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6|回复: 0

叶檀:特大丑闻 几十万可以假离婚 新能源车几十亿补贴被骗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3 10: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喻国明在《南方传媒研究》刊文称,传媒业的地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才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不把媒介视为产业,尽管它作为产业是存在的,但在理论、政策和制度上,是不把它当作产业的,更大程度上把它看作是意识形态里重要的思想舆论工具,谈不上对国民经济本身的作用。

  传媒业作为产业,真正对经济起作用,是在我们国家搞市场经济后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的。过去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钢铁、能源、烟草等大宗的物质型的产业,后来搞市场经济后,金融产业起来了。

  但是我相信,未来比金融业有更高显示度和价值的一定是以网络为代表的传播业,未来的金融也要架构在网络之上,所以网络才是未来生活的组织者。

  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看,从工业化时代到后工业化时代,社会有机化程度不断提高,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事物都越来越多地和其他事物连在一起。

  尤其是互联网产生之后,把整个世界都连在一起,这就是传播对社会资源的重新架构和重新组织。

  信息论、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经说过,信息是使社会赖以联结在一起的黏合剂。

  互联网对社会的这种重新架构和组织就是通过信息和传播的“穿针引线”,带来资源的对接、匹配、发现、发掘和整合,形成新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以及社会资源的重新联接和配置。所以,当传媒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时,它作为产业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大。

  市场弱势化必然导致政治边缘化

  一切政治上的成功都是以经济上的成功为前提的。

  一般而言,没有市场上的成功就没有政治上的成功。从媒介自身的发展历程看,我们的机关报曾经一家独大,但是自从都市报发展起来后,都市报的发行量明显超过了机关报。

  再看当前,移动互联网占领产业先机,必然带来市场上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也带来它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

  所以,对于媒体来说,它的影响力和它的市场优势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市场上明显处于弱势,说明你这个媒体的影响力也处于弱势。市场上的弱势化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边缘化,这是规律。

  所以,今天的媒介,无论承担什么政治责任,必须在市场上成功,没有市场的成功,什么也谈不上。靠行政的力量可以维持一时,但经济上若不成功,说明你的影响力不够,也就谈不上政治上的责任和对群众的影响力。

  互联网时代,万物皆为传媒

  未来的传媒会是以内容为中心的,加入越来越多非内容的服务、非内容的价值创造的传播与服务,而且它的非内容的价值创造远比内容带来的市场价值大得多。

  如果把互联网视为传媒产业的话,传媒业会很大,比如移动互联网,当每个人即时的需要如网上支付、移动交往等都可以用一部手机来实现,那卷动起来的国民经济实在不可小觑,将会数百倍于PC互联的市场价值容量。

  因此,未来传媒的概念就是,以传播为介质的这样的一种社会资源配置、商业资源及一切社会生活的整合架构,这就是传媒。

  以后万物皆为传媒。能量、物质、信息,这三者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且无所不在。

  弗拉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提出,未来的世界、未来的所有学问都可以概括为传播学,所有的社会组织都离不开传播。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能看出,在过去农业化社会里,具象的东西就能构成人类生活和经济循环,现在,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传播的发现、搜寻、串联、匹配、整合所扮演的角色也就越来越重要。

  所有学问都架构在传播学之上

  可叹的是,我们的某些传播学教育现状是很表象和肤浅的,跟不上时代。比如,出现手机,我们就开一部手机概论课;出现微博,就开微博概论课;现在出现客户端,又办客户端的课。

  这是没有弄懂传播发展真义的表现。就传播的数字化而言,万物皆可能成为数字化信息的承载与表达的媒体:一辆公交车的车身、一个矿泉水瓶子,都可以成为介质,进行传播,但我们总不能去办矿泉水瓶传播概论课吧?

  所以,传播学的研究要抓住那些更为重要和关键的东西,而不是表象化的东西,这才是传播学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

  未来传播学首先要向各个学科渗透,比如法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未来这些学科都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涉及的领域在新的传播格局下的架构形态做研究。

  我们经常讲,过去是别的学科给我们传播学划定疆界、指定范围。

  今天,当信息和传播成为社会构造、社会组织和社会运作的最基本的要素时,应该由传播学者为政治学、经济学等提供传播学视野下的框架和“问题单”。这是今后传播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当然,这种研究本身并不能代替学科本身的专门研究,比如经济学的研究,它虽然需要架构在互联网之上,但代替不了经济学者对经济学自身规律所做的研究。

  但是,既然当前的社会生活都架构在互联网之上,那么,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就应该从传播的高度,提供传播学视野下的一个框架、规则和逻辑。

  其次,传播学更会对自身的专长——内容传播以及与内容传播直接相关的一些要素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研究。

  这些研究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这是本体研究,也是狭义传播学。广义传播学就是对整个社会运作的架构所做的研究,这是未来传播学两个重要的方向。

  网络竞争是寡头独占式的极致化竞争

  我们每个人的手机上都下载了很多APP,但真正每天用的就那么几个。微信也是,我们订阅大量的公众号、服务号,但每天真正打开阅读的很少。为什么?

  因为网络上的竞争就是全球的竞争,最明显的趋势就是一家独大、赢家通吃。你的产品必须是这个领域前三位或前五位,才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有人做过研究,打开网页,第一页面被点击的概率是20%,第2页就是3%,到第三页就是百分之零点几。

  在互联网背景下,用户洞察是互联网制胜的关键。谁最了解用户,谁就能制胜。

  比如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他做过互联网,但并不懂手机,手机市场竞争到连诺基亚都被边缘化的程度,可雷军还是选择了做手机,理由很简单,他懂用户,有一整套“洞悉”用户的特殊技术和手段,他能为中国的手机用户量身定做。

  另外,在互联网背景下,一定要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善于做各种资源的整合。过去我们讲“木桶效应”,桶的容量是由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于是,我们的主要精力便放在了提升和补齐一块块短板上。

  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这个“木桶效应”在很多情况下失效了,反而要把自己最长板发挥到极致。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生活和市场空间中去搜索和自己相匹配的相关资源,构成一个“强强合作”的新“木桶”——这样才能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赢家通吃”的竞争需要。

  而互联网也为这种整合提供了广泛的互联互通的技术条件,为我们整合“新木桶效应”提供了可能。

  这一原理强调的是自己的“一招鲜”再加上开放式的市场“整合”,就是把自己的所长发挥好,跟别人最擅长的方面去合作,不是自己什么都做,要形成分工和精细化的意识,这是互联网的崭新匹配方式,要求我们一定不能用二流、三流的能力去做一流的事情。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4 10:01 , Processed in 0.0879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