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6|回复: 0

如松:警惕市场的共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4 13: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松在去年三季度说:去年四季度开始,大问题开始显现。我相信,从去年10月开始,中国正在开始一次重大事件的酝酿期。

  以往,中国经济生活中也曾经出现过M1增速大于M2增速的情形,但那是经济上行周期的波动形成的,但本次却完全不同,是一种经济下行周期形成的经济现象,含义自然不同。

  近一年来M1、M2增速的变化数据如下:

  时间            M1年增长率(%)     M2年增长率(%)
  2015年5月           4.7                 10.8
  6月                 4.3                 11.8
  7月                 6.6                 13.3
  8月                 9.3                 13.3
  9月                 11.4                13.1
  10月                14                  13.5
  11月                15.7                13.7
  12月                15.2                13.3
  2016年1月           18.6                14.0
  2月                 17.4                13.3
  3月                 22.1                13.4
  4月                 22.9                12.8
  5月                 23.7                11.8
  6月                 24.6                11.8

  我国的M0、M1、M2所代表的含义是(与美国有一定的差别):M0代表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有涨价风险;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有经济过热的风险。

  在欧美经济体系中(他们的M1、M2的含义与中国略有不同),M2增速比较长时间处于低位而M1增速较高的时候,意味着市场不再创造信用,也就意味着经济危机即将到来。但是,在M1增速上升的初期,由于市场中流通的现金增长,一般会继续推动资产价格(股市、楼市),但是,当M1增速超过M2增速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形成经济危机(或其它类型的危机)。2007年底,耶伦曾经谈到,美国经济似乎不再创造信用,2008年的9月,发生了次贷危机。

  中国的M1、M2体系表面上与美国有差别,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当经济生活可以创造信用也即资本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时候,就会推动存款定期化和长期化、信托类存款增长,等等,带动M2增速上升;相反,M1增速上升。

  由此就可以看到,中国M1增速从去年10月就开始超过M2增速,说明经济生活中(尤其投资)产生信用的能力不断下滑,而现金和活期存款不断增长。由于去年四季度处于这一过程的起始阶段,当现金和活期存款不断增加的时候,就会推动资产价格,在中国当然是推动房地产。但这种推动作用,按规律来说一般只能持续一年左右。因为经济生活不能创造信用,意味着不再创造财富,当实际购买力耗尽时候,这一时期就结束了。但中国有自己一定的特色,那就是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这限制了资本的自由流出,央企也可以不断制造地王,维系资产价格,这些或许可以延缓这一天的到来,但难以改变结果。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资产价格在高位维持的时间越久,经济生活中创造信用和财富的能力越低,因为不断高涨的资产价格就会持续挤压制造业等其它产业,最终的趋势和结局就难以改变。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分析师预判央行将降息或降准,当市场不能创造信用的时候,央行放水也不过是为了维持资产价格泡沫,这属于庞氏骗局的性质。

  未来,央行最有可能采取的办法是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状态,同时,加强资本管制。此时,并没有其它的办法可供选择,比如:如果依旧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民间投资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财政投资将唱独角戏,这需要庞大的财政投资,以今天的财政状况,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断下滑,需求下降,这些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非常低,坏账的压力将更大,地方债的危机将继续深入。

  以上是面。

  问题的严重化往往是点的作用而引发。辽宁的问题在全国就属于局部的点。辽宁上半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8.2亿元,同比下降18.6%(上海广东北京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多,我认为即得益于房地产在上半年的繁荣,也得益于需求比较好。后者尤其是广东,当需求比较好的时候,民间投资就比较积极)。从辽宁的月度数据来看,负增长的趋势在加大,前4个月、5个月财政收入增幅分别为-6.4%、-8.6%。2013-2015年58家辽宁城投公司新增长期贷款和债卷融资之和分别为320亿、184亿、10.42亿,以如此财政收入下滑的速度,意味着财政对于各种融资的担保能力彻底丧失,辽宁将很快被融资市场所抛弃,那时,原有债务就难以到期偿还,集体违约的情形也就发生了。山西的情形与辽宁非常近似。

  当这些省份大量违约的时候,意味着全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将剧烈收缩,考验资产价格和经济运行的“大关口”也就到了。

  未来一两个季度,很可能发生点与面共振的情形。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3 15:52 , Processed in 0.0857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