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草:《道德经》中的内政外交和兵道观
本帖最后由 苏小草sxc 于 2018-1-6 15:56 编辑苏小草:《道德经》中的内政外交和兵道观
无论是内政外交还是兵道,《道德经》中的论述均具有跨越时空的逻辑理性和指导意义,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贯穿始终。何谓强或弱?何谓刚或柔?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貌似柔弱,实则真刚强也,老子谓之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不争之德’、‘柔弱胜刚强’;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貌似刚强,实则真柔弱也,老子谓之曰:‘不知常,妄作凶’、‘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强梁者不得其死’。曾几何时,有人误以为这是辩证法,实则大谬不然,其与辩证法毫无关系,只与讲道理相关。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解读:如果有人将要夺取天下‘至上’的权柄而为王,我认为,应该是其实在活不下去了,迫不得已而为之吧。天下‘至上’的权柄不可争取和捍卫也,不可拥有和行使也;争取和捍卫者必失败,拥有和行使者必失去。所以说啊,真正的圣人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没有失败;不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没有失去。君不见,置身于大千世界的物景中,有前行之节气则有后随之月令,有吸嘘之顷刻则有呼吹之瞬间,有恃强之荣景则有羸弱之衰影,有装载之时日则有卸载之日辰。所以说啊,真正的圣人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远离急功近利,远离骄奢淫逸,远离泰极而否。
在这里,老子描述了一幕王朝盛极而衰的末世景观,天下昏乱、民不聊生而暗潮汹涌,欲夺取天下‘至上’权柄者蠢蠢欲动。虽‘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但老子告诫世人绝不可以这样做,因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而,真正的圣人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没有失败;不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没有失去。进一步指出,‘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旧朝覆灭新朝至,新朝覆灭旧朝来,以暴易暴、暴力革命并不能走出‘一治一乱’王朝覆灭的陷阱。如何走出‘一治一乱’王朝覆灭的陷阱呢?不言自明:和平、理性和非暴力,不允许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的存在,继而实现‘契治’天下。是故,老子呼吁,‘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远离急功近利而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远离骄奢淫逸而不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远离泰极而否而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与民立约成典而‘契治’天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解读:以道辅佐国君治国者,不能把扩张军力而称霸天下作为国家发展目标,而要把改善国计民生作为国家发展目标。只有这样做才会有好的回报。军师所到之处,一片狼藉、遍地荆棘。兴师动众之后,必然出现凶灾之年。何谓‘善’?善是通过和谈而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罢了,万万不可敢于争强好胜而以弱取强。通过和谈,致力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而不可以小欺大、无理取闹,致力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而不可霸道无理、恃强凌弱,致力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而不可自以为是、骄横跋扈。如果通过和谈不能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而迫不得已发动战争便是情有可原的,如果拒绝和谈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而恃强发动战争便是罪不可赦的。泰极而否、乐极生悲,万事万物在极度繁盛后必然走向衰败,可以说是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违背自然规律便提前走向覆灭。
在这里,老子阐述了内政、外交和军事三者之间的关系,军事服务于外交,外交服务于内政,军事和外交均是服务于内政的,‘不以兵强天下’,不能把扩张军力而称霸天下作为国家发展目标,‘其事好还’,而要把改善国计民生作为国家发展目标。其郑重地告诫统治者,‘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争强好胜、逞勇斗狠而穷兵黩武必然带来严重后果。由于历史文化差异以及领土主权争端等复杂因素,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而成就‘善’?老子指出,‘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善是通过和谈而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罢了,万万不可敢于争强好胜而以弱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通过和谈,致力于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小国者,不可以小欺大、无理取闹;大国者,不可霸道无理、恃强凌弱;无论大国还是小国皆应尊贵德而知常明理,不可自以为是、骄横跋扈。‘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只有通过和谈不能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而迫不得已发动战争才是情有可原的,否则,拒绝和谈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而恃强发动战争便是罪不可赦的。泰极而否、乐极生悲,万事万物在极度繁盛后必然走向衰败,可以说是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违背自然规律便提前走向覆灭,是故,老子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隹(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位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解读:发动战争者,是国之不祥的征兆,一味叫嚣战争的家伙是很愚蠢和让人讨厌的,故而有道者不与之相处。若两国的确存在必须要解决的领土主权争端,和谈时启用鸽派人物,鸽派居位贵尚左,以下为上;战事时启用鹰派人物,鹰派居位贵尚右,以上为下。发动战争者,是国之不祥的征兆,迫不得已而用之,浅尝辄止为上策。无论主动的发起者还是被动的反击者,即便战争取得胜利也不是值得赞美的事,而赞美战争的人只可能是热衷于杀人的独夫民贼。但凡热衷于杀人的独夫民贼,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而功成名就也。若迫不得已而发动战争,战事期间,吉利的事尚左,低调处理;凶煞的事尚右,高调处理。偏将军居位左,以下为上;上将军居位右,以上为下,阵亡的将士以丧礼安葬之。杀敌之众,以哀悲慰藉之,战争胜利结束后,以丧礼安葬之。
在这里,老子再次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夫隹(唯)兵者,不祥之器’,发动战争者,是国之不祥的征兆;‘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一味叫嚣战争的家伙是很愚蠢和让人讨厌的,故而有道者不与之相处。进一步指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即便发动战争也只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浅尝辄止为上策以尽量阻止战争规模扩大而造成双方更大的伤亡和损失,带来无法化解的积怨。对于从军阵亡将士的家庭而言,战争带来的只有灾难、痛苦和悲伤,‘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即便战争取得胜利也不值得赞美,只有独夫民贼才热衷于赞美战争,这样的人‘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故而,若迫不得已而发动战争,战事期间,吉利的事低调处理,凶煞的事高调处理,阵亡的将士以丧礼安葬之;至于杀敌之众,以哀悲慰藉之,战争胜利结束后,以丧礼安葬之,充分做到人道主义关怀。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读:对于敌国外患者,将要收敛之,必固示弱以膨胀之;将要虚弱之,必固韬光以示强之;将要废弃之,必固养晦以兴旺之;将要夺取之,必固忍痛以送与之。这便是微明的方略。柔弱方能胜刚强。鱼儿不可脱离深池碧水而长期存活,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而长久存在。
在这里,老子告诫致力于大国崛起者一定要居安思危、戒骄戒躁,不要为一时的恩怨得失而错失长期的发展战略,韬光养晦便能积聚力量而强大自己,欲擒故纵便能制造迷乱而取胜敌国。示弱是清醒认知自己以便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强大自己而不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不能清醒地认知自己而忘乎所以不断地炫耀国之利器而示强只能被敌国利用,继而带来始料不及的灾祸。故而,‘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解读:天下大道畅行,悠闲自在的马儿们到处行走,觅草生粪而肥沃土地。天下大道废弃,四处兵荒马乱而横尸郊野。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以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不知止知足,天下最大的错误莫过于不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故而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知止知足,是常足也。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在这里,老子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以告诫世人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以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不知止知足是天下最大的祸患,不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是天下最大的错误,其果必至‘戎马生于郊’而祸及天下。故而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解读:大国者应甘居下流、以下为上,大国外交,朋友遍天下,天下之生牝也。牝常以静赢得与牡交往的主动权,以静为下方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故而大国以小国为上便可赢得小国的理解和信任;小国以大国为上便可取得大国的重视和支持。故而要么居下以取得理解和信任,要么居下而取得重视和支持。大国只不过是求得担负大国责任兼而施惠于人,小国只不过是要求依附于大国入而供事于人。那么,两者各得其所求,大国适宜为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在这里,老子阐述了大国外交所应展示的风格和气度,甘居下流、以下为上便可朋友遍天下。谦虚谨慎而不恃强凌弱,大国以小国为上充分尊重其切身利益才能赢得其理解和信任;自知之明而不逞强好胜,小国以大国为上便可取得大国的重视和支持。是故,‘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天下太平。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解读:善为士者不崇尚武力,善战者不为骄妄的言辞所激怒,善克敌制胜者以奇用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奇制胜,善于用人者以下为上而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这便是不争之德,便是用人之力,便是配天之极。
在这里,老子阐述了何谓‘不争之德’,它是指,为士者不崇尚武力、为战者不情急怒怼和用人者不为之上而颐指气使的高贵品格。说到底一句话: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便可做到‘为无为而无不为’,此之谓:‘用人之力’、‘配天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解读:发动战争必须谨记一言:我不敢主动挑起战争,我只是被动应战,迫不得已而为之;我不敢守土无责进寸而退尺,让敌人占到便宜。这便是行如无行,攘而无臂,拒敌于千里之外,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无敌于天下也。最大的祸患莫过于轻视敌人,轻视敌人几近丧失我取胜的法宝。故而势均力敌、两军对垒而交恶,哀位者必然取胜。
在这里,老子阐述了发动战争必须坚持的四大原则,其一,为维护世界和平,绝不主动挑起战争,即‘吾不敢为主’;其二,迫不得已而为之,绝不惧怕战争,即‘而为客’;其三,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绝不能让敌人占到便宜,即‘不敢进寸而退尺’;其四,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绝不可在战术上轻视敌人,这是取胜的关键,即‘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为维护世界和平,绝不主动挑起战争;迫不得已而为之,绝不惧怕战争;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绝不可在战术上轻视敌人;一旦爆发战争便要积极应战、出奇制胜,让主动挑起战争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而得不尝失,绝不能让其占到便宜。以上做法既能够站到道义的制高点又能够威慑敌人,故而‘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拒敌于千里之外,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无敌于天下也。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解读:勇于敢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必然遭遇杀身之祸,勇于不敢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便可成就长盛不衰,这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利害关系。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是天道之所厌恶的,虽智大迷,谁又能懂得其中的原因之所在?所以说啊,即便所谓的‘圣人’也是难以厘清、糊里糊涂的。天之道,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善于取得胜利,不言及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善于得到回应,不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自然功成,‘道法自然’,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便是善谋天下,便是顺天行道。此之谓:‘为无为而无不治’,‘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在这里,老子告诫世人勇于敢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必然遭遇杀身之祸,勇于不敢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便可成就长盛不衰,‘道法自然’,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便是善谋天下,便是顺天行道。正所谓:‘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为无为而无不治’,‘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解读:人生苦短、草木一秋,人的生是柔弱、脆弱的,而死是坚硬、坚强的。万物草木的生也是柔弱、脆弱的,而死也是枯槁、败落的。故而坚硬、坚强者是死的征兆,柔弱、脆弱者是生的希望。所以说啊,仅凭军事力量强大必不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这与木强枯干当柴烧是同一个道理。‘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强大处下而守成保身,柔弱处上而健强发达。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在这里,老子感喟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苦短的同时,要求人们远离死的征兆,播撒生的希望,‘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烘)’,统治者不要以兵强天下而误国害民,而要以‘道’强天下而利国利民,以‘道’强天下者,强大处下而守成保身,柔弱处上而健强发达。
2018/01/06 看了一遍,好像明白一点什么,回头一想,又好像没看懂,哈哈哈。智商不够用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