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文:兴亡谁人定 盛衰岂无凭
1895年2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署马关条约,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结束,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光绪皇帝在批准和约后,深感惭愧,于5月11日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甲午开战,乙未议和,洋务运动失败,国本已动摇。
马关谈判有个插曲,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在马关的第三次会谈结束后,由于日本不肯让步,陷入僵局。李鸿章从会场出来后,沿途有很多民众围观,大家都想看看大清第一大臣的尊荣。轿子走到一电信局前,突然有一个人冲出人群,向李鸿章开了一枪,打中了李鸿章左眼下方的脸部,血流不止。李鸿章醒来后说:“此血可救国也”。
中国使团出使日本的第一人是隋朝的裴世清。
大业三年(607年),日本派遣隋使小野妹子等人携国书来中国,隋大业四年(戊辰),隋炀帝派遣文林郎裴世清和副使遍光高带领13人的使团出使日本,日本举国欢迎,十分隆重。4月,裴世清到了筑紫,6月15日到达难波,8月3日,在日本皇室的隆重欢迎下进入当时的京城今奈良。
《隋书·东夷传》记载了当年的盛况:倭王遣小德河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后十日,又遣天礼哥多毗,从200余骑效劳。8月12日,裴世清晋见倭王,献上方物及国书。其时,圣德太子和诸王、诸大臣,都头戴金髻华,身着锦紫绣织及五色绫罗参加会见仪式。
608年到1895年,1200多年,中国和日本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95年的中国已经不是608年的中国,晚清如梁启超所说,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日本,自593年圣德太子担任摄政推行推古天皇改革以来,支持留学僧随使团访隋,支持圣德太子改革,推行冠位十二阶制和“宪法十七条”,开启了飞鸟时代。冠位十二阶制就是将官员分成十二个等级,并以冠的颜色作为区别的制度,即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等十二阶,每一阶都使用不同颜色来制作冠帽。“宪法十七条” ,主要包括对官僚和贵族的道德的规范,确定三宝是四生之终归、万国之极宗。
飞鸟时代的日本“宪法”,和今天的宪法概念有本质的不同。
《管子》说:“大数: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贵而不过度,则臣道也。”人能取得什么成就,和“大数”是有直接关系的。
古代的“帝”的概念和今天已经本质不同。古代,德合天地曰帝,没有德合天地的“帝”,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无论怎么努力,都会进入死胡同。
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格答。由于东印度公司以利润为第一,造成了连的年饥荒,仅1770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就饿死了一千万人,约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在西欧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繁荣富庶的地区之一,而在变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种植经济作物比粮食赚钱,印度就成了一个被西方人鄙视的“落后国家”。
东印度公司并没有给英国带来好运。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 070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据统计,1825年10月至1826年10月,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百多家。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
经济学家至今没有搞清经济危机的原因。
《管子》说:“地者,政之本也。朝者,义之理也。市者,货之准也。黄金者,用之量也。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器之制也。五者其理可知也,为之有道。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可理也。”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活动动摇了天地的根本,危机就像地震杨是天地的一种自我修正行为,寻找新的平衡,否则就会有更大的灾难。黄金者,用之量也,透支就会失去未来。
中国使团出使日本的第一人是隋朝的裴世清,中国历史上裴氏家族非常有名,据清代编修的《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
“黄金者,用之量也”,如果过量就会透支自己的未来,如果裴氏的祖先透支裴氏家族的未,裴氏家族就不会有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如果地球上所有的人福报透支完毕,人类也就“移民”了。
这里很多问题,为什么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608年的中国和1895年的中国为什么不同,1895年的日本和608年的日本为什么不同;1698年东印度公司殖民印度,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什么衰落,印度开始走强?世事为什么这么无常?
《楞严经》说:“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兴衰苦乐,过去未来,都是自性的妙用。《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
荀子说: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贵而不过度,则臣道也。鼓不预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来矣。
故设官分职,君之体也;委任责成,君之体也;好谋无倦,君之体也;宽以得众,君之体也;含垢藏疾,君之体也。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帝王所以成业也。所以曰:“大体第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