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9|回复: 0

青衫老祖:李显龙这要唱的这是哪出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5 02: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31日至8月5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习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似乎正努力为新加坡这个“小光电”增加亮度。在8月2日的李奥会中,李显龙不仅督促美国尽快通过TPP,还与美国大谈南海问题,大谈地区安全与防务合作问题。李显龙称,如果美国不能如期批准TPP,美国将在亚洲失去信誉。

  李显龙与奥巴马相谈甚欢,甚至达到相互吹捧的地步。新加坡欢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欢迎美国在亚太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奥巴马则欢迎新加坡加入美国的“秩序安排”,称新加坡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锚”。大有新加坡亲主子,美国喜奴才的“互动感”。

  很显然,李显龙选择了外交上的“亲美”战略,并愿意在美国围堵中国方面承担重要角色。第一,新加坡力挺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已经成为美国在亚太的重要军事盟友。美国在新加坡建立了亚洲地区最大的海空军基地,目前停靠有美军四艘濒海战斗舰。新加坡每年在美国训练1000名军人,还将购买美国的F35。美国正在努力构建的亚太小北约,似乎不会缺乏新加坡的身影。第二,李显龙力挺的TPP,也被世人评价为“经济北约”,是美国围堵中国的一大损招。这招臭棋连许多美国人、包括美国下届总统的两位候选人都不买账,李显龙却跑去大谈TPP的重要性,目的何在?

  尽管新加坡在对华对美关系方面时常玩“两面派”手法,一方面深化中新经济合作,扩大在华投资,另一方面与美帝深化安全与防务合作,支持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但是,中国方面依然愿意保持友好的中新关系,青衫老祖认为,这里不仅仅包含利益问题,也包括亲情问题。新加坡社会的华人根基以及新加坡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对祖国的大力支持,让中国人民对新加坡有一种天然的好感。

  但是,新加坡不宜消遣这份好感,不能在帮助美帝围堵中国方面走得太远------一个成为美帝的“亚太之锚”的新加坡不仅令亚太人民反感,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安全。

  现在,美国在亚太已经有两个锚,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澳大利亚,号称“双锚”战略。原因是澳日是美国的铁杆盟友,是美国“岛链”战略的重要节点。可以说,能够成为美国的“锚”的国家并不多,连菲律宾这样的走狗国家,都没有得到“锚”的称谓。现在,新加坡居然被奥巴马视为美国的“第三锚”,原因何在?既非由于新加坡的实力,也非因为新加坡的体制,而是因为新加坡的位置。新加坡扼马六甲海峡之咽喉,是制造马六甲困局的关键节点。美国控制了新加坡的防务,就等于占据了马六甲海峡的要津,就有了制造马六甲困局的支点。新加坡能够向美帝邀宠的,实际也就这么一点依仗。而这也恰恰是新加坡的危险之处。因为,一旦战争爆发,新加坡必成双方角逐之地。一个弹丸之地,是没有办法成为导弹之下的“完卵”的。

  面对美新实际上的军事结盟,中国应早做筹谋。第一,在南海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南海军事化不可避免,中国的“种岛”“扩岛”战略不能为“中国威胁论”和“南海军事化”所裹挟。该种的岛要种,该上的军事设施要上。只有中国在南海的防御力量足够强大,才可以慑止域外势力的觊觎行为,把我国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繁荣之海、稳定之海,使所谓马六甲困局成为“伪命题”。

  第二,与泰国联手开挖克拉地峡,形成一条经济性、便捷性、畅通性远胜于马六甲海峡的连接南海与印度洋,进而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洋的新通道。有消息称,中泰联合开发克拉地峡的计划已经启动,如果属实,将是一个好消息。一旦克拉地峡开挖成功,不仅马六甲的地位会大幅度下降,新加坡的“锚”地位也会沦为废铁。

  第三,接受马来西亚的要约,与马来西亚联手建设马六甲港口。日前,马来西亚政府放出消息,表示愿意同中国在马六甲联合建设一座海港。如果这个港口建设计划得以实施,并将它作为泛亚铁路的一个终点站,则等于我们在马六甲海峡有了一个重要战略据点,对于绕开新加坡,破解马六甲困局同样有效。

  第四,坚定不移的推进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拓展中国进入印度洋的陆上通道,多种方式,最终将马六甲海峡置于中国贸易通道的附属地位,从根本上铲除“马六甲困局”这一安全隐患。

  第六,对于新加坡不断玩弄“两面派”手法的行径,也不能一味迁就。该予以惩戒的,应予以惩戒。在国家利益面前,朴素的好感一文不值。新加坡方面显然没有把这份情感当回事。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4 06:57 , Processed in 0.0911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