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3|回复: 0

张敬伟:“安倍经济学”第二波撒钱难达其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6 1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倍经济学”曾被认为是安倍首相拯救日本经济的良方。安倍晋三也曾经在国际多边场合多次推介过“他”的经济学。然而,伴随着第二次消费税改革的推迟,观察家们认为“安倍经济学”已经走向穷途末路。

  然而,在英国脱欧导致的日元升值压力下,日本经济增速不见好转,日本市场依然在通缩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安倍经济学”又来撒钱了--8月2日,日本总规模28.1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2日元)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正式出炉,规模仅次于2009年的56.8万亿日元和2008年的37万亿日元,是金融危机后第三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不过,这个28.1万亿日元

  是有水分的--实际的政府新支出为6.2万亿日元,其中只有4.6万亿日元在当前财年拨付到位。

  这一计划是“安倍经济学”的延续,即同时启动财政和货币双刺激的手段,以解决消费疲弱、出口乏力、经济迟缓、通缩沉疴等结构性难题。

  “安倍经济学”曾经发出“三支箭”--一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多印钞票,增发货币,实现2%的通胀目标。这支箭既是学习美版量化宽松(QE),也是为了解决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和通缩。量化宽松的经济学基础是:存款利率低,民众会加大消费和投资;贷款利率也低,市场主体会减少融资成本,从而拉动内需。第二支箭是加大公共投资的财政政策。第三支箭是结构性改革,譬如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来技术、资金和投资,改善企业治理和提升妇女就业和增加国民福利等等。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刚开始让国内外市场相当期待。但日本经济并没有明显的起色,通缩依然存在,经济增长维持在“-1”水平。尤其是日本央行在执行更为极端的QQE政策后,也未达到“三支箭”的目标预期。前两轮刺激激化效果不彰,第三波规模较小的撒钱就一定有效?

  只是,日本政府并无更好的办法去拯救经济,只能将“安倍经济学”进行到底。客观上,不仅日本如此,在全球市场整体的颓势下,QE的效果也值得全球市场反思。美国靠QE走上了经济复苏之路,但是这条路走得磕磕绊绊,在去年年底小试加息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之后,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动荡不安。年内,加息预期则一再走空。中国在供给侧改革中,货币政策也不如去年宽松。欧洲负利率政策在各成员国间则存在争议。

  故而,“安倍经济学”一直走到底,只是刺激经济的无奈之举。英国《金融时报》引用瑞银经济学家奥凯的分析称,去年日本央行的额外支出为3.3万亿日元,今年为4.6万亿日元,对GDP增长的贡献或仅为0.1%或0.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日本经济今年增长率为0.3%,明年增长率为0.1%。这和日本政府预期的本轮刺激计划提振经济增长1.3%,有着不少的差距。

  以往的刺激激化预期落空,今年的4.6万亿(尚未拨付到位)日元刺激方案,效果也值得怀疑。

  一是货币政策适当宽松确为后危机时代的有效途径,但过度宽松或者在宽松无效的情势下继续“直升机撒钱”,只能是饮鸩止渴。二是“安倍经济学”经过一鼓作气放出“三支箭”后没有取得市场成效,说明“安倍经济学”已经是“再而衰”和“三而竭”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效或者成效不大,加大政府投资的规模,又受制于政府举债过多,寄望于私人投资则要看资本的脸色。因而,“安倍经济学”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两支箭”几乎作用不大。

  结构性改革,从提升消费税的情势看,不仅动了民众的蛋糕而激发民怨,从而影响安倍的执政根基,消费税改革也是双刃剑,会使日本糟糕的内需市场变得更加不堪。吸引外来投资和设立经济特区,对于日本这样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言,日本政府拿不出足够的吸引外来投资的优惠措施。而且,日本老龄化率超过25%,这个暮气蔼蔼的国家也缺乏人口红利的后劲支撑。

  输血式的经济刺激只能救急,疏通造血机制才是全球市场亟需思考的命题。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矫正大投资时代积累的市场沉疴。日本呢?靠撒钱是不顶用的,撒钱救急也会为下一周期积累更多结构性矛盾,譬如债务负担和产能过剩。更重要的是,“安倍经济学”的“三箭”战略,不仅未能让日本摆脱市场颓势,而且造成了对全球出口市场的负面影响,也导致全球货币争相贬值的恶性竞争。在之前日本的G7峰会上,就对日元贬值引发货币战提出了不点名的警告。

  “安倍经济学”继续撒钱难救日本经济,也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19 07:10 , Processed in 0.0897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