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8|回复: 0

冉学东:大民企为什么都要搞金融控股集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3 00: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乎近一年的金融界,我们都是在万宝之争的吵吵嚷嚷中都过来的,本来按市场规则,宝能资金说话,人家有钱买公司,那钱也是自己的血汗钱,自然要珍惜,其他人没必要瞎操心。王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尽管理由很狗血,但也可以理解。

  但是事情没这么简单,宝能的资金是自己的血汗钱吗,那么这里一个致命的难题就是,如果宝能的资金来源于高杠杆,来源于万能险这种类似场外配资的金融产品,来自于高杠杆的资管产品,资金绝大多数是套取的银行存款或者老百姓的理财资金。性质马上发生了变化,别人的钱花起来不心疼。金融学认为,如果一个人用高杠杆套取的资金,并且承诺了高收益率,那么就会产生更高的道德风险:如果金融套利失败,那么我认赔出局,损失的就是自己的资本金。而如果我成功了,那我就可以一劳永逸,省去了一路点滴拼搏的艰辛,而这种艰辛最终是否能达到目的还在未定之天,许多资本大佬就会拼命一搏。

  这几乎是中国大型民营企业普遍的特征,大多都是从房地产市场发家,然后染指金融,一般对会从保险下手,这样能够套取长期负债,然后通过高杠杆的工具在资本市场上大肆收购,而在现实中产生的效果就是老实做企业的企业家成为他们的盘中餐。他们有很长串的名字,比如此前在资本市场已经消逝的各系,比如德隆、涌金等等,而现在则包括如宝能、福星、恒大、万达、苏宁、明天系等,还包括直接在资本市场通过高杠杆做起来的比如九鼎、安邦和一些国有的资产管理公司等等。

  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大型民营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首先大型民营企业都是在历史上经历过了各种风险最后剩下的强者,他们对市场和政策风险都有切身体会,尤其是游走在金融和地产两个由权力和资本铸造的行业中,更是有着相当灵敏的嗅觉和自我保护能力。而最终让他们活下来并且未来还能活下去的最重要的两个特质,一个是资金,一个是权力,前者如同体内的血液,后者如同呼吸的氧气,两者结合才是一个个体生存的最核心的基础。其实资产管理公司是当年为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设置的,有一个十年大限的规定,到期后许多人的意见是关门,最后尽管是存续下来,但是他们把金融控股集团作为发展的模式,其中不乏生存焦虑的因素。

  所以我们看到民企做大以后,都会涉及金融业,有些公司未来的设想就是要把自己建立成一个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控股集团的好处首先是跨行业,可以自融,用自己的金融平台为自己的收购或者经营提供血液,金融风险在集团内部可以隐藏,监管难以发觉,财务上可以不透明。金融还有一个其他行业都不具备的特质是做的越大,低位越高,政府越不敢动,还要养着,这就是大而不倒,许多民企就是冲着这个可以放大杠杆,达到自己的目的。

  按照叶檀女士的文章统计,2015年年末,上市公司“中国恒大”总负债6148亿元,其中流动负债4566.81亿元,非流动负债1582.1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1.22%、净负债率93.4%。另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年末,恒大总借贷为2969.1亿元,比2014年的1561亿元,多出1453亿元。

  去年恒大一年以内到期债务高达1587.4亿元,环比2014年的797亿元大涨99.17%。其长期借贷高达1381.6亿元,涨幅80.83%。据年报披露,其长短期借债实际利率为9.59%,一年还息约数百亿,恒大净利润大约百亿上下。

  中国的许多民企就是在这样的高负债之下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的,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监管无能为力,类似这样的状况在国外没有先例,监管层就更加不知所措。

  由于一再实行的宽松政策,由于政府以信用担保,由于长期的低利率,流动性泛滥,这些公司根本没有未来流动性收缩的预期,然而货币松紧只在一线之间,高杠杆的风险一旦遇到利率上行,就会立马爆仓,这样就会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重大打击。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事件热点|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牛博网社区 ( 浙ICP备202219847号-2 )|公网安备

GMT+8, 2024-11-24 00:36 , Processed in 0.0821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