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1|回复: 0

苏小草:《道德经》中的警世箴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 08: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苏小草sxc 于 2018-1-12 10:27 编辑

苏小草:《道德经》中的警世箴言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读:三十根辐条共用一个车毂,其中的无有(圆孔),车轴之用。黏土和泥制·造器皿,其中的无有(窝凹),盛物之用。挖凿土墙作为居室,其中的无有(空间),居室之用。故而有可以作为利,无可以作为用。

在这里,老子借用‘辐’与‘车’、‘埏埴’与‘器’和‘户牖’与‘室’等相对存在的概念直观地阐述了‘有’与‘无’相对存在的关系:有有而有无,有无而有有,因果相连、有无相生,其告诫世人存在‘有之以为利’便存在‘无之以为用’,存在‘无之以为用’便存在‘有之以为利’;既要关注‘有之以为利’也要重视‘无之以为用’;有权力或权利则有责任或义务,有责任或义务则有权力或权利,责、权、利相符;没有责任或义务的权力或权利便无利于天下,它是绝对权力或权利的存在;没有权力或权利的责任或义务便无用于天下,它是绝对责任或义务的存在。无论是绝对权力或权利的存在还是绝对责任或义务的存在均是破坏对立互补的因果律而遵循‘至善’与‘至恶’的互生互存规律的产物,要么无利于天下要么无用于天下。故而,只有保有相对存在的概念的相对性而遵循对立互补的因果律,才能做到有利于天下和有用于天下,它便是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坚守平等自由的道德观以构建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和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读:热衷于灯红酒绿使人目盲淫邪,热衷于鼓乐喧闹使人耳鸣失聪,热衷于山珍海味使人厌倦饮食,热衷于奔驰狩猎、杀伐征战使人心躁癫狂,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的存在使人争权夺利、互害斗争。所以说啊,真正的圣人清静无为而不虚荣浮华,返璞归真而不骄奢淫逸,故而去彼取此。

在这里,老子告诫统治者远离骄奢淫逸、虚荣浮化,远离争权夺利、互害斗争,远离心躁癫狂、杀伐征战,否则,必然害人害己而得不偿失。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解读: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道的力量则发动,弱势者则可借助道的力量摆脱弱势地位。天下万物的存在形式从有中生,有生于无,有有有无,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因果相连、有无相生。

在这里,老子告诫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者,‘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违背自然规律必然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弱势者必然借助道的力量摆脱弱势地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有有无,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因果相连、有无相生,事物的存在形式时时刻刻都处在推陈出新的发展变化之中,永不停歇、永无止境,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而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遵循自然规律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世人拥有美好未来和光明前途的唯一选择。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解读:战事降临,兵不血刃而出生入死。生还者十之有三,战死者十之有三,人之安生而盲动之死地者也十之有三,而终老一生保全身存者始终是少数,这是为什么?因为其始终处于生生之厚的生地。过往听说善于身存摄生者,陆行遭遇不到兕虎的袭击,入军遭遇不到甲兵的围困;凶兕无所投送其犄角,猛虎无所施展其利爪,悍兵无所近容其刀锋。这是为什么?因为其处于无死之生地也。

在这里,老子描述了一幕战乱末世的悲惨境况,‘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而终老一生保全身存者始终是少数。战乱末世人人自危,仅有固守生生之厚生地的少数人能够终老一生保全身存。此情此境,老子告诫世人乱世时期善于身存摄生才是正道,即远离纷争的困扰而处于无死之生地也。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解读: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而不霸道无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而不无事生非,天道无亲、博爱济众而不亲疏有别。大大小小、多多少少,人世间因不公平总会有纷扰之事,以高尚的道德回报各种莫名的怨恨吧。解决难题在于采用简易的方法以因应各种变化,把事情办好在于注重细节;处理天下的难事必然重视采用简易的方法以因应各种变化,成就天下的大事必然注重各种细节。所以说啊,真正的圣人尊重事物存在形式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以因应发展变化而不抱残守缺、一意孤行,故而能够成就其大。轻言许诺必寡诚少信,多言轻易必多有难题。所以说啊,即便是圣人也要勇于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难题而攻坚克难,故而终究无难题也。

在这里,老子告诫世人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天道无亲、博爱济众便能实现天下大治。基于此,‘大小多少,报怨以德’,高尚的道德能够化解莫名的怨恨;‘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解决难题的方法因应变化,办好事情的细节决定成败;‘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不抱残守缺、一意孤行,尊重事物存在形式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故而能够功成名就;‘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不轻言许诺、好大喜功,勇于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难题而攻坚克难乃真圣人也。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解读:安稳易于保持,凶兆易于谋划,薄脆易于融化,细微易于耗散。为之于灾祸还未发生便能规避灾祸,治之于祸乱还未造成便能远离祸乱。粗壮的参天大树生成于毫末的长生;九层的瞭望高台起建于层叠的夯土;千里迢迢的路途始行于步履的脚下。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必然失败,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必然失去。所以说啊,真正的圣人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没有失败;不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没有失去。面对强大的国家暴力机器,和平、理性和非暴力,百姓争取和捍卫自己正当权益的行动往往几近成功却以失败收场,原因在于放弃了坚持不懈地抗争。始终如一而坚持不懈地抗争便能最终取得成功。为了天下人的福祉,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说,真正的圣人啊,欲之于不欲,关键在于不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学之于不学,关键在于复读和吸取‘一治一乱’王朝更迭而生灵涂炭的经验教训。‘道法自然’,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与民立约成典而‘契治’天下,便没有人敢于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了,这便是能够规避‘一治一乱’王朝更迭而生灵涂炭的天下大治之道。

在这里,老子描述了国家处于转型变革期出现的各种社会乱象,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一,国家昏乱、吏治松弛,贪·污横行、腐败成风,民怨沸腾、危机重重,‘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从现在开始,稳扎稳打、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反·腐和变革措施,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二,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贪·污横行、腐败成风是不受约束的权力的存在造成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故而‘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真正的圣人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没有失败;不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没有失去;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义和主体;其三,百姓和平、理性和非暴力地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是完全合理、合法的,‘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即便在强大的国家暴力机器的打压下维权行动很难取得成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百姓也不应该放弃抗争以促使统治者改变·态度和政策;其四,国之‘一治一乱’王朝更迭而生灵涂炭的祸始在于统治利益集团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以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为了天下人的福祉,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统治利益集团应该正视这一根本问题,故而‘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要勇于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要敢于复读和吸取‘一治一乱’王朝更迭而生灵涂炭的经验教训,如此一来,‘道法自然’,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与民立约成典而‘契治’天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便没有人敢于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了,这便是能够规避‘一治一乱’王朝更迭而生灵涂炭的天下大治之道。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解读:一味地以强权暴力统治天下,百姓不再畏惧强权暴力之时,大的强权暴力便孕育产生了,施以暴力适宜受暴力之祸,这便是‘一治一乱’王朝更迭而生灵涂炭的根源。安居方能乐业,即便狭小,身有所居、家有所安,百姓也不会厌倦生活。惟有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所以不讨厌统治者。所以说啊,面对居无定所、流离失所的贫苦百姓,自己却住着豪华宽敞宫殿的圣人们应该将心比心自知之明,自爱而不自以为高贵,少些横征暴敛,多关注些百姓的疾苦而改善民生吧。故去彼取此。

在这里,老子警告一味推行强权暴力的统治者,‘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百姓不再畏惧强权暴力之时,大的强权暴力便孕育产生了,施以暴力适宜受暴力之祸,这便是‘一治一乱’王朝更迭而生灵涂炭的根源。‘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安居方能乐业,即便狭小,百姓身有所居、家有所安,才不会厌倦生活,才不会讨厌统治者。可见,‘安居广厦千万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解决住房问题对于广大的百姓来说可是天大的事啊。针对贫困百姓的居无定所、流离失所,老子呼吁‘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住着豪华宽敞宫殿的圣人们应该将心比心自知之明,自爱而不自以为高贵,少些横征暴敛,多关注些百姓的疾苦而改善民生才是能够有效缓解民怨的‘正道’。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解读:横征暴敛、敲骨吸髓,统治者已经把百姓逼得没有活路了,怎么可能再用死威胁住百姓反抗暴·政呢?如果要使百姓畏惧死,把那些滥用公权而祸害百姓的坏蛋抓起·来杀掉,谁还敢祸乱天下?天地之间,冥冥中必然存在保护百姓而专司杀伐邪恶之徒的正义力量,而有人试图假托这种正义的力量而杀伐反抗暴·政的百姓,这就好像不会木工的人代替木匠一样,很少有不伤害到自己的。

在这里,老子警告统治者慎用手中的权力,‘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把百姓逼得没有活路了,百姓便会起·来反抗而不再惧怕打压,甚至死亡;‘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滥用公权而祸害百姓的坏蛋才是祸乱天下的元凶;‘常有司杀者杀’,天地之间,冥冥中必然存在保护百姓而专司杀伐邪恶之徒的正义力量,‘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而有人试图假托这种正义的力量而杀伐反抗暴·政的百姓,这就好像不会木工的人代替木匠一样,很少有不伤害到自己的,故而不明事理而打压百姓维权的家伙们不要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否则,一定会作茧自缚、害人害己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解读:百姓出现饥困潦倒的情况,是因为官府的苛捐杂税太多,所以饥困潦倒。百姓出现难以治理的情况,是因为官府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主宰一切,所以难以治理。百姓不惧怕死,是因为看不到生的希望,所以不惧怕死。故而惟有统治者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生而不有为以尊道平等,为而恃强以善理博爱,长而不主宰以贵德自由,才能实现贤于贵生的天下大治。

在这里,老子阐述了各种社会乱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百姓的饥困潦倒是官府的苛捐杂税太多造成的;‘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百姓的难以治理是官府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主宰一切造成的;‘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百姓不惧怕死是看不到生的希望造成的。故而‘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惟有统治者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生而不有为以尊道平等,为而恃强以善理博爱,长而不主宰以贵德自由,才能实现贤于贵生的天下大治。

2018/01/13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4 15:34 , Processed in 0.1173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