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0|回复: 0

周碧华:林毅夫PK张维迎你支持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9 16: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在大家热热闹闹过中秋节时,经济学界两个重磅人物吵得火热,一个是张维迎,一个是林毅夫,两人目前同属北大学者,在国际经济学界都有一定影响力。

  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产业政策。

  张维迎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已经从无知走向了无耻,创新不可预测,而且制定政策的部门不如企业家懂市场,懂行业发展趋势,创新本身又是不可预测的,应该取消一切产业政策。随后,林毅夫撰文指出,反对张维迎等一味诋毁产业政策的说辞,林毅夫认为,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必须要的。张维迎接着又指出了林毅夫的四点错误。目前,论争仍在进行中。

  我们不要认为学术是学者们的事儿,大家要清楚,知名者学的观点可以影响最高层决策,因此,实际上还是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甚至国家的兴衰。

  影响国家的兴衰决非耸人听闻,现代国与国较量,战争只是最后的形式,战争之外,经济、意识形态等,往往是杀人于无形、毁国于朝夕之间的事,学术界的动静,我们不可不察。

  张维迎认为,后发国家保持长时间持续增长很难说是奇迹,中国的经济增长说明,人只要有自由,就会有发展。中国过去30年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就,就是总体而言政府管的越来越少,虽然中间有所反复。目前之所以还有很多问题,是改革不彻底造成的;发挥比较优势与强调政府作用存在矛盾,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发挥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市场的作用被否定了。存在市场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比较优势;企业家精神与产业政策存在矛盾,即便由最前沿的科学家组成产业政策委员会,也只能看到某一个领域上的技术变化,而无法像企业家一样看到人类本身的需要。更不要说由政府官员制定的产业政策,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其无用甚至有害。比如,地方政府希望将光伏产业扶植成主导型产业,用土地、信贷和税收等优惠来招商引资,导致过度进入的潮涌现象;要重新思考战略与体制的关系,讨论体制与战略的问题,实际是在讨论究竟政府是个人实现幸福的工具,还是个人是政府实现某种战略的工具的问题。如果个人可以成为实现政府某种战略的工具,那么实施国家战略存在合理性。反之,如果政府是实现个人幸福的工具,那么就应该保证更多的个人自由,促进市场体系建设,让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林毅夫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经济发展要利用比较优势,在中国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来利用比较优势。政府为了推行赶超战略,不得不扭曲体制。

  我们凡人不懂经济学说,无法一下对二人观点的正确与否做个准确的判断。还是先了解一下两人的简历吧——

  张维迎(1959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教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他发表的有关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观点经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00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他当选为“CCTV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6年3月他发表了《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长文,将有关改革的争论推向了一个高潮。

  再百度林毅夫的履历,是这样介绍的——

  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1975年,台湾国军陆军官校第44期毕业;1978年取得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9年定居北京,获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19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3年,任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2005年获选第三世界科学院(现名发展中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兼主管发展经济学的资深副行长;2012年结束世界银行任期,回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担任名誉院长。

  而据知情人士昨晚给我提供的资料是,当年台湾被驱逐出联合国时,正在上大学的林毅夫在“反对共·匪混入联合国”的大学生座谈会上,号召“全国人民”举行示威大游行。后来,为了表忠心,林毅夫要求参军保卫“中华民国”,得到蒋经国的赏识,按照台湾军方的惯例,只有最优秀的基层军官才能担任“马山连”连长,而林毅夫于1979年2月便获此职务,时年26岁。蹊跷的是,他获此重任仅几个月,便“叛逃”大陆。

  我无法对两个学者的观点做出直接判断,但我凭直觉,我支持张维迎教授。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4 01:34 , Processed in 0.0900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