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草sxc 发表于 2018-1-3 18:31:48

苏小草:《道德经》中‘玄德’与‘玄同’

本帖最后由 苏小草sxc 于 2018-1-3 19:56 编辑

苏小草:《道德经》中‘玄德’与‘玄同’


第四章道冲(理)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读:道冲(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绝对存在的道德(平等、自由)概念不能相对化,而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概念不能绝对化,很奥妙啊,似乎是万物遵循的宗旨原则;保有绝对存在的道德(平等、自由)概念的绝对性和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概念的相对性,对于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者而言,挫伤其霸道锐气,消解其矛盾纠纷,和谐其炫目浮光,同气其喧扰尘嚣,非常精湛啊,这种力量似乎或必定存在。我不知道其是谁生成的,先天地而造化的自然规律吧。

在这里,老子阐述了‘道(德)’与‘常道(德)’之间的关系:道德(平等、自由)概念是‘象帝之先’的绝对存在,而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概念是‘象帝之子’的相对存在;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是绝对存在的道德概念生成的,即‘常道(德)’是非常道的‘道(德)’生成的;只有保有绝对存在的道德概念的绝对性,才能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的相对性;保有绝对存在的道德概念的绝对性旨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而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以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的相对性;保有绝对存在的道德概念的绝对性和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的相对性而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便能建构出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和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如此,‘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得到挫伤、消解,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便能得到和谐、同气,继而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契治’。

第十章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解读:物质和精神抱而合一,能否做到没有偏离?凝心聚力而致柔,能否做到婴儿一般?排除一切杂念干扰而专心致志,能否做到不出纰漏、瑕疵?爱民治国,能否做到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不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天门开阖,能否没有阴柔存在?明白四达,能否做到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建构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和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知常明理,道生成之,德畜养之,生而不有为,为而不恃强,长而不主宰,是谓玄德。

在这里,老子借用六个反问句启发人们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人们只有深刻地认知自己以遵循自然规律,即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才能解决各种涉及自身的复杂社会问题。‘生之畜之’,‘道’生成知常明理的‘常道’,‘德’畜养之曰‘常德’,‘常道(德)’是‘道(德)’生成和畜养的,即知常明理是尊道贵德的产物。或者说,知常明理是尊道贵德生成和畜养的,‘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而利人利己、互利互惠、和谐共生;不知常罔理是悖道离德生成和畜养的,‘不知常,妄作凶’而害人害己、争权夺利、互害斗争。故而,老子曰:‘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即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不拥有和行使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不有为,不恃强,不主宰,不以物累形,自由自在谓之玄德。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解读:道生成之,德畜养之,物相形之,势立成之。所以说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之尊,德之贵,万物没有接受任何指令而遵循自然规律。故而道生成之,德畜养之。长生之哺育之,亭匀之毒刑之,生养之覆灭之。生而不有为,为而不恃强,长而不主宰,是谓玄德。

在这里,老子再次重申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的重要性,‘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你可以不接受也没有人指令你接受,但自然规律是不可违抗的,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必然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便是‘不知常,妄作凶’、‘强梁者不得其死’的道理。‘道之尊’、‘道生之’,‘道’源源不断地生成‘常道’;‘德之贵’、‘德畜之’,‘德’乐此不疲地畜养之,谓之曰:‘常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谓之曰:‘玄德’;‘物形之,势成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万物的存在形式不断地生不断地长不断地推陈出新向文明的方向发展进化而日趋完善,永不停歇、永无止境,此之谓: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解读:‘道(德)’是不言自明、不言而喻的绝对真理,知‘道(德)’者往往不言说,言说者往往不知‘道(德)’。堵塞其失信拆兑,关闭其歪门邪道,挫伤其霸道锐气,消解其矛盾纠纷,和谐其炫目浮光,同气其喧扰尘嚣,是谓玄同。故而不可得而亲近,不可得而疏远;不可得而势利,不可得而伤害;不可得而贵重,不可得而轻贱,无亲疏、无利害、无贵贱,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所以说这是天下人最值得珍贵的。

在这里,老子在前述(第四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玄同’的概念,他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是不言自明、不言而喻的绝对真理,即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是不言自明、不言而喻的绝对真理,它是生成宇宙万物的逻辑的起点和终点,宇宙万物皆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神异性。‘玄同’是什么呢?它是指,尊道贵德而保有绝对存在的道德(平等、自由)概念的绝对性和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概念的相对性,‘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建构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和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其实质便是尊道贵德而坚守平等自由的道德观以构建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和知常明理而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这是一个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无亲疏、无利害、无贵贱的文明进步的和谐社会。故而,老子曰:‘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瘽)。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解读:‘道’是天下万物的起始,故而将其作为天下万物存在本质的根本。既然能够得到天下万物存在本质的根本,便能知道天下万物存在形式的知常明理;既然知道天下万物存在形式的知常明理,便能复守天下万物存在本质的根本。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便终生没有人身危险。堵塞其失信拆兑,关闭其歪门邪道,终身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则利人利己、心安理得而身心健康。打开其歪门邪道,畅通其失信拆兑,终身悖道离德而不知常罔理则害人害己、魂伤损灵而不可救药。见微知著曰知常明理,知常明理则不恃强、不主宰,不恃强、不主宰则守柔,守柔曰强大无比、长盛不衰。用其平等自由的道德之光,复归其知常明理的伦理法则,没有后顾之忧的弊害和灾祸,这便是尊道贵德而习惯成自然的‘常道(德)’。

在这里,老子进一步明确了‘道’与‘常道’的关系,‘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道’是天下万物的起始和存在本质的根本;‘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常道’是天下万物存在形式的知常明理,‘道’生成‘常道’,绝对生成相对;‘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常道’生助‘道’,相对生助绝对;‘没身不殆’,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便终生没有人身危险。‘道’生成‘常道’而知常明理,‘德’畜养知常明理而‘常德’,‘道法自然’,‘常道’而‘常德’,‘玄同’而‘玄德’。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坚守平等自由的道德观以构建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和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此之谓:‘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之道也。是故,老子曰:‘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2018/01/0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小草:《道德经》中‘玄德’与‘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