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7|回复: 0

江濡山:悲哀,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效用大打折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1 23: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一个相对封闭循环的经济体内部,传统经济学的很多理论和工具,都能产生一定的效应。这是因为:一国的进出口贸易虽有一定的规模,但并没有改变这样一个基本格局:经济体内部的“组织生产--物流商贸--购买消费”循环主要满足本国市场需求,成品的进出口贸易只是一定程度的补充。在这种传统的市场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货币运营业务与一国的实体经济循环关系比较密切,央行面对市场波动采取的货币干预工具的效用也比较明显。

  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国际分工半径的拉长,以及资本跨国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假设条件及市场化前提,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经济干预手段和货币政策工具效用因此大打折扣。这好比:全球化拆掉了各个牧场之间的栅栏,越来越多的猪马牛羊可以不受约束地自由流动和自由交配,传统的鞭笞和口哨式管理只能对付那些就地转悠的畜生。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的管控及干预效果频频失效。不仅美联储主席及其幕僚们对此有深刻的感受,各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官员也为此倍感纠结。对于市场化要素本来就有明显缺失的中国而言,其央行效仿西方那一套的货币工具干预招数,自然会频频失效,不得不通过强硬的行政力量进行刚性干涉。在这种情形下,习惯于行政干预的中国政府首脑,手中可以打的牌似乎不多。

  央行干预经济的手段有很多,最主要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用较大规模的资金买入或卖出政府债券,向市场注入或者抽回资金,达到扩大或收紧市场货币规模的目的。此举进而会影响到利率,利率又传导到商业银行的货币交易及整个资本市场。这种方式可以面对整个市场,针对性不强。

  二是央行对各个商业银行进行信用的输出与收回。即通过给商业银行发放抵押贷款、或者收回这些贷款,以此达到调整市场货币规模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把资金直接注入或者直接收回于“问题商业银行”,针对性较强。

  三是通过调整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对本币及外币进行买卖,以此刺激外汇价格,抵御货币的跨国投机交易对经济体内部的捣乱和破坏。

  总而言之,央行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对经济的干预思路只有一个:调控货币的供应与收回的规模,达到干预经济运行的目的。传统的经济学及金融理论体系,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根基”之上。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网络科技的日益发达,已经明显地动摇这一“根基”,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自然就越来越力不从心。再说,央行的干预,只是针对调整市场的货币多少,对于实体经济结构严重畸形的中国而言,货币供应的多少无关痛痒。

  更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规模的迅速膨胀,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半径不断拉长,货币的全球流动规模及频率也明显加大;与此同时,货币的全球化流动,在全球范围内不同财团、不同个人名下,形成的形形色色的资金池也越来越多,且很难发现和被监管。因此导致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普遍: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发行规模逐渐扩大,而参与实体经济循环的货币似乎越来越少,于是央行进一步加大货币发行规模,由此导致很多国家实施持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断给实体财富兑水。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央行干预经济的老套套还会有多大效果呢?但是,不采取这种“自我安慰”的办法又能怎么样呢?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19 16:19 , Processed in 0.0983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