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7|回复: 0

苏小草:《道德经》中的‘先’与‘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5 19: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苏小草sxc 于 2017-12-25 20:30 编辑

苏小草:《道德经》中的‘先’与‘后’


‘先’与‘后’是程序问题,‘先’是事物起始阶段的基础性工作,‘后’是事物发展阶段的延续性工作。犹如建造一座宏伟的大厦,构筑坚实的地基便是起始阶段的基础性工作,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然成就好看不中用的烂尾工程。‘先’与‘后’的程序问题,在逻辑学上便是因果关系问题,在工程学上便是操作规程问题,在社会学上便是文化工程问题。‘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程序问题虽简单,但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绝对不能出现颠倒或混乱的情况,否则,必然造成损失,甚至于酿成无法挽回的重大错误,带来全局性失败。作为一种文化工程,《道德经》中蕴含‘先’与‘后’概念的论述是非常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下面摘录其中的三章作出介绍、分析。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耶),故能成其私。

大意是,天与地是相对存在的,不是绝对存在的,天也长地也久。天地之所以能保持既长远又悠久,是因为天地互补共存而不独其一,故而能够不断地长生。因此,真正的圣人啊,懂得‘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与民立约成典而实行‘契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把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置于身后而能做到身先,把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置于身外而能做到身存。非一己之私而私而天下,故而能够功成名就而成全其私。

在这里,何谓‘身先’?它是指,把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置于身后,唯有身后于‘有为’的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而‘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便是成就身先。何谓‘后其身’?它是指,把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置于身外,唯有身外于‘有为’的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才能做到成其私,而成其私便是保全身存。身后于‘有为’的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是先,是因,‘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而成就身先是后,是果;身外于‘有为’的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是先,是因,成其私而保全身存是后,是果。有先必有后,有因必有果,先因于把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置于身后,后果于‘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而成就身先;先因于把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置于身外,后果于成其私而保全身存。现代意义上说,它是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概念的相对性,规避‘至善’与‘至恶’的互生互存规律,遵循对立互补的因果律,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的产物,故而能够实现天下大治而天长地久。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大意是,上德是能够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不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所以是有德;下德是不能够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所以是无德。上德身后于‘有为’的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所以能够做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下德身先于‘有为’的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所以能够酿成争权夺利的天下纷乱。上仁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利己不利人,上义承担和履行绝对的责任或义务而利人不利己,上礼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利己不利人者役使承担和履行绝对的责任或义务而利人不利己者,责、权、利不相符,你不仁我不义,则攘臂而拒绝之。故而,先得道而后失道,失道而后德;先得德而后失德,失德而后仁;先得仁而后失仁,失仁而后义;先得义而后失义,失义而后礼。夫礼(等级特权)者,忠信之薄而祸乱天下之首也。前面所说的便是失道乱理导致的愚蠢后果。所以说啊,真正的大丈夫选择‘无为’明理的厚重而不选择‘有为’乱理的浅薄,选择尊道贵德的实在而不选择悖道离德的虚华。故而,摒弃‘有为’乱理而取用‘无为’明理,摒弃悖道离德取用尊道贵德,摒弃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取用与民立约成典而实行‘契治’,这才是天下大治之‘正道’啊。

在这里,老子阐述了‘礼治’天下导致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的前因后果,迷失道德必然遗失伦理(仁义忠信),遗失伦理(仁义忠信)必然‘礼治’天下,‘礼治’天下是忠信之薄的产物,忠信之薄必然祸乱天下。迷失道德是先,是因,遗失伦理是后,是果;遗失伦理是先,是因,‘礼治’天下是后,是果;‘礼治’天下是先,是因,祸乱天下是后,是果。有先必有后,有因必有果,天下纷乱正是‘礼治’天下埋下的祸根。归根结底,‘礼治’天下允许绝对权力或权利的存在,允许绝对权力或权利的存在必然导致失道乱理,继而难以摆脱‘一治一乱’的恶性循环而祸及苍生。或者说,悖道离德而坚守等级伦理的道德观以构建等级伦理的社会秩序必然导致允许绝对权力或权利的存在;允许绝对权力或权利的存在必然导致理曲而践行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不相符的社会关系;理曲而践行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不相符的社会关系必然导致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离心离德、分崩离析。此之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等级特权)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故而,尊道贵德理直,坚守平等自由的道德观以构建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和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才是天下大治之‘正道’。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大意是,大江大海之所以能成其大而为百谷之首者,是因为其广纳百川、善居下流,故而能成为百谷之首。领袖人物与广大民众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希望民众归心于其,必然胸怀坦荡宽广、言辞谦虚谨慎而擅于倾听民众的言论。希望身先于百姓,必然把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置于身后。所以说,真正的圣人处在民众之上而民众不会感到有压力,处在民众之前而民众不会认为有伤害。那么,天下人便乐于推举而不是讨厌他当领袖,因为其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天下便没有人能与之相争了。

在这里,胸怀坦荡宽广、言辞谦虚谨慎而擅于倾听民众的言论是先,是因,民众归心于其是后,是果,而民众归心于其便是成其私而保全其身存;把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置于身后是先,是因,身先于百姓是后,是果,而身先于百姓便是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是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耶),故能成其私。’

可见,《道德经》的逻辑概念缜密而完备,是一个广大悉备、无所不包的逻辑体系,其思想价值横贯古今,更具现实意义,希望国人能认真研读、继承和发扬之!

2017/12/25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4 14:36 , Processed in 0.0789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