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5|回复: 0

邓元杰:从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到债转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4 00: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庆长假,19个城市限购,现在看来是一道分水岭。因为这意味着,国家政策又要大规模转向了。

  现在政策很多,但在我看来,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中间夹带着亚投行、人民币SDR、南海造岛,这是一条主线。我们先简要看看一带一路和供给侧改革。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2013年9月7日首先提出来的,当时叫“丝绸之路经济带”,后来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合起来,叫做“一带一路”或“一路一带”。
1.jpg (23.0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7 天前 上传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按照宣传,是要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宏伟的战略,高远的目标,恢弘的格局!加上南海造岛在2013年中已经大规模开始,“中国梦”有了良好的开端。

  供给侧改革

  但是国内经济始终有两大隐患。一个是产能过剩,大家拼命生产低端产品,陷入恶性价格竞争。钢铁、煤炭、水泥等都是国企居多,它们连着巨量的银行贷款,不断亏损就会恶性循环。

  另一个是房地产的库存极其巨大。建成的房屋总面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普遍认为是在60亿~80亿平方米之间。房地产的巨量库存,也连着巨量的银行贷款。老百姓都不买房,怎么办?

  所以在2015年11月,又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大目标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后来又加上“补短板”,一共五大目标或者五大任务。供给侧改革,在2015年12月开始掀起高潮,并成为2016年3月两会最热门的词语,一时风光无二。
2.jpg (13.7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7 天前 上传



  此时“一带一路”已经提出了两年多,不仅变成了具体的工程项目推介活动,而且我国高铁始终难以走出,在墨西哥、美国搁浅,东南亚的高铁也进展不顺利。海上陆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经济方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没有明显效果,产业升级没有明显效果,民间资金又遭遇股灾和P2P双重打击之后,供给侧改革成了政策的实际重点。

  但是如果细细品味,一开始就能发现几大目标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去产能的第一个问题是去谁的产能?第二个问题是去掉之后怎么办?怎么安排几百万下岗职工,以及产能减少引发涨价和通胀,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一旦去产能,中下游行业的“降成本”怎么解决?

  所以如果去产能执行得力,必然带来一个上游产品涨价的问题,从而抬高整个社会的成本,必然会引发通胀。

  在高层的严督之下,煤炭、钢铁去产能效果显著,去掉的是民企、小企业的产能,保的是大国企的产能。2016年7、8月,去产能十分严厉。截至9月底,钢铁、煤炭两个行业退出产能均有大幅提高,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

  下图是秦皇岛发运港5000大卡的煤炭走势。其余热量的煤炭走势差不多。可以看出,价格已经大幅升高了50%以上。
3.jpg (9.6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7 天前 上传



  下图是我的钢铁网的普钢绝对价格走势(红线)。在供给侧改革启动之前,价格和煤炭一样,都是日益走低;但之后价格开始上涨,并随着房地产的日益疯狂和“供给侧”概念的大热,在2016年春达到一个局部高峰,价格上涨50%左右。2016年秋,在经过几个月的调整、以及产能进一步下降之后,价格有望继续走高。
4.jpg (13.4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7 天前 上传



  2016年10月,煤炭、钢铁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传导到下游是迟早的事,我们不久就会看到所有产品都会明显涨价,通胀就会恶化。

  这一点,高层在“去产能”时不知道吗?我也不知道。当时我的判断是:

  1、如果去产能成功,必然会激发上游产品涨价,从而迟早激发全面通胀,房价也会高。

  2、如果去产能不成功,国家还得为广大国企输血,仍然会引发通胀,房价也会走高。所以无论如何,上游国企的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房价。

  3、供给侧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正是“(房地产)去库存”。当人们受到刺激,逐渐开始买房时,由于一二线库存偏少,所以必然首先涨价,而涨价又会引来更多的购买。马太效应会导致资金日益云集一二线城市。所以,一二线房价大涨是可以预计的。

  4、房价大涨很可能导致人们加杠杆,所以怎么“去杠杆”?另一方面,真的有民间资金会为国企烂账接盘?如果不能接盘,国企怎么去杠杆?

  5、当时,国家会把去杠杆放在一个优先位置吗?当时,股市中的杠杆已经基本去掉了。经济中的杠杆还比较高,如果再去经济中的杠杆,经济会不会崩溃?既然如此,(当时)去杠杆是否会排到稍后的位置?

  这些问题,这些矛盾,当时缠绕着我,让我不知所从。我只能自渐形秽,智慧还是远远不如领导啊。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二线楼市大涨,以及通胀全面爆发。现在看来,楼市已经验证了我的判断,而全面大通胀,目前还没有得到验证。毕竟,几十个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大涨,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全国几千个县市的房价仍然疲软,而且很多地方的物价也很疲软,实际上是通缩。

  不过,马上就要得到验证了。

  先小结一下供给侧改革,看看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小结

  先小结一下过去11个月(2015年11月到2016年10月初)供给侧改革的效果,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结果:

  1、上游去产能效果显著,价格大涨,相关国企的日子好过多了。“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国企”,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上游价格大涨迟早传到到下游,引发全面通胀或滞胀。虽然9月份为了抑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的预案,并启动二级和以及响应机制,日增加煤炭产量80万吨左右,但是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抑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所以,可以预计,以后上游资源价格,将长期徘徊在高位,然后夯实,形成新的、比过去大为抬高的底部,以有利于“做大做强国企”这一政治目标的实现。

  “做大做强国企”已经被多次强调,请大家千万不能忽视。

  2、几十个热门城市楼价大涨,极大缓解了地方债问题。但是楼价大涨,只是方便了地方ZF借新还旧,地方债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到25万亿元左右。地方债的问题貌似被缓解,但是几年之后如果地方ZF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地方债问题将愈演愈烈。

  3、杠杆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

  因此,现在是不是到了解决杠杆问题的时候了?

  再回顾一下供给侧改革的五大目标:

  1、去产能进行得不错。

  2、去库存在一二线进行得不错。以后随着通胀来临,三四线城市价格有望继续上涨,也会去掉一部分。

  3、降成本,怎么降?上游产品大涨价,全面通胀日益逼近,税收还在增加,连运费都要大幅上升30%了,怎么降成本?所以这已经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对于企业来说,提高品质,涨价,才是出路。

  4、补短板。这个更虚了,短板有很多,补哪个?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那是各企业的事情,国家很难帮上忙。降低各种开支费用倒是关键,但为了实现别的目标,降成本基本上是空的,除非发生重大科技革命,但目前明显不太现实。

  5、所以,还是去杠杆好像更有操作性。

  从杠杆率来分析,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168.48万亿元,全社会债务率为249%,其中居民部门债务率约为40%,最低,政府部门债务率约为57%,还凑合,宽口径统计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156%,最高。所以企业的负债率在全球也处于前列,降低企业杠杆越来越重要。

  2016年8月,我国非金融企业和其他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亿,而去年同期为4210亿,可见企业对资金需求大减,实体经济疲软。7月的数据其实更加悲观,非金融企业和其他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6亿,也就是说,企业不但没有借钱,还倒还了26亿给银行。足见实体输血严重阻滞,如何打通血脉成为核心。另一方面,企业的杠杆(负债)仍然居高不下。

  综合上面三方面的分析,现在,去杠杆既是供给侧改革的延续,又是当前最重要的目标。

  怎么去杠杆呢?

  债转股。

  债转股的大棋局

  所谓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后期包括保险、基金、私募等第三方机构),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股权、产权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国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基金、私募机构实际上成为不良贷款企业的股东,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通过资产重组、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形式回收这笔资金。

  银行的不良资产中,有民营企业的吗?

  肯定有。但是我们知道,2008年之后,银行主要是对国企贷款,对民企总体上是抽贷的。所以,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国企的。既然如此,债转股的本质就很明显了,那就是:国家出钱(印钱),以及保险机构出钱,购买银行(主要是国有企业)的烂账,成为股东,以后可能还要高价卖给各路机构和老百姓。

  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大买卖。银行是出卖方,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各路保险、基金、私募机构,是买入方。一位国开行高层曾透露,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预计在3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分批次进行。

  上一次债转股还是1999年。当时由财政部注资400亿以及担保,从央行借贷6000亿,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操作。这一轮政府虽然也占相当部分,但不再包揽,希望主要以市场力量进行,银行也可以以子公司形式自持。

  债转股,毫无疑问可以从账面上降低企业负债,降低银行烂账,同时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使企业恢复活力。但是万一发行不顺利怎么办?或者说,为了保证发行顺利,保证以后各路机构(或者大部分“相关”机构)挣钱,国家会从哪些方面来做些辅助工作?

  我相信,既然国家能让一大批钢铁、煤炭企业大幅盈利,今后也能让大部分债转股的企业,实现相当规模的盈利。

  耳边又想起“做大做强国企”的声音。

  那么,谁能承接这些债转股呢?

  国家的资产管理公司,正在大幅扩容。银监会近日公布了3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名单,分别为湖南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融晋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海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现地方AMC名单已增至近30家。

  这几年冒出了一批保险新锐,势大财雄,我就不用点名了吧。至于各路公募基金,反正钱也不是自己的,而且还有国企联合成立新的基金,目标就是债转股。

  现在的焦点是,能承接债转股的私募有多少?

  2016年7月14日,证监会颁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规定自2016年7月18日起施行。这个《规定》极大地提高了私募门槛,总体上降低了杠杆率。原本在4月底有28000多家合法私募,但到了8月1日,只剩16000多家了。现在到底有多少合法私募不知道,应该是少了一大半。有个数据可以佐证:截至9月30日,9月份合计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数量仅为1950只,远远低于今年7月和8月的私募产品备案数量。7月份总共备案的私募产品数量超过5000只,达到年内高峰;同时8月份保持强劲势头,备案私募产品数量为3784只。而9月份大幅下滑。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投顾资格、杠杆比例、优先劣后设计等诸多问题,现在发行和备案都比较难,所以可能导致9月备案数量有所下降。

  OK,当国家为私募以及私募产品设置了更高门槛后,债转股以后会主要属于谁,已经越来越显然了。

  那么,当银行的大量烂账转移到市场上的各路(很可能有背景的)机构之后,今后债转股的总体前景、国有企业的总体前景,还用怀疑吗?

  我对债转股充满信心,因为国务院债转股的相关文件已经为本次债转股定了调,即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政府不干预。而且,此次债转股对象将4种企业排除在外,即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的企业,过剩产能的企业。这些企业是不能债转股的。

  老邓的理解是:首先,这些企业很可能是少量能借到钱的私企。其次,没有任何希望、狗屎扶不上墙的国企,也不得不摒弃掉。如果连接盘的机构都觉得恶心,比如像东北特钢那样的,以后又怎么卖给别人?所以东北特钢要想债转股,必须做一些前期工作才行,比如拆分成若干小企业,小国企,或者国家专门为它开路。

  等这些债转股的(国有)企业做好了,相关机构也赚足了,他们的股票会卖给谁?无论如何,必须至少涨个两三倍吧?

  涨两三倍只是我最保守的估计,很可能五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国家为了降杠杆,为了债转股,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或者说,布好了局。

  第一单专门为债转股成立的基金,是由建行与武汉钢铁共同设立的武汉武钢转型发展基金(合伙制),基金规模120亿元,其中武钢集团出资20亿元,建行募集社会化资金100亿元。据悉将会募集总计240亿元,帮助武钢降低杠杆10个点。

  建行帮助募集资金倒也罢了,武钢居然也能出资20亿,怎么不用这些钱还账啊?

  A股中第一家债转股的公司,是锡业股份(000960)。10月16日晚,锡业股份及控股子公司华联锌铟与建设银行三方,于当日在北京签订《投资意向书》,建设银行或其关联方设立的基金拟向华联锌铟注资,以认购其新增注册资本。本次增资后,投资人将持有不高于15%的华联锌铟股份。地方国企首单市场化“债转股”落定云锡集团,标志着地方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正式拉开序幕,锡业股份由此成为A股市场第一家直接参与“债转股”的上市公司,打响中国上市公司“债转股”头炮。
5.jpg (15.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7 天前 上传



  看看投资的企业,有民企吗?有私募吗?

  密切关注锡业股份的股票走势吧。不是说要买,而是要研究。

  当把国企的烂账作为股份卖给一些机构时,必然会引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

  老邓认为,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两者的本质完全不同。虽然它们都是为陷入困境的国企服务,都是把股份卖给别的机构,但是混改主要是把股份卖给民企,这些民企往往实力强大,否则也不能有能力接盘。所以,实力强大的民企会在企业中有部分话语权,这和“做大做强国企”有实质区别。因为通过供给侧改革做大做强了上游国企,很明显是不希望民企来分一杯羹的。

  简单地说,债转股是国进民退,混改是国退民进。所以表面貌似差不多,本质却不同。

  10月10日,中国联通(600050)宣布其大股东联通集团“正按照会议精神和国家相关政策精神,研究和讨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这份公告被外界认为是联通对于自身混改的首次正式表态。消息传出后,联通股价大涨,10月14日又差点拉个涨停。
6.jpg (27.6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7 天前 上传



  目前联通的混改还只是传闻,只是在“研究和讨论”中,但联通的股价已经快疯狂了。老邓认为在很大程度是因为传闻BAT会入驻。

  目前来看,混改的风头也很强劲。但老邓认为,它的后劲恐怕会比债转股差得多。债转股属于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是一条主线的继续。

  但是无论是债转股还是混改,都会进一步加剧通胀,让通胀越来越严重。

  日益严重的通胀或滞胀

  这是因为,它们是用老百姓或民企的钱为国企接盘,这个过程中银行会释放更多货币,而且会加快货币周转速度。况且根据上面的分析,无论是债转股还是混改,得益的仍然是少数人,而接盘的还是老百姓。所以,最终通胀会日益变成滞胀,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这个规模会有多大?考虑到2015年底中国的企业债务已经将近160万亿,国企债务占55%,也就是将近90万亿元。很难估计中国又会新增多少M1和M2,来消化这些债务。假如货币乘数为5,如果增加10万亿M1,M2就会在2016年8月份151.10万亿元的基础上增加50万亿,增幅大约是1/3;如果增加20万亿M1,M2就会增加100万亿,增幅是2/3;如果增加30万亿M1,M2就会增加150万亿,增幅大约是100%。

  到头了吗?这才到哪儿啊。可以想象,M2剧增导致进一步大通胀,到时候贷不到款、不能债转股的民企又会多么艰难。当民企的成本日益高涨、债务日益变成烂账时,又会增加最多70万亿坏账。而国家为了消化这些坏账,又要大规模印钱……

  在不断印钱和通胀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新的烂账?到时候,人们将日益蜂拥于一二线城市,而国家为了债转股,为了养活大量根本入不敷出的地方政府,为了维稳,将印出更多的钱。

  通胀如此严重,以后怎么办?

  能怎么办?中国人的忍耐力是很强的。紧跟ZF,为建设国家出力,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然选择,呵呵。

  顺便说一句,通胀,实际上符合“做大做强国企”的意图。道理很简单:怎样降低民企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源源不断地印钱,并把钱给国家控制的金融机构、给国企就行了。

  通胀,一二线房价,人民币汇率,以后会达到什么地步?尤其是再考虑到国内和周边局势……

  请大家放心,一定要宣传正能量!!中国人的韧性不是一般的强,高层的水平也不是一般的高,一定能想到解决办法。借用电影《列宁在1918》中的一句话:"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我们

x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4 08:56 , Processed in 0.1155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