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月光:强奸受害者向强奸犯道歉:“政治正确”下的意识错乱
瑟琳·格伦,24岁。德国曼海姆左翼党青年组织负责人,2016年1月,她在离家不远的体育场附近被三名男子>**。
事后海伦去往警局报案,但她只说自己被三名讲德语的男人抢劫,而故意忽略了被>**的经过。
回家后,才将被强奸的事实告诉男友,男友要她再去报案,指证强奸犯外貌特征,因为很可能会有其它受害人,于是男友陪她再次去警局报案,诉讼终止时,肇事者仍未归案。
事实上,她在案发时知道那三人说的是阿拉伯语或库尔德语,但为了“难民”不受歧视,她宁可将嫌犯描述成德国人。
事件真相曝光后,她在脸书发表一封给难民的公开信,声称“最让我伤心的是我受到性侵的事件,使得你们遭到更多的种族歧视”,
“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种族主义分子把你们视作问题”。
瑟琳·格伦只是众多欧洲白左圣母中的一位,其它还有多少人抱有这种高出云端的“圣母情怀”,还有多少强奸暴力事件被隐瞒,现在无法统计。她体现的是一种完全扭曲的是非观和正常思维逻辑:
一,为她说话,声张正义,要求严惩施暴者的同胞被她视为“种族歧视者”。
二,身为受害人,却死抱着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道情怀”,去放纵施暴者。
三,不敢正视“难民”产生的根本原因,以“民主”来羞辱民主。
无独有偶,2010年9月26日,27岁的瑞典女子艾琳·克兰茨在回家的路上被黑人移民奸杀于乱石堆中。
艾琳·克兰茨生前极度鼓吹文化多元化,还与黑人录制一边XXOO一边高唱国歌的视频,结果还是惨死在了黑人移民手中。(现场照就不发了,很惨)
惨剧震惊了整个瑞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媒体不愿将舆论导向对移民问题质疑。
诸如此类,令我等 “民智未开的愚民”们觉得毛骨悚然,从政治上看,这是欧洲体制的弊病,但根子并非体制,而是出在思想上,一种难以言状的变态的“优越感”。
政客为了选票去刻意迎合这种选民思维,几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不仅是欧洲,这种思想瘟疫也渗入了亚洲。
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他们的年轻人相信“用爱发电”的极端环保思想,为“废死”法案极力叫好,为“同性婚姻”激动落泪……并以此为荣,自诩站在了“人类文明的高峰”。
瑟琳·格伦也好,艾琳·克兰茨也好,她们的不幸,在她们眼中看起来并不能代表她们思想上错误,反而她们还必须通过去维护施暴者,来维护这种思想,直到死亡来临。
求仁得仁,是她们的事,问题是这种灾难早晚是要其它人一同承担,很多人未必赞同圣母们,但不敢反对,甚至附合,因为这意味着“政治正确”。
资本主义总路线
一战,二战前后,Political(政治)与exactness(正确)在西方并不是一个固定组合词汇,但在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上的恐惧,将“反共”思想传播列为了头等大事(至今未变)。
美国高校则成了炮制美式意识形态的最主要阵地,许多知名学者成了Political exactness的主要推手。
他们借力打力,解构马克思主义,剔除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分析”等马克思主义内核,替之以名左实右的私货。
这就是“白左”思想的根源,一些人打着“左”派的旗号,向全世界贩售“毒药”,它的传播和根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到了里根上台之后,Political exactness(政治正确)就从学术观点正式渗入了西方社会的各个阶层,变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进而演变成了生活方式。
最初,Political exactness强调的是:
一,关心扶持弱势群体。
二,尊重边缘群体(吸毒,变性人等)
三,有色人种(黑人)平等运动。
四,文化多元化,尊重少数族裔权利。
五,宗教多元化。
六,同情,理解,支持同性恋运动。
七,环境及动物保护。
这七条你能说是错的吗?不能,它全部是正确的,这就是道德高地的力量,反对这几条就是反对人类价值观。
七面白旗结合起来,就是一条“资本主义总路线”,是指导西方社会实践的唯一准则,
你能说什么?你要不附合,要不闭嘴。
到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事实却变成了这样:
一,凡是“难民”“边缘人”“爱狗者”“同性恋者”等群体,无论他们做的事情是否违法,是否危害公共安全,是否违背人伦,你都必须站在“正确”的立场去解读,去支持。
二,凡是**党国家(中国),无论取得了何种成就,如:人均寿命提高,社会稳定,交通便捷,财富增加,禁止黄赌毒等,你都必须站在“批判”的立场去解读,去反对。
“资本主义总路线”和“七面白旗”加上反共的核心驱动力,就成了 “政治正确”标准模式。
谁来保证“政治正确”的全球推送,注意这时它已经成为美国手中的“政治工具”,当然是由美国来推送。
美国推送的保障力量就是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四种绝对优势:经济,军事,科技,文化。
欧亚大陆又是其最重点。美国统治阶层本身却并不主张这种“政治正确”,否则,排外,保守,拒绝难民的特朗普也不可能入主白宫。
“政治正确”这帖药本来就是喂别人喝的, 瑟琳·格伦,艾琳·克兰茨就是喝完药后最典型的反应。
瘟疫还是良药?
马克思主义直击资本主义世界的死穴:阶级不平等,从60年代开始,“新左派”披上了马克思主义外衣,极力抹去西方社会上的阶级意识,代之以“性解放”,“性自由”“毒品合法”等激进运动,
把阶级压迫对像异化细分为各个无阶级色彩群体:
黑人,穆斯林,妇女,同性恋,残疾人,甚至流浪狗流浪猫,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着手在高校中建立“政治正确”教育体系。
对国外留学生宣导“无国界”思维,“文化无国界”“新闻无国界”“宗教无国界”等等此类,一个青年的思想也从为国家服务转变成为人类服务。
“人类利益高于一切”80年代中期从美国高校传播到整个欧洲,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就是奉行“人类利益高于一切”观念的最忠实政治人物。
从美国本身来说,它一切却以“美国利益至高无上”为原则,也就是说,美国所说的和美国所做的是两条车道,跟着前一条车辙跑的国家,最终只能是车毁人亡。
冷战之后,没有了制衡美国的力量,呈一家独霸之格局,“政治正确”在欧洲势如破竹,它的主要培育基地在校园和媒体。
进入21世纪,“政治正确”从防御状态转变成了进攻状态,以前圣母们对一些群体是呼吁同情,呼吁支持。
现在欧洲将“政治正确”变成了打人的棍子。
你不配合“政治正确”,你就是种族主义者,性别歧视者,反犹太主义者,恐同主义,排外仇外主义,在这种政治棍棒之下,言论自由被“言论自由”扼杀。
“政治正确”决不是什么良药,它最终会导致逆向歧视:
一,2008年德州大学白人女学生费希尔被学校拒绝录取,原因她是白人,而学校要顾及黑人的比例。引发了一场诉讼。
二,2007年8月24日,美圣地亚哥大学教授赫诺特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在自己的大学里,有的黑人学习跟不上进度,不得不辍学,暗示浪费了教育资源。被反歧视团体骂得狗头喷血,变成了政治事件,因为他违背了“政治正确”原则。
三,在中国台湾,异性恋成了过街老鼠,媒体可以赞美同性恋,决不能宣扬异性恋。
德国女孩向强奸犯道歉,是“政治正确”的登峰造极之行为,她的价值观,是非观,道德观已经远远偏离了正常轨道,连谎言都变得正义满满,她还会欺骗警察,宁可把施暴者形容为德国同胞。
欧洲不是没有法律,但法律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如果使用工具的人得了病,那么法律也会得病。
导致的结果就是法律失去了惩恶扬善的基本作用,沦为一场“政治正确”的权力游戏。
尊重同性恋群体,尊重边缘群体,爱护猫狗等行为,本来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像征,但这些组织把自己变成了政治的一部分,那就失去了本身涵意,成了街头运动的冲锋者,沦为颜色革命工具,却自己我感觉良好。
政治正确下的迷失
然而,这场瘟疫远没到停止的时候,NGO是它们最好的载体,清醒的人们能感觉到美国要将欧洲引向何方?要将世界引向何方?但作为个体无法阻止这一切慢慢发生。
90年代初他们发动了海湾战争,90年代末,他们发动了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2003年他们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然后是排山倒海般的中东之春,基辅之春,叙利亚内战还看不到结束的希望,但你却能看到几百万难民徘徊在欧洲门口,而欧洲正在极力撑开大门。
美国几乎不收难民,除非你有政治价值,而且还要在墨西哥边境修墙,把那些向往 “自由家园”的人们挡在美墨边境。
欧洲人真的不知道问题症结在哪里吗?但是无论政客和媒体都不敢在政治正确大旗之下,去反对美国的“资本主义总路线”,痛苦只能由民众来承担。
被强奸的女人们,非但忍受了耻辱,还为施暴者洗白。
中国会有这样的人吗?这不是无力反抗下的逆来顺受,而是自虐。
当然有,而且比单纯的圣母更加恶毒,他们把鸦片战争归结于中国人的愚昧暴力。
为侵华日军涂脂抹粉。
把“土地改革”人民翻身,形容为>**的小说,却倍受吹捧。
“政治正确”这波瘟疫从80年代开始向中国蔓延,校园,媒体,文坛,艺术领域一点点被占领,引发了中国人一波又一波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占领男厕”运动,“世界无裤日”行动,“我的阴道我作主”行动,“上高速抢狗”“冰桶挑战”……
有人策划,有人推动,有人带头,每一场秀都好联系好媒体加强曝光度。
在一群SB面前,你连笑一声都是反文明,穿着裤子才是俗不可耐的土包子。
“冰桶挑战”的发起人已经没钱治病了,当然这不重要。
浙大120同年校庆,浙大校友穿上红军装,传递长征精神,这就必须骂上三天三夜,用各种污言秽语洗版。
如上所说,“反共”是美国推送的“政治正确”内核,否则,你就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满口“民主,人权,公民”的人会突然如此恶毒。
欧洲已经疯了,接下来中国呢?至少台湾省也已经疯了。
“Political exactness”使得被强奸者去向强奸者道歉,但是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被强奸者也在强奸这个社会。
这些人连为其鸣不平的人们都要责怪,你还能说什么?
慰安妇是什么性质问题?台湾青年又是如何对待慰安女问题?
他祖母是自愿的,你们不要错怪皇军。
Political exactness教出了一帮什么人?这比德国那名被强奸的女孩更加令人发指。
政治正确,本身是一场政治表演,但有的人入戏太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我们必须留意是什么令他们毁灭!
避之戒之,否则便难逃覆辙。
----利洛《伦敦商人》173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