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5|回复: 0

格隆:人口雪崩:中国世纪的终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3 09: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中国2015年GDP增长率破7(6.9%),创25年新低。201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异常巧合地都是6.7%,不出火星撞地球的意外,今年GDP增长率将再下台阶,26年新低没有悬念

  GDP并不是一个很完美的经济学指标,骗过很多人。它是一个时期指标,不是时点指标,是流量指标,不是存量指标,这注定了它非常粗糙。但如果要找一个基本能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单一指标,GDP不是最好的,但仍然是最不坏的。

  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中国到底是在筑底蛰伏?还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属于我们的世纪,其实将一去不复返?

  如果是前者,没什么好说的,熬就是了。如果是后者,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实?该做点什么,去延缓以及对冲这种“大国的黄昏”?

  特别声明一点:这只是纯学术讨论。那些喜欢上纲上线,动不动扣人“唱衰中国”帽子的爱国贼,请出门左转臭水沟不送——如果一个国家能被骂倒或者唱衰,万恶的美帝早八百年就亡国了——美国3.2亿人,至少有3亿人天天在骂自己的国家,中国13.7亿人,也至少有一半的人天天在骂美国。

  二、

  经常有海内外投资者和我探讨中国的问题,大多数人关心的都是短期问题,诸如中国的供给侧压缩得如何,房地产泡沫会不会破裂,地方政府负债到底有多严重,经济会不会硬着陆……,诸如此类。

  其实,从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长远生命周期来看,上面这些都是典型战术层面的动态瑕疵,因而也注定了无伤大雅。供给侧压缩收效甚微又如何?地产泡沫破裂又怎样?大不了7年一个经济周期,从头来过。相较于短期的经济繁荣或者衰退,相较于听起来很可怕的硬着陆,一个国家有远比这些坏得多的选项:比如战争,比如独裁,比如少量利益阶层的固化与社会的固步自封——这些长期的“阿喀琉斯之踵”会导致一个社会长期必然走向衰落。

  你能想象二战结束后,亚洲人均GDP最高的国家是缅甸吗?但二战结束70年后的今天,这个军政府治下的国家,几乎沦为亚洲最穷的国家。

  换句话说,中国现在到底是在筑底蛰伏?还是属于我们的世纪,其实将一去不返?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看决定大国崛起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因素。

  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有很多,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如果没有战争,决定一个国家长盛不衰,还是昙花一现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两个核心要素:体制与人口

  体制不是我们能谈的问题,我们来谈人口。

  三、

  我们过去30年创造的经济奇迹,大多数人都把它归结为所谓的“中国模式”,但在我看来,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增长并无显著特别之处:一言以蔽之,其实就是在体制上松了绑,辅以巨大的人口红利(见下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上图可以清晰看出,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的1971年是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明确分水岭。1971年为分隔线,中国人口增长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

  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之前,1959至1961年是一个极特殊阶段,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了14.6‰,1960年进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只有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但自1962年开始,中国进入连续8年的人口高增长时期。这8年中,人口出生率最高达到43.6‰,平均水平在36.8‰;人口死亡率重新下降到10‰以下,并逐年稳步下降,1970年降到7.6‰。出生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这一阶段的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达到27.5‰,年均出生人口达到2688万人,8年时间净增人口1.57亿。

  如果给予人口出生与GDP增长17年的周期间隔,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几乎与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显著正相关:7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进入高增长轨道不是偶然的。17年正好是一代人长成的时间,正是因为从1962年到1970年连续8年的高人口出生率与增长率,才为后面30年提供了足够的劳动适龄人口——这就是经济增长的秘诀。

  对于勤扒苦做的中国人,只要他还年轻,能干得动活,同时放松一些捆绑在他身上的体制束缚,哪怕没有政府,他都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GDP——最新的案例是西班牙。这个南欧国家因为议会选举没有任何政党达到多数,导致在过去8个月里是“无政府”的,但其GDP增速达到了3%,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7月份最新民调,只有2.3%的西班牙居民认为没有政府会是个问题,西班牙著名经济学家Gabriel Calzada 如此评论:2016年上半年,是过去几十年来西班牙最美好的时光……

  而所谓的改革开放,只是对束缚在这些人口身上的绳索做了松绑而已

  1971年,中国开始全面计划生育,特别是70年代后期,是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中国政府陆续制定和完善了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高出生、高增长的势头被迅速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自此一路下滑,从1971年的23.4%,一路不回头下滑到2015年的4.96%,而生育率(妇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数量)也从1990年开始连续25年低于种群正常更替水平(保证种群不萎缩的生育率),人口“青黄不接”的直接后果,是劳动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整体人口的极度老化和急剧萎缩。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而中国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GDP增速脱离双位数区间,恰好也就是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的2012年开始的——这绝非偶然。

(数据来源:联合国人口司)

  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刘易斯拐点”。日本在1990年进入这个拐点,从此开始了长达25年的衰退与疲软。

  四、

  我们大多数人的思考模式与行为模式,经常会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惯性思维所笼罩和绑架:多数时候,我们把它称为路径依赖,但其实它的本质就是怠于思考的盲从

  比如,我们认为美国总统候选人互相撕逼是闹剧,代表着这个“帝国的黄昏”,因为我们固化的思维是:一国领导人是不能批的,是必然的伟光正(伟大光荣正确);再比如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中国必须控制人口,否则越生越穷,世界上谁也养不活14亿中国人,很多人堂而皇之把这称为“人口诅咒”,因为我们固化的思维是:人民是靠国家养活的,而不是人民自己养活了自己,并且养活了国家

  如果我告诉你:人口问题将是中国未来面对的最大噩梦,中国人口可能永远也到不了15亿,而且在迅速老去,“中国梦”也有可能将因此而葬送,从此泯然众人,你信吗?

  首先是人口绝对数量自然增长的逆转。即使按照1.8的生育率来推算,中国人口也将在2030年开始负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后数据为推算)

  如果这种人口负增长叠加快速的人口老化,这种“双杀”的人口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就是噩梦

  从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口结构最年轻的时候是1964年,当时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4%。而此前的1963年正是中国人口生育率最高的年份,一个妇女平均要生好几个孩子。而1964年开始,中国就进入了持续“变老”的进程中,老龄化曲线一路向上。

  2005年,IMF按照1.8的总和生育率(妇女一生所生子女数量)假设,推演出中国100年人口结构触目惊心的变化(见下图):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资料来源:IMF

  IMF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对中国生育率的假设实在太乐观了:中国总和生育率自1990年开始一路走低,连续25年低于2.2的种群正常更替水平,《中国统计年鉴2016》公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中国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这个数据低于世界银行最新的2014年的所有其他199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

  这种生育率导致两个直接后果:

  1、整体人口的急剧萎缩;
  2、整体人口的极度老化;

  世界银行对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统计真实反映了这种令人绝望的变化(见下图):

(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分布结构数据来源:世行)

  我们再对照一下GDP增速已经超越中国,未来这种超越将是常态的印度的人口结构(见下图):

(2014年印度人口年龄分布结构数据来源:世行)

  典型的金字塔型,堪称完美。

  按传统惯例,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7%,即表明进入了老年社会。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是:2015年中国13.7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2亿,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1.43亿人,占比10.5%。

  把时间轴拉长: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1982年仅为4.9%,1990年为5.6%,2000年为7.1%,2010年为8.9%,2014年为10.5%,老龄化呈加速上升状态。中国老龄化包揽两个世界第一:老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

  相比日本44.6岁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36.7岁的中国也许还不算老气横秋,但相比平均年龄26岁的印度,我们真的还能那么自信:我们只是在蛰伏,21世纪还是我们的?

  五、

  这种状况是不治之症吗?

  是,也不完全是。能改善或者延缓这种状况的唯一救星是生育率。

  2016年10月刚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47,这一数据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低于世界银行最新的2014年的所有其他199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尤其2014年是“单独二孩”政策在全国各省份陆续实施的第一年,2015年是“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二年,生育率反而比2014年下降。

  这个数据是全国1%人口的抽样,也许未见准确,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10到2014年的生育率分别为1.18、1.04、1.26、1.24、1.28,平均生育率仅1.2,即使取最高值也只有1.28。即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对这几年的生育率低估了15%,实际生育率也不到1.4;1.4的生育率水平下,意味着每隔一代人(平均25年左右),年出生人口将减少36.4%,两代人将减少超过60%,总人口也将以每5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萎缩。

  正常来说,中国目前阶段,即使没有大规模战争、瘟疫、自然灾害,每个妇女平均生育2.2个孩子才能保证种群的世代更替——而中国生育率已经25年低于这个更替水平。

  之所以上面都用统计局的数据,而不是卫计委的数据,是因为作为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的卫计委,其生育率数据天然是不可信的。2015年11月5日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依然声称中国实际生育率介于1.5到1.6。

  谁在说谎?

  事实上,“十五”期间,计生委规划的人口净增量为6257万人,但实际增长仅为4013万人;“十一五”期间,计生委规划的人口增量为5244万人,但实际增长仅为3418万人。两个“五年规划”误差都超过50%。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误差,而是一种“屁股决定脑袋”错误

  能反证这种错误的,是这次《中国统计年鉴2016》公布的分孩次生育率:没有任何限制的一孩生育率从2012年持续下降到触目惊心的0.56,这已经低于最不愿生孩子的日本东京——日本东京总和生育率多年徘徊在1.06左右,一孩生育率徘徊在0.61左右。

  结论很简单也很冰冷:大家都不愿生了

  而纵观世界各国历史,一旦这种生育状态形成,要改变是极其困难的,哪怕完全放开生育,甚至鼓励生育。

  原因不复杂,长期生育限制、生育成本高、生育观改变导致的民众整体生育意愿走低,这种低生育意愿和低生育率的现实很难得到逆转。现代化过程中,增加养育孩子的实际成本与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大大提升,养育孩子是一种以自己的艰辛付出来给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利他行为,生育率下降是普遍现象。而这种下降抵消养育的规模效应也将不断自我强化,恶性循环。

  韩国生育率在1955~1960年高达6以上。在1962~1995年间推行小家庭鼓励少生后,韩国生育率从5.79降至1.63。从1996至2004年,韩国试图将生育率稳定至替代水平,但生育率依然从1.58降至1.15,并在2005年跌至历史最低的1.08。自2005年韩国开始推出各种政策鼓励生育,自2006年以来,韩国颁布的生育奖励政策就达100余项。2010年9月,韩国总统李明博宣布,投资3.7万亿韩元用于鼓励生育,但韩国生育率却依然徘徊在1.1至1.3之间。日本、俄罗斯也都出台过类似生育奖励政策,但同样收效甚微。

  考虑到中国2016年年初全面两孩开始实施,2016和2017年的生育率应该会有所反弹。但在此之后,由于堆积效应弱化,尤其是中国未来十年育龄高峰期女性萎缩超过40%,加上生育意愿的大幅降低,不出意外,中国未来出生人口将面临雪崩

  扣除技术进步的因素,伴随着这种人口雪崩的,大概率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不断萎缩,规模效应持续弱化,最终丧失综合性的产业优势,人均收入下降,国力全面衰退。

  属于中国的世纪,可能就此做结。

  尾声、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起码我们的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的放开,都是扭扭捏捏,更不谈放开三胎、四胎。

  现在人口政策仍然在严厉处罚多生。近日推出的《辽宁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对超生两个子女以上的,将以5-10倍基数抚养费为标准,按照多生育子女数加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比较一下辽宁与韩国的生育政策,就能看出辽宁严惩三孩政策的荒谬。韩国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约4900万,出生43.87万。辽宁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4382多万,但仅出生25.02万人。辽宁的面积是韩国的1.5倍,人口是韩国的89.4%,但新生儿却只有韩国的57.0%。

  辽宁的生育率长期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之一,与人口控制论者宣扬的相反,少生不仅没有带来快富,反而致贫。从1980年到2015年,长达35年的时间,虽然辽宁的人口增长显著慢于全国,但辽宁的人均GDP增长速度反而却比全国还要低20%以上。而且,到2016年,经济发展水平还显著低于发达经济体的辽宁竟然破天荒地出现了经济负增长。

  中国多年的计划生育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巨大实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态利益链,养活了一批人,在这部分人眼里,计划生育是一个永远也不能丢的好东东。

  至于未来是否会人口极度老化和急剧萎缩,是否会中国奇迹昙花一现,从此泯然众人,这并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

  但,这却是一个国家层面必须非常、非常严肃考虑的问题——民族的前途系于此,亡羊补牢,或犹未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我们

x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7 10:23 , Processed in 0.0918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