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宿命:孔儒文化传统之于中国
本帖最后由 苏小草sxc 于 2017-9-27 13:12 编辑文化的宿命:孔儒文化传统之于中国
文/苏小草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孔儒文化传统,中国的历史主流是被殖民史,中国历史的本质是孔儒文化传统为主流意识的被殖民史。有人说,欲灭其国,必灭其史。那么,中国为何一再灭国呢?它源于国人拒绝正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孔儒文化传统是殖民文化传统,中国的被殖民史被孔儒文化传统所灭之故。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儒文化传统不灭,中国必灭(黎鸣先生语)!
>**说过,中共是以打倒‘孔家店’起家的,如果哪一天执政遇到难处,再把孔子的思想给老百姓,就落入了一种历史轮回,中共就快玩完了。毛的这句话穿透历史、洞彻古今,可谓:一语中的,不能不让人深思啊!国人一贯标榜‘廉耻’,但‘礼仪’之下必鲜廉寡耻,不可能做到知廉耻;国人也一贯强调‘和睦’,但‘礼之用’中必窝里斗,不可能存在真和睦;国人一贯标榜‘忠信’,但‘礼,即理也’必假忠假信,不可能做到真忠信;国人也一贯强调‘爱国’,但‘以礼当道’必祸国,不可能存在真爱国。尊道贵德理直,坚守平等自由的道德观和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仁义忠信存矣;悖道离德理曲,坚守等级伦理的道德观和践行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仁义忠信失矣。是故,去礼,则廉耻和睦忠信爱国生也;复礼,则廉耻和睦忠信爱国亡也。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中国历史上流传的警句。何谓‘兴’?制礼作乐中,以施‘仁政’的名义,统治者行使绝对的仁权和百姓履行绝对的义责的一种集(极)权统治,即恶政;何谓‘亡’?礼崩乐坏中,以不施‘仁政’的名义,履行绝对义责的百姓推翻行使绝对仁权的统治者,实现权力的重构和财富再分配的一种以暴易暴、暴力革命形式,即>**。其兴时,‘邦有道则仁’,儒们于构建‘恶政’中尽情享受欺世盗名、媚上欺下的礼乐生活;其亡时,‘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儒们于抛弃旧主、另觅新主中尽力营造欺世盗名、媚上欺下的礼乐生活。只要紧紧抱住孔儒文化传统不放,统治者‘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是必然的,无论兴亡,百姓苦也是必然的,唯独儒家文人能够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旱涝保收、坐享其成。以恶论善、阴谋权变,腐化人心、亡国灭史,这就是孔儒文化传统的实质。
儒们还津津乐道于,即使被周边的少数民族殖民,孔儒文化传统总能‘同化’殖民者而屹立不倒,比如,儒兴于蒙元、满清王朝。然而,西夷姬氏灭商建周、入主中原,制礼作乐、推行殖民统治;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述而不作’的孔丘‘复推周礼’,原教旨主义儒学诞生,这些均是孔儒文化传统同化殖民者的成就吗?如若是,时空和历史岂不是颠倒了!事实上,孔儒文化传统发端于殖民统治,发展于殖民统治,认祖归宗于殖民统治,它是殖民文化的遗冢,一种殖民牧民术,所谓同化说纯属数典忘祖、迷乱视听、自欺欺人。古有‘九儒十丐’之说,儒者宣教儒学只是于统治者面前乞怜一杯羹而已,本来就是奴颜婢膝的奴才学,何来气壮山河的神功夫!
中国历史沿革的发展路径:
1、边塞王朝——制礼作乐——孔儒文化传统——殖民统治——阶级对立、分崩离析——以暴易暴、暴力革命——中原王朝建立
2、中原王朝——孔儒文化传统——制礼作乐——专制统治——阶级对立、分崩离析——以暴易暴、暴力革命——边塞王朝建立
周王朝(边塞王朝)······汉王朝(中原王朝)······唐(边塞王朝)——宋(中原王朝)——元(边塞王朝)——明(中原王朝)——清(边塞王朝)······。前后相随、交相辉映、高潮迭起,前者是坐稳了奴才的时代,后者是做奴才而不得的时代。孔儒文化传统是权奸与强盗相勾结的产物,它最终要认祖归宗于殖民者,一个以孔儒文化传统为主流意识的中国演绎的是间歇性被殖民的屈辱史和历史周期律轮回的灾难史。
国殇:大道之于易理篇
西夷姬氏窃中原,制礼作乐周礼传;道德概念相对化,等级伦理食物链。
认贼作父妖儒欢,复推周礼孔孟奸;伦理概念绝对化,尊卑贵贱尚专权。
大道不行走邪路,强盗悍匪轮流出;你方唱罢我登场,无论兴亡民皆苦。
奸佞机巧多妖儒,为稻粱谋甘作奴;争权夺利窝里斗,见风使舵不归途。
五四打倒孔家店,敢叫日月换新天;是是非非过百年,旧病复发始于前。
复古儒学祸中华,君主臣民又开花,历史轮回依如故,积沙成塔筑溃坝。
绝对差异通三玄,相对一致和同兼;平等自由立分权,民主法治重多元。
大道三极公立宪,政党政治易理篇;公民社会若不建,逆天行道遭天谴。
银河无限,悬系生命;日月经天,阴阳易变,一切都在道理中,尊道贵德理直则兴盛,悖道离德理曲则衰亡。随着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正在急剧地发生变化,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任何国家或民族都不可能独立于这种变化之外。当下的中国,谁保守臣民文化传统谁就将被历史淘汰,只有弘扬民主文化传统才能拥有未来,认知自我、面向世界和开拓未来,我们不需要为过去涂脂抹粉,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对孔儒文化传统批判的结语,无须再说什么了。
2017/09/20-2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