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草sxc 发表于 2017-12-30 09:59:41

苏小草:《道德经》中的‘无名之朴’

本帖最后由 苏小草sxc 于 2017-12-30 22:39 编辑

苏小草:《道德经》中的‘无名之朴’


在《道德经》中,‘朴’字是个非常重要的词汇,至少在七个章节里反复出现过,而这些章节阐述的均是伦理问题,‘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朴’字则是涉及伦理问题制度化的产物。什么样的制度呢?我曾经论述过,其便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法治制度,即不存在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的责、权、利相符的国家政治制度形式。而先秦是没有现代民·主法治的概念的,老子把它表述为‘无名之朴’(无记名投票的普选制),结合以下几章的解读,可以确证这个问题。

何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素’,即素质,是绝对存在的概念,可以引申出绝对存在的道德(平等、自由)概念;‘朴’,即俭朴,是相对存在的概念,可以引申出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概念。见素者,尊道贵德也;抱朴者,知常明理也;少私寡欲者,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的相对性而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也。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的相对性而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此之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道德经·第十九章》)。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解读:古之善为士之人,远见卓识、见微知著而精通天下道理,深不可识。正是因为不可识,故而勉强以形容之:小心谨慎如严冬涉冰川,谦卑友爱如敬重四邻八舍,庄重恭慕如客居异地他乡,光明磊落如过隙冰释前嫌,诚恳敦厚而知止知足,明白旷达而虚怀若谷,浑然不惧而浊流勇退。怎样能够做到浊流而止,静之徐徐则清明?怎样能够做到安定长久,动之徐徐则生成?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的相对性而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也。惟有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以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概念的相对性而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才能规避‘一治一乱’王朝覆灭的旧窠而实现天下大治。

在这里,老子描述了远见卓识、见微知著而具有独立人格的古之善为士之人的高大形象,其精通天下道理,深不可识;其谦卑谨慎、友爱庄重;其光明磊落、诚恳敦厚;其知止知足、明白旷达;其虚怀若谷、浊流勇退。其宁可浊流勇退也不争取和捍卫绝对权力或权利以此推动历史的发展进步,这是多么值得人景仰的高贵品格啊!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读:致虚使人极致,守静使人笃定。万物并作而异彩纷呈,我常常观察万物存在形式生成、生长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因果相连、有无相生,各复归其根本。归其根本曰静,是曰复命再生。复命再生曰常道(德),知常道(德)曰明理。不知常道(德),必然遭遇凶险不测而错失复命再生的机会。知常道(德)则兼容并包而互补生成,兼容并包而互补生成则公平公正,公平公正则王天下,王天下则天安,天安则大道,大道则久远,终身没有人身危险。

在这里,老子告诫世人要懂得万物存在形式生成、生长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道法自然’,‘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与自然万物存在形式的发展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治天下则‘没身不殆’,否则,‘不知常,妄作凶’,必然遭遇凶险不测而错失复命再生的机会。这是多么值得人深思的告诫啊!

第三十二章 道常(理)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解读:道理啊,作为一种制度形式,它是从无记名投票开始的,通过民·主选举遴选出各级行政长官以负责管理公共事务,个人的力量虽渺小,天下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其行使民·主权利。‘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侯王若能坚守和践行之,整个社会万物便会自行宾至如归各得其所而和谐有序。犹如天地相和以降甘露泼洒人间,不用发布‘均贫富’的政令,民众便可自行平均。只要开始这样做,这种制度便会有命名,即‘无名之朴’(见《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命名也就既成事实。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吧,知止知足而功成身退,知止知足而功成身退所以没有人身危险。譬如道之在天下而永恒,这是历史发展进步的潮流,犹如百川入海,谁也阻止不了的。

在这里,老子言及了一种无记名投票的普选制的制度形式,‘道常(理)无名’,它是从无记名投票开始的,通过民·主选举遴选出各级行政长官以负责管理公共事务,‘朴虽小’,个人的力量虽渺小,‘天下莫能臣也’,天下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其行使民·主权利。‘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侯王若能守之’,侯王若能坚守和践行之,‘万物将自宾’,整个社会万物便会自行宾至如归各得其所而和谐有序。‘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犹如天地相和以降甘露泼洒人间,‘民莫之令而自均’,不用发布‘均贫富’的政令,民众便可自行平均。‘始制有名’,只要开始这样做,这种制度便会有命名,即‘无名之朴’,‘名亦既有’,命名也就既成事实。‘夫亦将知止’,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吧,知止知足而功成身退,‘知止所以不殆’,知止知足而功成身退所以没有人身危险。‘譬道之在天下’,譬如道之在天下而永恒,这是历史发展进步的潮流,‘犹川谷之于江海’,犹如百川入海,谁也阻止不了的。正所谓:‘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七章 道常(理)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解读:道理啊,作为一种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坚守平等自由的道德观以构建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和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其精髓便是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继而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侯王若能坚守和践行之,整个社会万物便会自动向文明的方向发展进化。自动向文明的方向发展进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敢于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祸乱天下,人们(吾)便可以使用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的法律制度(民·主法治)设施制裁之使其镇定下来。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的法律制度(民·主法治)设施有大效用啊,能使那些企图祸乱天下的家伙不敢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的图谋被粉碎而复归于平静,天下必将自然而然地安定下来。

在这里,‘道常(理)无为而无不为’,作为一种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坚守平等自由的道德观以构建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和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其精髓便是不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继而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侯王若能守之’,侯王若能坚守和践行之,‘万物将自化’,整个社会万物便会自动向文明的方向发展进化。‘化而欲作’,自动向文明的方向发展进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敢于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而祸乱天下,‘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人们(吾)便可以使用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的法律制度(民·主法治)设施制裁之使其镇定下来。‘无名之朴’,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的法律制度(民·主法治)设施有大效用啊,‘夫亦将无欲’,能使那些企图祸乱天下的家伙不敢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不欲以静’,争取和捍卫绝对的权力或权利的图谋被粉碎而复归于平静,‘天下将自定’,天下必将自然而然地安定下来。尊道贵德而知常明理,遵循对立互补的因果律,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概念的相对性而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以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无名之朴’与‘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之中的表述是完全一致的,它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一整套民·主和法治制度。按照汉字音意同构的理解,‘无名之朴’的说法,难道不就是无记名投票的普选制吗?必定是。

可见,老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便为中华儿女设计了一整套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远比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细致周详啊!其中的逻辑脉络是清晰的,为什么两千多年来没有得到普及、坚守和践行呢?这只能问唯我独尊而欺世盗名、粉饰太平的儒家文人们了!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可以知其然也。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解读:以尊道贵德理直治国,以出奇制胜用兵,以不无事生非赢得民心。我如何知道必须要这样做的呢?天下多有不自由、不敢言,民众则多有贫困;民众多有利器互相伤害,国家则滋生昏乱;人多有魑魅伎俩机巧诡诈,弱肉强食成王败寇则愈演愈烈;法令滋彰而公权私用,强盗窃贼则越来越多。故而圣人说:‘我不胡作非为而民自动文明化,我不喧闹躁动而民自动正直,我不无事生非而民自动富足,我不贪欲无度而民自动返璞归真。’

在这里,老子再度重申了尊道贵德理直治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悖道离德理曲治国必导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弱肉强食、成王败寇,‘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等恶劣社会问题的出现,并难以挣脱‘民之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之不畏威,则大威至’王朝覆灭的悲剧宿命。故而,其规劝统治者放弃绝对的权力或权利,实行‘无名之朴’的普选制,与民立约成典而‘契治’天下,如此,‘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天下大治矣。

‘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老子啊,老子,一位穿越时空、绝古空前的伟大智者,竟然在其东方的母国被冷落千年,竟然在其东方的母国很少有人读懂他,更不用说坚守和践行其‘大道’学说了,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啦?每每想起这些便悲从中来,让人羞愧难当、感慨万千!

2017/12/3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小草:《道德经》中的‘无名之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