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松:国开行撕脸“谴责”了谁
在东北特钢连续7次实质性违约之后,国开行下决心把脸撕破了。作为东北特钢融资券主承销商的国开行,拟召开第三次持有人会议,与债券投资人讨论有关议案。尚未公告的议案显示,“要求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全面暂停辽宁省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并公开谴责东北特钢,并提请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暂停辽宁省政府及企业融资并倡议所有金融该机构全面停止购买辽宁省政府及辽宁地区债券”。
国开行此举,无疑为了止损。今年3月,作为辽宁省国有钢铁企业的东北特钢,曾经发生过一起特殊事件,53岁的董事长杨华在家中上吊身亡。此时,距杨华从鞍钢副董事长职位调任东北特钢将近一年,东北特钢高达8.52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券已经发生违约。
一方面是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一方面是通过融资券的形式筹集资金。但是,东北特钢依然如同一具庞大的僵尸,并没有呈现出起死回生的迹象。然而出来筹,总是要还的。尽管国开行表示该公司为筹集资金“做了巨大努力”,并与当地政府“举行了多次会议”,但这家钢铁企业最终未能避免一次又一次的违约。因此对于国开行来说,这家国有地方企业带给自己的金融风险已经摆在面前,要么继续往这个无底洞里塞钱,要么拉下脸来彻底断奶。
国开行选择了后者。并且将整个辽宁省政府及企业融资,拉到了阻挡风险的“风口”。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的标志意义在于,国有企业的违约,不仅需要企业本身来担当信用责任,还需要政府为之付出信誉上的担当责任。
国开行这次撕下脸来“公开谴责东北特钢”,实际上是撕下脸来对辽宁省政府的政府信誉度提出了强烈质疑。这种与省一级政府矛盾公开化的叫板,显然不只是因为东北特钢的国有属性,此中应该有着辽宁省政府对于这家国有企业在业绩预判、信誉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兜底。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辽宁省政府在东北特钢融资券方面的包揽与承诺,未必就有今天国开行与东北特钢之间竹蓝打水一样的彻底尴尬。所以,在这份方案当中,国开行把辽宁省政府及企业融资、把辽宁省政府及辽宁地区债券,一杆子打到了信誉与能力的最底层,不惜提请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暂停辽宁省政府及企业融资”,不惜倡议所有金融机构“全面停止购买辽宁省政府及辽宁地区债券”。这要有多失望才能下的决心,这要有多无奈才可能翻的脸?
辽宁省政府这次被国开行公开树为信用危机的靶子,正是因为对于国有企业包揽了太多。这里面既有地方国有企业“长子”地位的特殊性原因、寄希望维持大量人口就业及相关保障的原因,也有着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没真正找到东北特钢未来生存发展出路的原因。因为还有期待,还有幻想,所以拍着胸脯为东北特钢圈钱;因为是“长子”,还要面子,所以再是困难还想为一气尚存的这家企业硬撑。但是,当政府信用与企业信用彻底捆绑在一起的时候,市场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你是国企而让你独肥,也不会因你有政府的信用抵押而一定争得到这口气。东北特钢就在政府的宠养中,并没有比别的企业看上去更经得了风雨。早在去年9月,东北特钢就在发布的一项声明中显示,东北特钢的债务股本比达到85%。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煤炭与钢铁行业的债务约为8万亿,其中三分之一是银行贷款。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纵是国企又何妨?纵是省一级政府搭上信用又何妨?一家企业的信用倒了,终究是一家企业。一级政府的信用倒了,谁来收拾?
辽宁是面镜子,在全国煤炭与钢铁业身上背着的8万亿债务中,相关的政府机构,都应该快速找到国企经营信用与政府管理信用的止损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