染与雾霾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在60年代。日本政府认识到大气污染的主要发生源来自于“固定发生源”的工厂,和“移动发生源”的汽车。因此,日本政府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治理。一方面对于固定发生源,采取了安装脱硫脱氮装置的办法;另一方面针对移动发生源,出台法律法规限制车型车辆。从60年代初开始,日本政府和国会先后出台了几部环境保护治理法,1962年颁布了《煤烟限制法》、1967年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

  1970年,日本成立以首相为首的公害对策本部;1971年,日本环境厅正式成立。

  第二,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治。

  虽然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环保法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遭到了企业,尤其是工业、矿业、汽车制造业这些污染源大户的抵制阻扰。由于这些企业都是左右日本经济的大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的纳税大户,因此政府对于这些企业也采取了睁眼闭眼的做法,因此在60年代后半期,日本几乎所有重要城市空气质量都未能依法达标。

  进入70年代,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不严厉执法,整治雾霾会越整越严重。因此对一些环保法规进行了修改,强化了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规定“只要污染超标的事实成立,即使企业没有过失,也应承担赔偿责任”。日本政府还提出了一句口号,叫做“预测污染物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忽视这些义务等同于谋杀”。

  第三,鼓励受害者起诉污染企业甚至政府。

  日本“四大公害病”在上世纪70年代都进入了司法程序,而受害者均告胜诉。居住在东京、川崎高速公路沿线,深受汽车尾气之苦的受害者家属们,也抱着受害者遗像走上了法庭。司法诉讼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受害者利益,也对政府和企业敲响了警钟。

  受到地方政府不断出台环保法规,加上司法判决结果的影响,日本企业界也认识到污染的老路走不通,开始加大对防治污染的投资,环保设备投资占设备总投资的比例,从1965年的3.1%增加到1975年的18.6%。政府还制定了引导企业投资环保设备的政策,在税收优惠、低息融资等方面向企业提供支持。

  第四,建立受害者补偿与救济制度

  197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公害健康损害补偿法》,对遭受雾霾和其他有害物质侵害的患者,实施生活救济和医疗救济。

  但是,日本政府的这些救济款并非来自于国库(国民缴纳的税金),而是向污染源征收。日本政府将全国约8300家排污企业列入黑名单,向他们征收“污染税”,同时向汽车车主征收汽车重量税。这些税款作为“公害保健福利事业费”,由中央政府拨付给遭受污染损害地区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向受害患者支付补偿金,并建立医院和疗养所,供重病患者集体居住生活。据悉,在高峰期,日本全国共有11万人被认定为“公害病患者”,每年支付的补偿款达到1000亿日元(约65亿元人民币)。截至2014年底,日本全国领取补偿金的人数仍有3.8万名之多。

  第五,制定雾霾警示标准与应对措施

  2000年,日本政府修订了《关于确保居民健康和安全的环境条例》,明确规定了出现空气污染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向居民通报有可能发生的严重污染,呼吁民众减少开车和出门。

  日本政府的这一条例规定,PM2.5浓度在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属于正常环境标准。超过35-70微克之间,需要呼吸道敏感的市民以及老人孩子们提高警惕。如果超过70微克以上,各地政府必须呼吁人们尽量减少外出和长时间的室外锻炼,学校可以考虑停课。

  最近几年,受来自中国大陆雾霾的影响,日本福冈市、千叶市等城市因为PM2.5浓度超过了35微克,而几度拉响警报。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显然是有点小题大作。

  整治雾霾与环境污染,并不是亏本买卖。以水俣病为例,如果采取治理对策的话,每年只需投入1亿日元(约630万元人民币),而放任污染造成公害却会带来每年126亿日元(约7.9亿元人民币)损失。

  日本治理雾霾与环境污染令大气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善,国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也得到空前的增强,街头看不到一块泥土,很少看到垃圾,便是一个例证。同时,日本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催生了一批世界领先的环保企业,实现了环保技术的不断创新,还增加了就业,增强了日本企业和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日本走进了世界长寿国家最前列!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6.83岁,男性为80.50岁,分列世界第二和第一。

  “还我一个蓝天”并非是一朝一夕的易事,日本也先后花了20多年的时间。重要的是企业要做有良知的企业,而每一名国民必须是环保运动的参与者。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19 02:37 , Processed in 0.0934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