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7|回复: 0

张平:中国成“中等收入国家”为啥你的感受不明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9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共同主办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2016)》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报告认为2016年宏观经济总体稳定,经济整体增速不会低于6.5%。

  同时,报告还指出,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7%,整体上看经济增速下行趋势未改,但下行速度有所减缓,总体而言,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增长阶段,已成功跨过了中等偏高收入门槛,正式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

  社科院的上述结论,主要是参照了国际分类标准。按人均GDP,世界银行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组。人均GDP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1045~4125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4126~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而去年我国人均GDP为5.2万元(约合8016美元),恰好位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对此,也有经济学家表示,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算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但是这个标准比较低,按照这个标准,世界上属于中上等收入的国家至少有四五十个。此外,人均GDP在8000美元左右,和发达国家几万美元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而笔者认为,即使在内地,由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各省市经济发展的情况也并不相同,中国进入高收入阶段的省市区有6个,即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古。2015年,天津人均GDP为17166美元排第一,北京17064美元排第二,上海16555美元排第三。而广东、山东虽然经济总量排名前三甲,但因较多的人口分摊拉低了人均GDP。

  实际上,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回事,人均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人头除出来的,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5.2万元,但实际全年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不足人均GDP的一半。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区分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别。比如,生产一台电视价值1万元,这1万元就是GDP,但1万元当中,给工人的工资是4000元,则这4000元就是工人的可支配收入。另外6000元一部分是材料成本,一份是工厂利润,一部分则是税收、利息等费用。

  所以,人均GDP肯定会比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得多。不过,面对社科院的中国已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的结论,很多网友提出质疑,为啥我们百姓的真实感受并不明显?笔者认为,中国GDP蛋糕本来存在水份,再加上居民分配到的比重偏小,而且社会内部也存在不合理的分配问题。

  首先,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相比,中国的GDP增长存在着较大水份。国外主要是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经济增长比较稳健。而国内GDP主要是靠投资(房地产+基建)来拉动经济的。试想,依赖钢筋水泥拉起的GDP增长数据,再除以人头得出来的数据,本身就存在着较大水份,所以GDP增长的质量较差,分配到居民身上的份额肯定更少。

  再者,中等偏高收入国家指的是人均GDP水平,并不意味着老百姓人均收入也达到了世界中等偏上收入行列,只有让居民收入的增长跟经济发展增速同步,劳动报酬的提高要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才会让广大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还没有到位,居民收入比重偏低,劳动报酬比例偏低,在GDP大蛋糕里面,政府和企业拿了大头,而老百姓拿到的份额还是偏少了一点,再加上通胀的因素,货币购买力被稀释。很多老百姓当然不会感受到已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收入的行列。

  最后,社会的贫富差距过大,少数人分得太多,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小,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比重仍然偏大。显然,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他们更加感受不到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优越性了。这些年,房地产泡沫兴起,使少数人越来越富,而低收入群体越来越穷,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中国已正式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但多数人感受不明显。这既是因为中国GDP蛋糕本身就存在着较多水份。也是居民占GDP比重有待提高,还有社会各阶层之间分到蛋糕的差距悬殊。所以,只有让居民收入增长跟上经济发展增速,劳动报酬提高跟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才会让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长硕果。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4 08:01 , Processed in 0.0896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