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3|回复: 0

对于美本准留学生,英文写作还要练习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30 15: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一些大学陆续宣布美本申请不需要提交SAT写作成绩,现在有很多家长,学员,包括一些机构的老师,都认为这是美国学界释放出来的信号,表明英文写作的能力已经不再作为重点考察的标准。
  其实,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误读。下面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刘仁谦老师将与大家分享“别被忽悠了,美本准留学生还是要努力练习英文写作的”。
  SAT写作之所以变为选考,一些学校之所以宣布不再强制提交写作成绩,其原因绝非英文写作不再被重视。事实上,学术性写作,分析性写作与批判性写作,一直都是美本学习期间的任务重点,也在作业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美国大学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非常重视申请者的写作能力的。
  只不过,这个重要能力,可以通过文书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托福写作分数来体现,还可以通过SAT考试中Writing and Languag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法部分的分数来体现。但是与此同时,一个亮眼的SAT写作成绩仍然可以给申请者增色不少。
  因此,美本准留学生,无论是为了标化考试的成绩,还是为了提前适应环境,都切莫忽视了写作能力的长期培养。
  那么,如果每天有一点闲暇时间可以利用,希望能够通过长期坚持练习来提高英文写作能力,在没有外在帮助和反馈的帮助下,应具体如何做呢?
  “
  我的建议是,基础一般靠仿写,基础很好靠日记。分界线可以定为托福写作27分,或SAT写作writing分项7分。这背后的逻辑是,基础一般的情况下词汇量和表达的多样性都有限,如果一直自己写的话,可能只是在小圈里不断绕,无法习得新的表达,并且容易将错误无限重复。因此,需要通过仿写来模仿学习更多更地道的表达,化为己用。
  而如果已经达到了较好的程度,文段中错误不多,即使有一般也可以自己检查出来。这个时候应通过每天的日记性写作巩固自己的行文风格,多固化一些常用表达,从而增加写作的熟练度。
  “仿写”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具体怎么做,很少有同学了如指掌。仿写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挑选合适的模仿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建议是以兴趣为主,因为没有了兴趣的支撑,再科学的练习方法也无法坚持下去。喜欢小说的同学不妨找一些自己喜欢的风格流派的原版小说,喜欢经济社科的同学可以订阅economist和financial times,喜欢历史的同学可以购买一些历史书籍(如us history for dummies),有心仪偶像的同学可以购买其原版传记或自传。如果觉得太难,可以先在新概念四册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难度。总之,以兴趣为优先,但一定要保证文本出于广受认可的专业作者之手。
  仿写的具体做法如下:对于故事性强,逻辑直白简单的文本,可以直接每几句或每段通读几遍,查出所有生词的释义,然后以句或段为单位按照自己的记忆写作,写完后对照原文,找出与自己表达相异的单词或语句,在总结文档中抄下并用原词或原句式造句至少三句。如果文本逻辑复杂或生词太多,可以先整体将其翻译成中文,再对照中文翻译回英文,但这两个翻译过程最好能相隔一段时间。
  在总结的文档中,应包含以下四类情况:生词(包括认识但从未使用过的单词),生句型,自己错误的语法,自己错误的拼写。这个文档应定期复习,可以每周坚持仿写6天,最后一天不再仿写,而专门用于复习总结文档。
  如果已经到了基础较高的水准,就可以不再仿写而是改为记日记。日记的内容应尽量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每日经历,所见所闻,社会热点,各方观点,深层思考等。写完后,当天不要检查,而应于次日检查并更新完善,因为我们在写完后很难立即发现不够通顺的地方或语言谬误,但在相隔一天后往往又能找出不少可待完善之处。在写的过程中,遇到不会表达的词句就查字典,并同样记录在总结文档中。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写出或查到的表达是否为正确的用法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把词组或句子输入到google等搜索引擎中,查看是否有很多网站中存在同样或近似的表达。如有则说明该用法很常见。如显示出的网站中,组成词组或句子的几个单词均非按照所写的表达顺序,那么就说明这个表达很可能不太地道。另外,可以尽量利用一些网络词典来了解不同词句的用法:
  最后,请谨记,坚持才是胜利,而三分钟热度只会让你一事无成。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5 19:34 , Processed in 0.0794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