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8|回复: 0

洪巧俊:邵阳市委书记“跑部”的正面报道何以成负面舆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9 23: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16日,《邵阳日报》在头版以四分之三的篇幅,头条发表了一篇题为《担起加快邵阳发展的重任——市委书记龚文密履新后赴京汇报联系工作侧记》,文章以一个个详实的细节,讲述了这位新书记在5月10日-13日的四天时间里,紧锣密鼓到9个部委跑动协调的内容和经过。
  这是一个典型的正面报道,带来了负面效应的例子。

  头版头条一般用于重要新闻。《邵阳日报》不仅在头版头条报道,还以四分之三的大篇幅,说明该报道是重量级的。在提倡新闻“短、实、新”的今天,这是极少见的。不少地方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规范新闻报道的实施办法》,比如山西的《办法》明确规定省委书记文字稿不超1500字,省长不超1200字。但《邵阳日报》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超4500字,也就是说,相当于报道省委书记3倍的篇幅。这也与中央强调的改文风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可以说,这个市委书记北京“跑部”的报道,在当地会赢得口碑,但在外界却引来了负面效应。有网友说,这是地方媒体记录在案的经典“跑部钱进图”。这位网友还把当地媒体公开报道龚文密多次进京“跑部”的时间,报道标题列了出来。这些报道不仅详细报道了跑的部委,跑的目的,尤其是没有回避拜访的中央部委相关领导身份,比如老乡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将当地“北京关系图”进行公开化,让人凭借这些京官的履历表,很容易想象出他们的决策逻辑。

  这篇报道即暴露出高层权力运行潜规则,也暴露出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和“身边人”缺失政治敏感性,没有与时俱进。2010年国办发文规定,县级驻京办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一律撤销,严禁在京设立新的办事机构,目的很明确,就是认为这里存在着不正之风与腐败。

  当然,作为市委书记可以不熟悉新闻业务,不了解网络舆情,但身边要有敏锐性,熟悉新闻业务,了解网络舆情的人,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这样的负面舆情发生。像这样的新闻,写后都是要审稿的,其程序一般先给秘书审,秘书把握不了的,再给市委办公室领导(或秘书长)审,再把握不了,就给市委书记自己审。在我看来,这样的稿件一般市委书记都会自己审,甚至会修改。

  有的地方连新闻发言人也不熟悉新闻业务、不了解网络舆情,这是因为他们只是把新闻发言人当做一个位子或一种待遇。多地宣传干部曾对我说,如今的地方宣传部成了“救火队”,出现负面舆情就让宣传部出马找关系删贴或摆平。领导不反思为何会出现负面舆情,根子在哪里?摆不平就怪宣传部门的人不会干事。

  假如龚文密身边有“内行人”,就会建议他这样的新闻不好报道,即使要报道,那些潜规则,无论如何也不能见报。在这个网络时代,传播只是分分秒秒的事,只要刊登了,就是后来删除,也难以挽回影响。地方媒体对官员赴京争取重大项目或政策的公开报道是很不明智的,表面上是给地方鼓劲打气,为书记立口碑,实则是帮倒忙,无意间“出卖”了给当地政策倾斜的京官。

  知名时评家陈杰人在《湖南官媒详曝市委书记北京“跑部”经历  暴露高层权力运行潜规则》一文中说,“看了这篇报道,首先是为龚文密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深深感动。今年4月1日,龚文密从市长升任书记,迄今只有一个多月,他就在第一时间专程跑到北京,拜访多个部委,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替邵阳争项目,要资金,寻求各种支持。这样的人,仅从本地工作的角度而言,是难得的好官,也是积极作为的好领导。”“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在北京“跑部”,其实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儿,轻则低三下四受冷落,重则见不到人白跑一趟,有时还要冒着被羞辱和斥责的风险。曾经有个故事说,某省长跑到国家发改委,一个处长就公然羞辱他说,‘给你一条板凳,就算是高看你了。’省长尚且如此,市委书记可想而知。”

  这个观点我也赞同,就地方来说,老百姓当然希望自己的官员能争来大项目,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但陈杰人也分析了目前各部委的资源分配,仍然采取了极不透明的内部勾兑原则。“这些积弊依然严重存在,只不过,这次是由可爱的地方媒体《邵阳日报》捅穿了秘密。”

  陈杰人的观点是客观、中立的,赞扬的成份也不少,这或许他考虑到自己是湖南人,留了情面。而事实上,龚文密的“跑部钱进图”,暴露高层权力运行潜规则,也会让那些已在《邵阳日报》“出名”的部委官员保持高度警惕。

  近年来,多地邀请本人去讲授网络舆情应对,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应对工作的重要性。可以说,应对网络舆情,正在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当前, 一边是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事件正在升级,另一边却是地方政府应对的意识、方法普遍缺乏。虽然,一些官员的“网络恐惧症”已略有好转,一些地方应对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事件的方法还是很“传统”,比如很多地方首先想到的就是删帖。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说过: “一味地花钱删帖、封锁消息徒劳无益,因为在网上四处‘铲’新闻已经跟不上新闻传播的速度”,这注定是救火不防火。

  在我看来,关键还是官员要深入了解网络特点、熟悉新闻规律,多培养或吸收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才会少犯邵阳这样的低级错误。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18 18:53 , Processed in 0.0814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