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5|回复: 0

余丰慧:房企融资趋紧意味楼市政策转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30 13: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证券交易所收紧房企发债条件的消息震动市场。根据初步方案,发债主体评级须达到AA级及以上,且满足其他四类条件的其中之一。此外,发债房企还将实行分类管理,正常类、关注类可正常发行,风险类企业发债将受限。

  对此,一些市场分析人士将这一举动解读为政策在趋紧,认为交易所的动作代表了高层的监管态度,意味着楼市政策已经转向。不过,这只是市场一厢情愿的愿望,是否真正代表楼市调控政策转向的信号,起码目前不明显。

  从AA级以上房企可以发债以及风险类企业将受限制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起码要求。如果风险类房企都可以进入债券市场发债的话,那么这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严重缺陷与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将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者的严重不负责任。假如这次将关注类房企排除在发债行列才有一点收紧的味道。

  从“且满足其他四类条件的其中之一”分析,更是没有一点收紧的意思表示。这“其他四类条件”是:境内外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省级政府、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地方政府所属的房企;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排名前100名的其他民营非上市房企。这四类条件之一即可发债融资,基本满足了现有最活跃房企的发债要求,对现有发债规模基本没有影响。

  同时,报道说,监管层内部知情人士断然否定了“收紧说”,上证所此次明确房企发债门槛及进行分类监管,是对规则的明确,并不是“收紧”。“之前内部已经形成了规则,经过实践证明可行后,近期进行了公开。”该人士表示,这一次是从规则上对审核门槛作出明确,没有新增准入门槛,“只是根据发行人风险属性不同,强化了对发行人的信披要求和中介机构核查要求,核心是强化市场约束机制。”何来收紧一说,完全是市场以及媒体趁楼市这个敏感话题的借题发挥放大歪解而已。

  当然,市场一厢情愿收紧房地产融资的愿望是对的,方向是正确的。从去年开始的这轮房地产火爆,房价暴涨的最大推手是流动性泛滥,几乎所有资金资本都加杠杆进入楼市里淘金。央行大肆放水流动性,水龙头越开越大,并且说居民贷款的房地产杠杆率不高,商业银行把信贷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房地产,资本市场融资也都流到房企,社会融资疯狂加杠杆进入住房需求端。供给端的房企发债融资也到了疯狂之地步。

  今年以来上市房企发债融资动作频繁,截至目前发债规模逼近万亿。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8个月,房地产行业上市企业的债券发行量共990只,超过2015年全年总数。截至9月19日,发行规模已经突破9600亿元,为2015年同期的三倍以上。据统计,出于购置土地、偿还债务等资金需求,进入下半年后上市房企持续在资本市场发债融资。仅仅以公司债为例,9月份以来,先后有越秀地产、碧桂园、蓝光发展、莱蒙国际、中房地产、五洲国际等企业陆续公布了发债计划。

  公司债发债潮引发房企负债总量上升,净负债率总体水平“明降暗升”。目前,137家上市房地产企业平均负债率为77%,龙头房企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例如嘉凯城资产负债率为93.55%,较上年84.64%提高8.91个百分点;此外,包括万科、华夏幸福、绿地控股等18家房企资产负债率达到80%以上。依赖高负债激进拿地或并购扩张的房企正在累积风险。一方面一旦融资渠道收紧;另一方面当房价下调,绝大部分房企将面临空前的资金压力,不排除资金链条断裂引爆风险。

  “华尔街教父”、一代宗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八十年前就看到了目前中国的房地产状况。他在投资者的《圣经》—《证券分析》 一书中说:所有成本都可以通过发行债券、业主垫付、银行贷款支付,开发商可以一文钱不投而获得整个资产,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大量现金进账。不难想象,整个房地产金融业可谓隐患重重,所有参与各方都缺乏原则、洞察力和起码的常识,以至于整个行业日益膨胀,并最终毁于一旦。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4 09:39 , Processed in 0.1128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