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4|回复: 0

苏小草:《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6 10: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苏小草sxc 于 2018-1-17 19:29 编辑

苏小草:《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读:‘道(德)’是可以言说的,是先验和超验的绝对存在而不是日常的、经验的相对存在;名字也是可以界定的,是先验和超验的绝对存在的概念而不是日常的、经验的相对存在的概念。无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天地的起始;有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万物的母体,从有到无、从无到有,有无相生,天地万物的存在形式永远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变化之中,永不停歇、永无止境。故而,我常常静观天地万物存在本质的独特性和不易性,动观天地万物存在形式的相近性和变易性。这两个方面虽同时存在和出现,但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畴,皆可谓玄妙,非常玄妙,是打开众多奥秘之门的钥匙。

‘道(德)’是可以言说,它是宇宙中天地万物存在本质的绝对差(个)异性规律,即三极之道的玄同律,存在于人们先验和超验的精神价值领域,故而宇宙中天地万物的存在皆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绝对不易性,它是亘古长存、永恒不灭的。常道(德)是宇宙中天地万物存在形式的相对‘一致性’规律,即对立互补的因果律,存在于人们的物质价值领域或与物质价值领域相连接的精神价值领域,故而宇宙中天地万物的存在皆具有阴阳和合发展变化的相对变易性,它是永不停歇、永无止境的。无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天地的起始;有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万物的母体,天地万物的存在形式从有到无、从无到有,有无相生,永远处于不断地推陈出新的发展变化之中,永不停歇、永无止境。故而,我们可以静观天地万物存在本质的独特性和不易性,芸芸众生、众异纷呈;动观天地万物存在形式的相近性和变易性,因果相连、得失相随。‘道法自然’,尊异求同则可和谐共生,这两个方面虽同时存在和出现,但属于不同的概念,皆可谓玄妙,非常玄妙,是打开众多奥秘之门的钥匙。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瘽)。

解读:犹如谷神不死,大道‘真理’无处不在、永恒不灭,可以说是万物的母体。万物的母体之所在,可以说是天地的根本。绵亘而存在,坚守和践行它便没有灾祸。

犹如谷神不死,大道‘真理’无处不在、永恒不灭,它是万物的母体,是天地的根本,是天地万物之所以存在和安身立命的始源逻辑内存。绵亘而存在,坚守和践行它便没有灾祸。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解读:视之不见其状曰平夷,听之不闻其声曰希音,搏之不得其在曰细微。这三者不可诘问究竟,故而混为一体。其上不狡黠,其下不暧昧。犹如以测曲直的绳墨线条虽存在而不可名状,复归于无物。可以说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可以说是惚惚恍恍的存在。直面它不见其首,跟随它不见其后。执有自古存在的‘道理’便能把握今天的所有。能够知道古之起始便是道的纪元。

何谓‘道理’?‘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它是视之不见其状,听之不闻其声,搏之不得其在而又真真切切存在着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惚惚恍恍的存在。它到底是什么?‘道法自然’,宇宙中存在的自然规律及其逻辑程式也。虽‘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但它却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它创生了天地万物却不主宰天地万物,而天地万物须臾不可背弃它,否则,必将湮灭于无形而错失复命再生的机会。人类只是真理的发现者而非创生者,自然规律及其逻辑程式是宇宙创世之初的存在,是天地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本质表达和之所以安身立命的永恒福祉,背弃它便迷失了自我和真在,随之,无尽的痛苦和灾难便接踵而至。是故,‘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亥,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羡,羡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读:有物混沌之初则生成,先天地而存在。孤寂而寥远,独立存在而每时每刻,周行不止而亘古长存、永恒不灭,其可以说是天地万物生成、生长和发展变化的原动力之所在。我尚且不知道其确切的名字,自古有字曰‘道’,勉强为其命名曰‘大’。大曰无处不在,无处不在曰无远不至,无远不至曰无所不及以返回根本。故而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也大。世上有四大,而王(人)居其一也。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老子对‘道’作出了形象的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亥,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它是混沌之初先天地而存在的生成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万物之母、自在之物、永恒之力,即宇宙原动力。‘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羡,羡曰远,远曰反’,大道无边、大象无形,其无处不在、无远不至和无所不及,继而哺阅众生以返回根本。何谓‘根本’?能使天地万物复命再生的宇宙始源逻辑内存,即宇宙原动力‘道’也。‘道’的生成本源于自然,天地的生成本源于‘道’,自然万物的生成本源于天地,而人的生成是集自然万物之精、真、信的造化。故而,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三十四 大道氾(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解读:大道‘真理’广泛存在于天地间,正是它创生了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依靠它生生不息而不断地发展变化,永不停歇、永无止境,虽功成天地万物而不据为己有,虽爱护和哺养天地万物而不主宰。守常如静,可以说呈现其小;天地万物归其爱护和哺养而不主宰,可以说成就其大。正是因为其不自以为大,故而成就其大。

‘道法自然’,‘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自然创生了大道‘真理’,大道‘真理’广泛存在于天地间,并创生了天地万物。‘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大道‘真理’默默地等待人类去发现、去坚守和去践行,人类发现、坚守和践行大道‘真理’的过程便是回归自然本源的召唤,便是抵达永恒福祉的彼岸。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故道,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解读: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道理天下无往而不在。道理天下而不相害,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天下太平。乐善好施而公平交易,过客止步而常来常往。故而‘道理’虽淡泊而无浓烈的味道,虽熟视而不鲜见,虽惯听而不足闻,用之则不可缺少。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尊而真道平等,德之贵而美德自由,理之直而善理博爱,坚守平等自由的道德观以构建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故道,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解读:上士听闻有人言及道,坚守和践行之而不松懈;中士听闻有人言及道,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而半信半疑;下士听闻有人言及道,大笑而不屑一顾也。如若不笑便不足以言道了。故而颇有建树的话早已有之:明理之道若暧昧,进取之道若退守,平夷之道若不完美,上德胸怀宽广若碧溪深谷,大白光明磊落若降志辱身,广德功成身退若美中不足,建德浊流勇退若惜命偷生,质朴保真因宜变化,大方无犄角,大器晚成就,大音希声调,大象无形状,道隐不争名逐利。惟有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方可善贷利取而功成事遂。

道不远人,只因悖道离德而远人,由于在极端思维模式支配下沦陷于绝对的相对主义和相对的绝对主义,继而受功利主义‘乌托邦’的驱使,人们往往会迷失自我而与大道‘真理’绝缘,即便自身的愚蠢行动创生了无尽的灾难,依然毫无悔意,甚至于一意孤行地坚持谬误而祸国殃民、害人害己,老子谓之曰‘下士’也。悖道离德,坚守等级伦理的道德观以构建等级伦理的社会秩序便是迷失道德,既已迷失道德,何言‘仁义’?假仁假义罢了!‘不知常,妄作凶’,践行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不相符的社会关系便是遗失伦理,既已遗失伦理,何言‘忠信’?假忠假信罢了!更有一种荒谬的‘主义’,以平等、自由的名义,否定伦理准则的存在,否定契约交易行为,否定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继而构建某种‘乌托邦’的大同社会,既已否定伦理准则的存在,既已否定契约交易行为,既已否定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人们便完全丧失了经验理性,返祖到野生动物世界里去了,何言‘道德’?无道缺德罢了!既然无道缺德,还冠冕堂皇地标榜‘平等’、‘自由’干什么呢?实践中,存在‘平等’、‘自由’吗?根本就不存在啊!疯子的奇想,愚人节的故事,荒唐的闹剧啊!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理)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解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是宇宙中天地万物存在的逻辑本体,事物存在本质的绝对差(个)异性规律:三生万物道一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理)气以为和’,常道(德)是宇宙中天地万物存在的逻辑形式,事物存在形式的相对‘一致性’规律:对立互补因果理。人之所厌恶的,惟有孤、寡、不榖(谷),而王侯却以此自称而重视民意、言轻自己。故而万事万物或贬损而助益之,或助益而贬损之。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人之所教我,我也教之与人:‘霸道无理而恃强凌弱者不得好死’,我将把它作为教育的根本。

自古至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大抵出现和存在过两种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一种是尊道贵德理直的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一种是悖道离德理曲的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在极端思维模式支配下,把绝对存在的道德(平等、自由)的概念相对化,遵循一阴一阳之道的大同律,坚守等级伦理的道德观(悖道离德),构建等级伦理的社会秩序;把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绝对化,遵循‘至善’与‘至恶’的互生互存规律,践行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理曲),构造责、权、利不相符的社会关系;等级特权、尊卑贵贱,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离心离德、分崩离析,它是实行专政、君主和人治的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演绎一部历史周期性轮回的灾难史。在正常思维模式支配下,保有绝对存在的道德(平等、自由)的概念的绝对性,遵循三极之道的玄同律,坚守平等自由的道德观(尊道贵德),构建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的相对性,遵循对立互补的因果律,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天道无亲、博爱济众,公平正义、众异一体,它是实行宪政、民·主和法治的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演绎一部历史递进式发展的文明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理)气以为和’,三生万物道一体,对立互补因果理,即对立互补的三极之道,简曰:道理,老子阐述的恰恰是尊道贵德理直的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的全息逻辑图式。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解读:悟道明理使我真正有所知,坚守和践行大道,惟有把它作为制度规则施行方可大治天下。大道虽平坦,而统治者似乎偏偏喜好走功利的歪门邪道。尽管朝政废弛腐败至极,尽管田地荒芜到处颗粒无收,尽管仓廪空虚民不聊生,而君王依然穿着锦绣的绫罗绸缎,佩带着镶金嵌玉的锋利宝剑,厌倦粗茶淡饭而饱餐着山珍海味,搜刮的民脂民膏堆积如山,过着骄奢淫逸、奢华糜烂的生活。这其是大盗匪首的行径,非常非常无道啊!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道德经》(王弼本)的全部内容已解读完毕,以上述老子的告诫作结语吧。

2018/01/16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5-1-20 04:51 , Processed in 0.0763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