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5|回复: 0

铁流:与蔡英文唱反调!台湾半导体大佬为何如此渴求陆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2 08: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8日,中国台湾半导体大佬们与蔡英文见面,就人才、研发、能源、税赋与两岸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与之前媒体的猜测相反,本次会面中,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和台积电共同执行长魏哲家并未出席,外界关注也是备受争议的开放陆资参股台湾集成电路企业的议题,在会中也未讨论。

  但从他们此前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台半导体企业高层其实一致认为应引进陆资。

  就在9月6日,台湾日月光运营长吴田玉表示,希望加强与中国大陆合作,在新闻发布会上吴田玉更是直言,“台湾和中国大陆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产业上,一直以来都是恶性竞争。但在跨入下一代技术后,我希望两岸产业界人士可以携手合作”。

  台湾联发科也曾多次向台湾当局提出的请求,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联发科应该被批准接受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还曾公开表示对中资入股持开放态度,并在媒体上表态,“若政策允许且对股东、团队和两岸半导体有利,联发科愿携手两岸,共同提升华人企业在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联发科一位高级副总裁曾向媒体表示,“产业界已经形成了一致意见,台湾芯片设计产业应该向大陆资本开放;现在南韩和美国都在抢着寻求与中国合作,我们有什么理由将中国大陆的资金拒之门外呢?”

  今年6月,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也曾表态支持联发科的主张,希望能引进大陆资金。但他也表示,还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说,大陆投资者不能进入台湾公司的董事会。

  那么,在台湾当局对大陆严防死守之际,为何台湾半导体企业高管频频要求引进大陆资本赴台投资呢?
蔡英文接见台湾半导体产业人士,与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理事长卢超群等人握手致意

  台湾经济不景气

  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分工中,美国拥有IBM、Intel、英伟达、高通、AppliedMaterials、LamResearch、KLATencor等公司,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西欧拥有ARM、Inmagination、ASML等公司,处于产业链中上游。台湾拥有台积电、MTK、日月光、联电等公司,处于产业链中下游。

  在近年中国大陆和韩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背景下,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台湾企业必然先于欧美企业受冲击——在IC设计上,在2015年台湾IC设计龙头企业联发科的市场份额被展讯不断蚕食,3G手机芯片市场份额不断流失,股价更是一路狂跌,损失超过2000亿元新台币;台积电也遭受了来自中国大陆和韩国的挑战,而高通骁龙820和部分骁龙400系列芯片分别转移给三星和中芯国际,华力微也抢到了部分联发科的28nm芯片订单;在封测上,江苏长电科技和日本村田击败台湾日月光半导体,斩获苹果SIP模块订单……

  从数据上看,2015年台湾半导体产业整体产值达21616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4591亿元人民币),微幅成长0.9%,而201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成长率为1.2%,很显然,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增长率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虽然由于库存水位低,客户拉货回补,加上有新产品进入新客户供应链的影响,2016年上半年,台湾IC设计产业有较大增长,但在2016年全球半导体的市场规模有可能较2015年整体衰退近3.2%的大背景下,台湾半导体企业的日子着实不好过。

  从台湾经济大环境上看,根据台湾当局经济主管部门数据显示,2015年台湾制造业总产值12.86万亿元新台币,同比下跌10.84%,创下近六年来的最低新纪录。该部门公布的数据还显示,在2015年四季度,台湾制造业产值为3.09万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656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跌14.94%,为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最低值。电子零部件业产值下降11.84%,石油及煤制品业产值下跌31.18%,基本金属业下降34.61%。

  因此,在台湾整体经济不景气,半导体产业受到中国大陆和韩国冲击且增长率低于全球平均增长率的情况下,台湾半导体产业大佬呼吁台湾当局解除限制,引进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也就理所当然了。
蔡明介

  大陆台湾半导体产业实力对比此消彼长

  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不断扩大投资,加上优惠政策的保驾护航,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迅猛,与台湾半导体产业在产值上的差距正在被迅速拉近。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协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大陆半导体产业产值约达人民币798.6亿元,而中国台湾第一季度半导体产业产值为5441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156.7亿元),差额为人民币358.1亿元。但在今年第二季度,大陆第二季半导体产业产值已增长至5033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069.3亿元)季度增率高达31.3%,而中国台湾第二季半导体产值为6014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277.8亿元),差额为981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208.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IC设计行业,在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国内IC设计厂商可以获得政府补贴,国内整机厂商和终端厂商也因政策更多地采购国产芯片,中国大陆IC设计行业增长迅速。在今年第二季度,IC设计行业产值季度增涨41.5%,产值达人民币401.6亿元,已然超越台湾IC设计行业在今年第二季度的产值1697亿元(折合人民币约356.9亿元),成功实现逆袭。

  在专利积累方面,中国大陆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年度报告》,在2015年,在中国申请的集成电路专利数为29735件,其中发明专利为19828件,授权专利为8082件,特别是在IC设备材料类专利方面,2015年的专利申请量达6397件,较2014年有22%的增长。而中国台湾在中国申请的集成电路专利数为1508件,其中发明专利为1428件,授权专利为1062件。虽然这仅仅是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在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对比,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之生机勃勃与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后继乏力。
张忠谋

  大陆资本投资台企多利好

  目前,台湾半导体企业基本上处于美国、中国大陆和韩国的夹攻之下,非常需要市场、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和帮助,中国大陆赴台投资对台湾厂商主要有以下几点利好:

  一是可以获得大笔资金。在2015年,以紫光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大陆企业在中国台湾掀起了收购狂澜,这对于迫切需要现金的台湾半导体企业来说无异于是及时雨。中国大陆资本赴台投资将向台湾企业注入大量资金,使台湾企业有更加雄厚的资本去升级技术,更新设备,提升市场竞争力。另外,中国大陆资金愿意给台湾企业比较高的估值,台湾企业也自然希望以更小的股份换更多的资金。

  二是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陆资进入台湾,一同进来的不仅仅是钱,而是大陆资本背后广袤的中国市场——大陆资金是带着市场进台湾,如果台湾接受大陆资金,则可以带进很多客户。这等于是向台湾企业开放了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大陆市场,使台湾企业能分享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红利,实现两岸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三是变相获得政策保护。由于中国政府对整机产品电子元件的自产率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台湾依旧采取过去的政策,中国政府可能会把台湾的电子元件划到非自产的范畴里去。由于只有满足一定自产率要求才能获得更好的政策或资金的扶持,那么,大陆的终端厂商或整机厂商就有可能就不得不放弃中国台湾的供应商,选择本土供应商。

  大陆资本赴台投资能获得技术么

  一直以来,台湾当局对高科技企业转移到大陆讳莫如深,即使允许在大陆投资设厂,也要求在大陆投资的工厂必须与台湾工厂保持“N-1”代的技术落差,而且主导权要由台湾半导体产业掌控,且在大陆开设的工厂的产能所占比重不超过企业总产能的10%。

  “N-1”代的技术落差指的是必须保持台湾领先大陆一代的技术。以晶圆代工为例,45/40nm是一代,32/28nm是一代,22/20nm是一代,14/16nm是一代。使用越先进的制程就可以在相同尺寸的硅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在芯片晶体管集成度相当的情况下,使用更先进的制程,芯片的面积和功耗就越小,成本也越低。

  像台积电在大陆独资设立的晶圆厂,根本不把最先进的16nm制程工艺转移到大陆,即便是将来转移这项技术,基本上中芯国际等大陆晶圆厂也掌握14nm制程工艺了。联电在大陆的晶圆厂也是如此,2014年,联电在大陆某市兴建一座晶圆厂,整个项目总投资62亿美元,其中联电出资13.5亿美元。但协议中联电只转移40nm工艺,而且40/45nm芯片要到2016年才投产,而在2016年,中芯国际和华力微的28nm芯片已经量产了。

  台湾企业在大陆是如此做派,那么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会如何?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曾表示,“大陆投资者不能进入台湾公司的董事会”。台湾政客宋楚瑜也曾表态,“具体条件要借由政治上的杠杆来谈”。事实上,展讯公司曾向台湾有关部门申请在台设立分公司从事IC设计,但遭到了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的拒绝。实际上,台湾产业界人士非常精明,而且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心理顾忌,眼红的仅仅是大陆的资金和市场而已,在收购中实现技术转让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笔者对投资台企进而获得技术是不看好的。

  结语

  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台湾半导体产业资源若能抓住机遇,则有望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产业中心。如果始终对中国大陆严防死守,中国大陆也会采取相应政策应对,那么,台积电、联发科、日月光等企业就很可能要重蹈当年奇美、友达的覆辙。笔者相信,以台湾企业界大老的商业智慧,是能够审时度势的,也是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但从目前台湾当局的所作所为来看,恐怕未必能做到从善如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我们

x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18 18:50 , Processed in 0.0874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