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货币发行多了,对股市应该是个利好,能够有效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为股市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促进股市的上涨,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但是,从中国股市的情况来看,在货币发行已经到了产生“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股市却一直“低迷不悟”、严重不振,没有生气和活力。
众所周知,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广义货币(M2)已经从当时的49万亿增加到目前的149万亿,整整增加了100万亿,增长了两倍。按理,无论是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应当资金非常充足,可以逍遥上行了。实际情况却是,经济仍在下行,股市则一直在3000点附近徘徊,以至于投资者仍然是亏多盈少。
如果说金融危机爆发的初期,大量投放的资金主要流向了房地产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等“稳经济”行当,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股市难以受到资金的关照,出现下跌,还能够理解的话。那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下行,实体经济的困难不断加剧,对资金的需求动力下降,资金的持续高速投放以后,应当能够对股市产生积极影响了。可是,股市的表现,一点也没有货币投放快速增加的样子。那么,投放的货币都去了哪呢?
也许有人会说,去年股市的猛涨,不就是货币资金增加的象征吗?不错,确实是货币投放增加的象征,可是,这样的“象征”,更象是投向股市的一组炸弹,不仅没有带来股市的繁荣,没有让股市步入牛道,反而让股市出现了暴跌的现象,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了极其惨痛的损失,也给股市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不仅如此,去年被货币超发炸出的深坑,还要现在来填。
要知道,去年股市的狂涨,与银行资金的大量流入是分不开的,是银行资金通过不规范的渠道投放到了股市。这其中,银行提供的配资是最主要的问题。银行有钱不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支持中小企业,却转道去股市,这不是货币超发的后果是什么?这样的货币超发,对股市有什么样的作用,应当不难看出。
而正是因为货币超发现象过于严重,市场无法消化已经形成的超额流动性。因此,资金的不规范、不合理流动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都把目标转向了理财和发放高利贷。因此,实体经济又再次受到了货币超发的伤害,以至于原本实体产业做得不错的企业,也开始玩起资金交易。短时间内,获得了利益,时间一长,风险就爆发了。结果,仍在从事实体产业的企业和投资者,一个个被抽干了血、割光了肉,很少再有企业和投资者愿意去从事实体产业。反映到股市上,自然也就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很差了。
没有实体经济做支撑,经济就很难步入稳定轨道,没有经济的稳定,股市又如何稳定呢?所谓消费拉动经济,广大投资者都亏得一穷二白了,还哪有消费的能力。于是“扒账”的资金越来越多,居民储蓄高达80万亿,企业存款也是居高不下,“流动性陷阱”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已经泛滥成灾的市场流动性,管理层仍在不遗余力地发行货币,去年新增信贷资金11万多亿,今年则只会远超去年。难道管理层真的不去分析一下资金的去向,而是不顾一切地放水?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过去只要货币政策一宽松,股市必就会出现兴奋点。可是,现在股市对货币政策宽松也已经毫无感觉,甚至不兴奋反痛苦了。就从这点来看,管理层也应当好好反思一下当下的货币政策了。
令人遗憾的是,管理层一直捧着宏观经济数据在做文章,看宏观经济数据决定是否应当调整货币政策。恰恰是,今天中国的经济,已经不能再把重点放在宏观层面,而应更多关注微观层面的问题了,关注实体企业、关注中小企业、关注股市的反应,看这些行业和领域需要什么。不然,货币发得越多,危害也越大。
股市,已经被货币超发害得不浅,甚至快要害死了。如果管理层还躲在办公室里制定货币政策,就真的要出现严重风险和危机了。经济和股市都不再需要货币继续违反规律的发行,已经超发的货币也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消化,经济和股市需要的是正常的货币发行。纵然经济下行,货币发行也要适度。这就叫规律,人为地破坏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制裁。关键是,制裁过程就是广大投资者利益受损的过程。货币超发,货币超发才是残害股市的刽子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