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6|回复: 0

张平:个账空账率超九成 养老金收不抵支该咋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4 00: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一份由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去年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六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并且,个人账户基金从2014年的5001亿元下降到3274亿元。

  这是自2001年坐实个人账户试点以来,首次出现下降,此前,历年的账户资产变动都是每年呈增加趋势。对此,人社部专家指出,中央开始试点坐实个人账户以来,各地完成的效果并不理想。截至2015年底,全国的个人账户记账总额已高达47144亿元,而账户里实实在在的资金还不到十分之一,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明显存在。

  早在1997年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后,中国的基本养老金采取统账结合的模式,也就是既包含“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部分,由年轻一代缴费来赡养退休者,也包含累积制的个人账户。企业缴纳的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城镇职工按本人缴费工资基数8%的数额,为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参保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

  但是,随着退休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所带来的巨大支付压力,使得社会统筹不足以支撑,为此,大部分地区的个人帐户的资金被挪用于当期支付,这早已是历史遗留问题。1997年,全国个人账户空账规模为140多亿元,1998年为450亿元,此后不过两年时间,全国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增长近4倍,2000年为2000亿元。

  面对不断高涨的个人账户空账规模,2001年,中央选择在辽宁等地试点坐实个人账户,2008年扩大到13个省份,但是实施难度较大,空账规模越来越大,每年仍在增加。自2008年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个省份愿意加入到坐实个人账户的行列中来,而中央财政仅对少数几个省进行数量有限的配比补贴,东部发达地区的试点省份完全由地方财政解决,对此大部分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那么当前中国养老基金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首先,养老金涨幅跑不赢CPI涨幅。学界计算通胀率的公式是:M2增速—GDP增速。根据相关数据,1990年—2015年,我国M2平均增速为20.02%,GDP平均增速为9.94%。也就是说,从1990年到2015年,真实通胀率=20.02%-9.94%=10.08%。也就是说,中国之前每年的平均通胀率在10%左右。

  而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为了保证退休人员生活水平,我国已经连续第12年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了,但是之前的调整都是10%(与物价涨幅相抵),而今年首次将调整的幅度降为6.5%。相比较而言,未来养老金增幅似乎难以跑赢通胀水平。不仅如此,存款利率也跑不赢CPI,尤其是食品、衣着和居住(房租、水电、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上涨,其增长幅度往往是超过CPI的。

  那么未来需要多少钱才能养老呢?假设一个退休人员的生活开支是4000元,按60岁退休活到85岁算,那就需要准备25年的养老支出。也就是说,仅一个退休老人的养老成本是:4000元×12个月×25年=120万元。若再算上退休后每年10%的实际通胀率,如果第一年的开支4000元×12个月=4.8万元,第二年就是要5.28万元,以后每年10%的递增。那25年的养老成本将达到472.13万元。

  再者,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让各地政府倍感压力。人社部曾公布一组数据,当前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也就是三个人养一个老人,到2020年则变成2.94:1,到2050年时则变为1.3:1,即到那时几乎是每一个人养一个老人。随着科学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持续增长,养老负担日渐加重已成趋势。

  最后,养老金替代率越来越低。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个人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的退休金/退休前的工资。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替代率越高,越能保证老年生活的品质,反之,则会影响养老生活。

  以国际经验来说,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从目前的状况来看,2000年以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下降,从1997年的70.79%下降到了2014年的45%,已经处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划定的养老金替代率警戒线之内。

  尽管是部分中西部省份的养老基金出现当期收不抵支,且个人账户出现空帐问题。但是面对老龄化严重、养老基金入不敷出、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等问题,很多民众仍然忧心仲仲,养老金如何摆脱收不抵支的困局?等我们老了养老金能否按时、足额领到呢?对此,笔者认为,解决养老金入不敷出问题,必须要顶层设计,并从国家级层面入手。

  其一,国有资本注入社保体系。就是将一部分国有资产划拨转入社保基金,用来弥补上一代人造成的养老金缺口,并且在此基础上适时降低社保费率。目前这一方案正在运行,将会较好的改善当前的养老金现状。

  其二,养老金并轨。中国应尽早解决养老金的“双轨制”。如果让几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都缴纳养老金,以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工资不再由国家财政支付,而是由社保基金支付。若按工资8%比例缴纳,这部分人缴纳养老金既增加了养老金的金额,又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

  其三,让养老金尽快进入资本市场。现在很多地方的养老金躺在银行账号上“吃利息”,无法真正起到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所以,中国的养老金步子可迈得再大些。

  既可让养老金进入较为安全的银行间货币、票据、债券等市场,也可以进入A股的一级市场投资。现在有专家提出,让养老金参加政府的PPP项目投资,从中获得相对较高的回报。还有,养老基金也可以参与到国企所有制改革中。

  其四,推迟职工退休年龄。有专家计算过,如果参保人延迟一年退休,中国可减少养老金支出490亿元,并可增加缴费230亿元,相当于多收入720亿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每一年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有所减少。另一方面,也会使未退休的职工多交几年的养老金。

  不过,笔者认为,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也有弊端:一方面,渐进式延迟退休每年只延迟几个月,一次延迟的幅度也就几个月,对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也有限。反而在经济下行的形势下,对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产生掣肘。

  另一方面,搞一刀切的延迟退休,会使能力相对较差的社会弱势群体无法按时退下休歇,所以,延迟退休应该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区别对待。这样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养老金在多个中西部省份发生“入不敷出”该咋办?这既要开源,又要节流,而主要应该是“开源”为主。通过增加国有资产的投入、养老金的并轨、寻找更好“增值保值”的渠道。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逐步缩小养老金的缺口。当然,延迟退休也是减少养老金支出的一种方式,但是盲目搞一刀切的延退方式,会引发社会弱势阶层的诟病,不得人心。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19 07:00 , Processed in 0.0852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