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9|回复: 0

沈敏特:社会进步与语言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9 23: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沈敏特

  [缘起于感触]

  近期有两个新的词语,让我半晌无语。这就是“颜值”和“小鲜肉”。

  语言文字是人类的交流工具,本身是没有政治、道德、审美的倾向性的。但,经过人的选择和组合,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语感,并由语感引向感悟和思考,就会产生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识。

  “颜值”和“小鲜肉”实指的对象是面容和小伙子,是对两者的外观的评价。而正是涉及了评价,就露出了评价背后的价值标准了。

  对面容之美、对青春健康的小伙子的形容,在中国成语中是海量的。其中所体现的价值标准是五花八门,有着高低雅俗的巨大的区别。这“颜值”和“小鲜肉”确实给你一种扑面而来的异样的感觉。

  颜,就是面容。人的面容早已进入审美的领域,但也同时成为各种丑陋观念和阴暗心理驰骋的疆场。面容,从审美的角度予以形容,如人面桃花,柳叶弯眉,明眸皓齿,肤若凝脂,……扩而言之,从审美感觉给予渲染,则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宛如天仙,倾国倾城……而“颜值”翻成大白话,就是“你的面孔值几个钱”,颜值高,就是值钱,颜值低,就是不值钱。把颜和值连在一起,是文化市场化被扭曲的一个意念。它也反映了文化领域,特别是娱乐市场的一个负面的现象,即靠面孔、外貌挣钱,而不是靠修养、技艺立足。让我想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小市民用“卖相”一词代称面容,把面相和买卖连在一块,则与“颜值”如出一辙。

  “小鲜肉”悖离审美,显得尤其不堪和猥亵。审美是人类独具的精神享受;是心田的净化,灵魂的升华。而“小鲜肉”的语词恰恰相反。本来,对青年男儿有很多美好的形容,神勇威武,气宇不凡,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而“小鲜肉”则予以物欲化、肉欲化;用以体现一个淫荡的老女人面对青春美男时性欲饥渴的眼光,是最恰当的。如今,普遍地加以使用,是精神生活的倒退。

  社会的文明进程不是笔直的,而是进进退退、曲曲弯弯;而语言文字与这个过程相生相伴。恰如周有光老先生言:“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进步别于落后。”(《人类文字的鸟瞰》)而一个社会的阶段性的跨越,也一定会是文字语言的标志性的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高张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推动了中国社会迈入现代历史的进程。这个文化运动正包含着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的壮举。也正是这个替代,为科学与民主的传播掀起了大风大浪。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对此思考,对此撰文。

  [语言更新的当代迫切性]

  当代的中国是伟大转型中的中国。这个转型的中心内容众所周知,是践行五为一体的改革方略,四个全面的治国理念。其中每一个重心,无不与语言的更新,紧密结合。言简意赅,我要从中撮取三个重中之重,说一说语言更新的必须。

  [其一:要有体现官民新关系、新功能的语言]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替代“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这个替代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带来了影响持续稳定发展的新的失衡、新的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对策就是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为一体的改革开放。无疑,是难点,也是大家最关心的是其中的政治体制的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想就其中的一点,说明语言更新的的必然和必须。

  新的政治体制带来的核心转型,是体制中人的关系和功能,重心是官与民的关系和功能的转型。我以为习近平同志的两句话是点题之言。一曰:权为民所赋。二曰:把权力关进笼子。既是民所赋,民为主人,官为公仆。天底下绝无这样的道理,主人把权力赋予公仆,是为了让仆人站在自己的头上来喝无幺六;而只能是让你来为我服务。既是为民服务,民就必须事先事后有权利来考察和检验服务是达标还是走样。这考察和检验就是权力的“笼子”。政治体制的改革目标之一是:公仆服务功能的最大化,和主人的监督功能的最大化。

  这就必须更新一整套相匹配、相对应的语言来表达这种关系和功能的转型。但,这是极难的。为什么?因为,中国有几千年的政治文化——即以皇权专制为中心的等级观念、等级制度,它深入骨髓地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我大学毕业分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时台领导梅益、温济泽、向隅等,特别不要以衔头来称呼他们,可称同志,或直呼其名,亲切一点称“老梅”“老温”也可。应该说是很公仆化的。可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的称呼语言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呢?现在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聚会,主持人一开口,首先是“各位领导”;其实有些娱乐性的场所,每个人的实际身份都是观众、听众,和是不是领导了无关系,但是哪怕在酒会上,一端杯照例还是“某某领导”。很搞笑的是,有一次某位县委书记很真诚地表了一个态:“我身为县委书记,一定要当好人民的父母官。”我一想,这不对呀,邓小平自称是“人民的儿子”,你却成了人民的父母,那你和邓小平是什么辈分啊!当然,把这种关系用语言坦然地表达出来,是绝对的少数。但是一担任了某部某地的领导,就把自己看成说一不二的什么“长”的心理,也许并非极少。于是,在思维、生活、工作中,缺少公仆自觉的元素,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巨大障碍。

  与此相对应的是,百姓缺少公民自觉的元素,也是几千年传统政治文化的遗绪,至今仍是强大的历史惰力。文革能以发动,持续十年之久,造成空前破坏的人祸,绝不仅仅是领导人的错误,而是上下呼应的民族疯狂。尽管经过思想解放,如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公民意识开始苏醒,但臣民基因并未消失殆尽,稍有气候,便会出现旧病复发的症候。譬如,只要领导(上下各级)一开口讲话,不管内容为何,是传达决议,还是个人即席讲话,一律奉为“指示”,立即表态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紧跟照办”;恰恰忘记了作为主人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任何一级的领导的讲话,都可纳入审议的程序。要知道,把权力关进笼子,不是一句空话,不仅要有制度的保障,更要化为习惯性的公民自觉;必须明确,任何一级的领导手中的权力都在“笼子”里,没有免于监督的特权和特区。有些属于必须执行的命令、指令,在行动上须得执行,但仍可保留事前事后的异议权。

  我们需要符合公仆自觉、公民自觉的语言!

  【其二:要有符合规律的宣传舆论的科学用语】

  宣传舆论属于精神领域的事务,怎样完成这个领域的工作,有着其他领域不同的、不可替代的规律和方法。即使在战争年月,宣传舆论工作应为战争服务,这种服务仍然依据宣传舆论自身的规律和方法来践行,而绝不用战争式的暴力和强制来替代,否则,不仅等于取消了宣传舆论工作,并且会给我们的事业(包括战争)带来极大的伤害。恕我直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吃了大亏的;其代价之大,难以估量。

  有一个必须重新认识的现象;也许是我们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也许是战争曾经给了我们太大的成果和成就,我们几乎信手拈来,习惯于用战争的语言替代精准的宣传舆论的科学用语。譬如,我们习惯性的把各种媒体和相配的机构称之为“阵地”,把宣传舆论工作称为“夺取阵地”、“占领阵地”;把加强宣传舆论工作称之为“手段要硬”;更甚的是,把抗日战争对待日本侵略者抗争——“亮剑”,也移植到怎样对待不同意见的工作中;真的,有些人太喜欢火药味浓浓的战争,却不知道,战争永远是人类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和平永远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愿景。

  马克思主义仍是我们的旗帜。其实,是不是旗帜的重要性并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这面旗帜所包含的科学思想,我们认真学习和研读了吗?我们正确地坚持了吗,践行了吗?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摇旗呐喊,何用!而恰恰是:

  正是马克思揭示了宣传舆论的科学规律和方法,他提出了两个不能互代的概念:武器的批判;批判的武器。前者用于物质领域,后者用于精神领域。简言之,所谓武器的批判是指用武器去对付动用武器的敌人;扩言之,用物质去解决物质的问题。所谓批判的武器,就是用批判的手段去对付精神领域的问题,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批判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这与文革盛行的“大批判”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大批判”的本质恰是“武器的批判”的变种,讲究的是“批倒,批臭,还要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前三十年历次政治运动的深刻教训之一,就是我们对待精神领域的问题,动用了武器的批判,那就是无视事实,不讲道理,那是以武器为后盾的蛮横霸道,人身戕害。以后,胡耀邦提出“四不主义”,不打棍子,不拉辫子,不戴帽子,不装袋子(指把涅造的材料装进档案)。针对的就是这四种强制性的“武器的批判”的变种。多少英才,多少家庭,永刧不复,达道了史无前例的所谓“辉煌的胜利”!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4 02:49 , Processed in 0.0965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