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7|回复: 0

我观论证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0 01: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牛博特邀嘉宾 于 2014-1-10 01:42 编辑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演绎法、归纳法。这六种方法都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它们分别具备各自的特点。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是有区别的。
  例证法。
  顾名思义,例证法是用事实做论据,举例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从《友谊,还是侵略》(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文中可以看到论据全是用事实为例,证明“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的中心论题的。
论据选了如下事实:
一是美国是最早强迫中国给予治外法权的国家之一。这即是白皮书上提到的中美两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签订的一八四四年的望夏条约。
二是美帝国主义比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由宗教事业而推广到“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
三是参加八国联军打败中国,迫出庚子赔款,又用之于“教育中国学生”,从事精神侵略……
四是所有一百零九年(从一八四零年英美合作的鸦片战争算起)美帝国主义给予中国的“友谊”,特别是最近数年帮助蒋介石杀死几百万中国人这一伟大的“友谊”,都是为着一个目的,就是“始终维持并且现在依然维持对华外交政策的各项基本原则,包括门户开放主义,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完整,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看完艾奇逊信件的全文,就可以证实这一项高明的逻辑。”
  
文章在用上述例证法充分论证之后,得出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的结论。这种让事实说话的论证方法阐明道理更有说服力,并能收到形象感人的效果。不仅如此,为了驳艾奇逊所说的一大堆“友谊”,文中还列举了具体数字进一步说明论点。
  
       在我们平常写作中,用例证法应注意无论用事实还是用数字,都不要罗列过多,应是像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以典型事例来加以概括一般,应“以少胜多”,以少许的典型事例足以说明论点就行了。
  引证法。
  引证法是引用经典著作的言论或名人的言论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因为经典著作的言论或名人的言论是经过实践验证了的科学正确的理论,如若引用得恰当准确,能使所提出的论点更有着坚实的理论根据。这方面,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作者:钱伟长)一文中可以看到。为论证“才能来自勤奋学习”这一论点的正确,文中在列举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学家终身勤奋学习,取得成功的事实论证之后,引用了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言。文中写道:“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
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天才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议论文,特别是学术论文或文艺评论,运用引证法时,要把所引用的言论与原文查对准确,做到引文出处、文字、标点无误。这样做一是为了说明所引用的言论是真实可靠的,是有卷可查的。二是便于读者查对原著。同时也说明作者写作态度的严肃与认真。

  对比法。
  对比法是选用同论点相对立的事物作以比较,作对照。在比较对照中突出论点的正确。如有一篇《“水滴穿石”的启示》的议论文,文中列举了“雨水”从高空落在地上都滴不出多深的坑儿和“利箭”虽比水滴力大几千倍,却不能把石头射穿的两种与论点“水滴穿石”相反的现象,同论点相对照,加以论证,从而突出了“水滴穿石”的精神可贵。
  类比法。
  类比法是选用具有相同点的两种事物打比方来说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有的文章用故事或历史典故作类比的材料。以《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文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文为例,中心论点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阐明这一中心论点,文中用了类比论证方法:“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说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这样作类比论证,用“糖衣裹着的炮弹”、“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来把道理说得既生动又具体,并给人以启发和鼓舞。
  演绎法。
  演绎法是由一般的原理出发,推断出个别的事实和结论的一种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基本公式为“三段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试以《五四断想》(作者:闻一多)一文为例,来看一下演绎推理的论证方法:
  开头:“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出生,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忘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以上为大前提)。
  中间:(论述“演化”与“革命”的关系)“新的日日壮健着(量的增长),旧的日日衰老着(量的减耗),壮健的挤着衰老的,没有挤不掉的。所以革命永远是成功的。”“革命成功了,新的变成旧的,又一批新的上来了。于是革命似乎永远‘尚未成功’。”“让曾经新来的旧的,不要只珍惜自己的过去,多多体念别人的将来,自己的腰酸腿病,拖不动了,就赶紧让。‘功成身退’,不也是光荣吗?”“革命也不能永远‘尚未成功’。几时旧的知趣了,到时功成身退,不致阻碍新的发展,革命便成功了。”(以上是小前提)。
  结尾:“用‘挤’来争取‘悠悠’,用革命来争取演化。‘悠悠’是日下,‘挤’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若是该变的而不变,那只有挤得你变了。”(以上为结论)。
  此篇短文遵循思维发展规律,运用演绎推理的论证方法,步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文脉清晰,论理简洁透彻。
  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许多个别的事例中推论出一个共同的一般的结论。如下面一段文字就属于归纳论证方法:“华盛顿的弱小民兵终于战胜了全付武装的英国殉民军。孙中山领导的弱小革命力量终于推翻了清朝皇帝的统治。人们知道,在伊拉克革命爆发的前夜,外国侵略者所支持的费萨尔王朝,也似乎是强大的,而人民革命的力量似乎是很小的。但是,只不过一夜之间,腐朽的力量就被新生的力量所战胜。伊拉克民族革命获得了胜利,这又是新生力量必然战胜腐朽力量的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明。”这段议论,从“华盛顿的弱小民兵”,“孙中山领导的弱小的革命力量”和“伊拉克”“很小”的民族革命力量,战胜了强大的反动势力的事例中,推论出“新生力量必然战胜腐朽力量”的结论来。这种归纳法是在众多事例中推论出结论的,因此,归纳法具有令人信服的说理性。
  归纳法与例证法的联系在于都以事例为依据,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是前者用事实作论据说明论点的正确,后者是从个别的事例中进行逻辑推理,推论出共同的一般的结论。
  以上为论证的六种方法。从这六种论证方法的特点中,可以使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此,在写作中,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配合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3 14:51 , Processed in 0.0767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