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然:中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影响未来30年
时下的中国,在“供给侧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指导下,新一轮的产业格局大升级正在发生,这场大变化将影响中国未来30年经济格局。当然,每一轮变化都会有内在的规律。如果观察最近的产业重组新闻,可以发现很多产业重心正在加速南移。
——水木然
2016年7月初,发生一件产业新闻: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两大央企航运巨头重组后,将业务总部撤出天津和大连,转向了上海和广州。这意味着,长江以北已经没有一级航运巨头。
对于天津和大连来说,两个本来都是港口城市,也是北方的明星城市,然而近年来整个中国北方的经济数据都不是很景气,这两个城市的GDP表现都很差强人意,现在对两个港口城市而言,经济下滑、航运公司远走,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们都知道,央企航运巨头是港口经济的抓手。一旦失去了抓手,港口城市前景堪忧,而中国航运业务重心整体南移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出现,对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则是巨大的利好。
过去十多年里,凭借能源工业与重工业的红火,北方港口城市的吞吐量强劲增长,但这两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北方城市普遍出现传统制造业下滑与产能过剩的困境,而南方城市的能源产业与传统制造业比重较低,轻工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比重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去产能、调结构的阵痛。
这可能也是航运央企业务南迁的一个重要考量。
中国地域格局正经历一番深度洗牌,航运公司走了,意味着船走了,意味着需要服务的人走了,首要还是货物环节出了问题。
货物来源是对港口依托城市和其腹地经济特别是工业最直观的反映。而来自天津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1月-2016年5月,天津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港口活跃度,整体处在低谷。
航运,早已不是这几条船、几个人的概念,海上航运中心至少具备两个条件:
一:货来了,有船能去目的地,这需要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路等硬体设施;
二:能为船、船员、对外的贸易提供服务,港口依托的城市需拥有强大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体功能。
可见,航运产业体系相当复杂,其中每一个业务都可以延伸成一个行业,而这背后涉及的就是就业和税收。
所以,港口货物吞吐量不再活跃,极大影响港口的经济。
同时,由于航运是资金密集性产业,它会影响一个城市的资金量,而资金量对城市的科技创新等产业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
大连曾是东北经济的佼佼者,大连港依托大连,辐射东北。如今的大连经济报告,满屏的下滑字样。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侧面看到大连,甚至是东北的经济状况。
上面是2010年和2015年大连经济数据对比
6年,大连对外贸易几近停滞,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或高新技术品的进出口额均是权限下滑。港口对工业具有依赖性,但大连的工业仍过度依赖煤炭等传统重工业,高附加值的工业鲜有出现,水木然认为缺少新兴产业是大连经济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不仅是大连,来看一下东北经济领头羊辽宁的数据,来自辽宁发改委的消息显示,今年该省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7.7%。支柱产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7.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5.6亿元,下降48.7%;出口总额166.9亿美元,下降18.7%。
重组之前,中国远洋的总部在北京,中国海运的总部在上海,重组后的新总部选址上海,北京无港,上海是中国最大的航运中心城市,承接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除了中国远洋,另一央企巨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据称也将把总部搬到深圳。深圳成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城市。
以上两种行为并无过分之处,都是顺应了大势所趋。
除了北京,上海与深圳也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在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政策优惠、人才储备、国际化水平都具备很大的优势,有理由相信这两个城市将央企搬家的最大赢家。
现在,整个长江以北已经没有航运业的一级公司,中国航运业务重心的整体南移。
再来看一下钢铁行业的南迁:
眼下,中国的钢铁行业也将迎来一次世纪大重组。当前,“中国经济走出去”是这一轮央企合并潮的大背景。中国钢铁产能虽然横扫全球,但仍然只能称之为“钢铁大国”,而非“钢铁强国”。
国内钢铁产业长期存在“北强南弱”、“北钢南运”的格局,城市战争认为,这一格局可能会被“宝武合并”打破。
日前,宝钢股份与武钢股份同时发布停牌公告,称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宝钢与武钢的产业南移也是大势所趋,国内钢铁产业的“北强南弱”格局将被改变,甚至会出现钢铁产业重心整体南移的情况。
宝钢、武钢、鞍钢是钢铁行业三家隶属于国资委的副部级央企。按产能计算,宝钢仅次于河北钢铁集团,位居全国第二,武钢位居全国第六。宝、武合并之后,将一举超越神一般的河钢,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钢企巨头。
那么宝武为什么合并呢?
按照“去产能”的思路,中国钢铁产能的确面临严重过剩的困境,引起了中央的密切关注。不过,此次宝武合并,更大的用意在于打造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钢企巨无霸。宝武二钢均属于国资委直管,重组难度较小,且规模足够大,强强合并之后,有助于提升中国钢企的整体竞争力。宝武合并之后,将在产能上成为全球第二大钢企。
央企虽然由国资委直管,但在税收、就业与GDP上与地方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钢铁企业往往会对一座城市的GDP带来很大影响。
目前,中国钢铁产业中心分布在河北、辽宁、山东、西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个华南地区几乎没有大型钢企。例如,广东省是国内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但钢材自给率只有大约40%,大部分钢材需要从外省调入或者进口。
正是看中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再加上当地政府的积极推进,宝钢与武钢多年前就在华南地区落下大棋。宝钢湛江项目与武钢防城港项目,均按千万吨级的产能投资建设,大有在华南地区再造一个宝钢与武钢的势头。尤其是宝钢,为了推进湛江项目的开工,不惜压低上海本部的产能指标。
宝钢湛江项目与武钢防城港项目均位于北部湾地区,这里且紧邻东亚、东南亚、南亚三个巨大的新兴市场,被认为是亚洲海岸线与人口分布的地理中心,市场潜能十分巨大。宝钢管理层曾透露,未来东南亚北部湾地区会有超过8000万吨的钢铁产能,这里可能成为新的全球钢铁中心。
因此,中国钢铁“北强南弱”格局将被打破。
而实际上,除了航运和钢铁之外,铁路行业的改组早在两年前就完成了,2014年南车北车发布重组公告,采取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方式进行合并。简称“中国中车”。南北车合并有望将中国高铁产品和标准带出国门,在国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各地重复投资设厂,从而抑制产量过剩。
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于2000年由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两家公司主业都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由国资委管理,起初业务按南北地域划分,从此成竞争对手。但两家公司的发展始终势均力敌,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两家公司的竞争愈发激烈。水木然认为南北车的彼此竞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是促成合并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航运、钢铁、铁路这些重工业企业的重心都在南移,或者说“南吞并北”。
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重心就开始难移。直到改革开放,南方发展工商业,北方发展重工业。中国的北方一直以劳动力和资源为根本,重工业是根基,而现在重工业也开始南移,经济的重心正在进一步南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