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5|回复: 0

苏小草:《道德经》中的劝世良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 13: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苏小草sxc 于 2018-1-1 15:37 编辑

苏小草:《道德经》中的劝世良言


第十七章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读:对于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自大狂妄自以为是的君王来说,其先,声名鹊起、名声大噪而妇孺皆知有之;其次,有利可图者亲近攀附而颂扬之;其次,无利可图者畏惧对抗而逃避之;其次,不屑一顾者羞辱耻笑而欺侮之。难道不就是这样吗?一意孤行、独断专行,以一己之私而私天下,不足以使人相信,必然有人不相信。哎呀,我之所以斗胆说出来,真言可贵呀!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复归‘大道’吧,知止知足而功成身退便可成其私而保全身存,如此,百姓都会说‘我’遵循自然规律是值得称道的。

在这里,对于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的君王而言,‘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列举了四种社会生态以规劝其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权利复归‘大道’。还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不要被‘亲而誉之’的阿谀奉承所蒙蔽,否则,误判形势而错失时机,悔之晚矣。又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真是苦口婆心啊!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解读:有曲则求全,有枉则取直,有洼则累盈,有弊则图新,有少则欲得,有多则生惑。所以说真正的圣人啊,尊重事物存在形式发生、生成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潮流,抱一为天下式,知止知足、知进知退。不固执己见,故而知常明理;不自以为是,故而相得益彰;不生而有为,故而功成名就;不为而恃强,故而长盛不衰。惟有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天下便没有人能与之相争了。古之所谓有曲则求全者,难道是胡说八道、胡言乱语!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与民立约成典而‘契治’天下,才是真正的求全而众望所归也。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在这里,老子告诫统治利益集团尊重事物存在形式发生、生成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潮流,‘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不生而有为,不为而恃强,只有这样,才能知常明理而相得益彰,才能功成名就而长盛不衰,正所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惟有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天下便没有人能与之相争了。故而,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与民立约成典而‘契治’天下,才能‘诚全而归之’。这是多么诚挚的告诫啊!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解读:爬行者不能立身,骑墙者不能行足,固执己见者不能知常明理,自以为是者不能相得益彰,生而有为者不能功成名就,为而恃强者不能长盛不衰。对于有道者而言,犹如背负多余而无用的食物出行,这些行为是非常滑稽可笑的。不知取舍而以物累形,故而有道者不这样做。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在这里,老子奉劝世人尊道贵德保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不做爬行者,不做骑墙者,知常明理而不固执己见,相得益彰而不自以为是,生而不有为而功成名就,为而不恃强而长盛不衰。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犹如背负多余而无用的食物出行,这些行为是荒唐和不明智的,是故,‘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自古皆有名利的爬行者,权势的骑墙者,‘余食赘行’以物累形者,实则对于本真的生命价值而言毫无意义,论述既形象又贴切,针砭时弊、一针见血,这是多么值得人深思的劝告啊!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解读:重是牵轻引飘的根本,静是喧闹躁动的主君。所以说啊,终日出行巡视的圣人离不开有帷盖、可载重的车子,虽有令人羡慕的荣誉和观感也不自高自大,像身轻的燕子一样,而超然处之。为何万乘之国的君主以言轻自己而治理天下?轻佻浮夸则失去根本,喧闹躁动则失去主君。

在这里,通过阐述轻与重、躁与静的关系,‘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告诫天下的统治者要有正确的荣誉观和名利观,‘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既不要把粉饰太平的喧闹躁动作为炫耀的资本,也不要把阿谀奉承的轻佻浮夸当作高大的形象,‘身轻天下’,时时刻刻都要保持如履薄冰、谦虚谨慎的心态,否则,‘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必然害人害己而得不偿失。这是多么值得人自省啊!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以把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绝对化而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此之谓:知人者智;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的相对性而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此之谓:自知者明。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不知常,妄作凶’,此之谓:胜人者有力;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此之谓:自胜者强。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知止知足而功成身退,此之谓:知足者富。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不知常,妄作凶’,不知进退而一意孤行,此之谓:强行者有志。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知止知足而功成身退,继而成其私而保全身存,此之谓:不失其所者久。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知止知足而功成身退,生命终结而依然被人称道,此之谓:死而不亡者寿。

在这里,老子对‘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知足’和‘强行’相对存在的概念作了比较、界定和分析,它是整部《道德经》论述‘无为而无不为’的精髓所在。何谓‘无为而无不为’?归根结底,‘生而不有为,为而不恃强,长而不主宰’,即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坚守平等自由的道德观以构建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人人都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它属于‘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知足者富’的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生而有为,为而恃强,长而主宰’,即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人的生而不平等、不自由,坚守等级伦理的道德观以构建等级伦理的社会秩序,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践行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不相符的社会关系,它属于‘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强行者有志’的不和谐无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不做‘知人者’、‘胜人者’和‘强行者’,做‘自知者’、‘自胜者’和‘知足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这是老子对世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解读:施行简约开明的‘无为’政治,百姓便会走向真诚、淳朴而富足的道路;施行繁复苛察的‘有为’政治,百姓便会深陷虚伪、狡诈而贫困的泥潭。古往今来,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灾祸往往是幸富之所倚傍,幸富往往是灾祸之所潜伏。幸福与灾祸往往是相生相随的,又有谁愿意劳神苦思去探寻其终极的根源呢?故而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确定的答案。应该说,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把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绝对化而践行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不相符的社会关系,‘至恶’生成‘至善’,‘至善’生助‘至恶’,‘至善’与‘至恶’互生互存,‘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不知常,妄作凶’,人之虽智而大迷,其已日久年深、固化不易。所以说呀,真正的圣人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方正而不割弃,廉明而不刺伤,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耀眼。

在这里,老子劝诫统治者放弃繁复苛察的‘有为’政治而施行简约开明的‘无为’政治,百姓便会从虚伪、狡诈而贫困的泥潭之中解脱出来,走向真诚、淳朴而富足的道路。古往今来,人生无常、世态炎凉,为何总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呢?老子认为,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把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绝对化而践行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不相符的社会关系,‘至恶’生成‘至善’,‘至善’生助‘至恶’,‘至善’与‘至恶’互生互存,‘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不知常,妄作凶’,‘人之迷,其日固久’。故而,‘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便可驱灾避祸。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解读:我说的话非常容易理解,也非常容易践行。天下人却不能理解,不能践行。言说有宗旨原则,事理有来龙去脉。只有那些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不理解我说的话。理解我的人越少,认同我的人则越可贵。所以说呀,圣人穿着粗布的麻·衣,怀里却揣着无瑕的美玉。

在这里,‘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老子诉说自己的一片苦心和尴尬遭遇的同时,力荐世人向‘则我者贵’的人学习,尽快醒悟过来而复归‘大道’,否则,愚顽不化、执迷不悟害人害己不说,自己只有‘被褐而怀玉’出走函谷关向西方传道去了。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解读:知道自己无知,上;不知道自己无知而以为自己有知,病。惟有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无知而以为自己有知,才是不病。圣人不病,因为其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无知而以为自己有知,所以不病。

苏格拉底说过,‘认知你自己’;老子说,‘ 知不知,上’,即知道自己无知,是知也。缘何亦不为何?伟大的智者虽具有跨越时空的超凡智慧,但无不知道自己无知。绝对真理存在于人们先验和超验概念的纯粹精神价值领域,老子谓之曰:道和德,即人人平等、自由,而相对真理存在于人们经验概念的物质价值领域和与物质价值领域相连接的精神价值领域,老子谓之曰:常道(德)。知‘道’者可以完全知道绝对真理的存在,它是绝对不易而永恒存在的,而相对真理来源于人们的经验概念,经验概念具有时空的局限性,它是相对变易而发展变化的。人类的存在依赖于绝对真理绝对不易的永恒存在,人类的发展进步依赖于相对真理推陈出新的发展变化,在人类的经验世界里,不存在‘至善’而完美的相对真理,只存在规避‘至恶’而完善的相对真理。人们不能选择寻求‘至善’而完美,只能选择规避‘至恶’而完善,仅就这一点来,人类永远是无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理)气以为和。’虽发现尊道贵德理直的‘大道’真理,但绝不认为自己全智全能,故而,老子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也是老子对世人的忠告!

2018/01/01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4 13:26 , Processed in 0.1736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