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 发表于 2017-7-6 00:26:44

顾子明:漫谈:从印度的越境到长征五号的失败

  近日,中国国防部和外交部纷纷多次谴责印度在边境越界,甚至有的媒体已经提前打出了“勿谓言之不预”的口号。

  说到这句“勿谓言之不预”,就一定要提到《人民日报》当年的社论。

  这个社论呢,一共发过两次。

  上一次,是1978年,《人民日报》发布了题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的社论:“我们要严正警告越南当局,如果你们仗恃有苏联的支持,得寸进尺,继续恣意妄为,必将受到应得的惩罚。我们把话说在前面,勿谓言之不预。”

  结果我们就都知道了,我们将越南当做了沙包和练兵场,这一场战争也使得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了近一千年来,唯一没有欺负过越南的中原政权。

  再上一次,是1962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结果,我们也知道了,三哥被揍得疼了半个世纪,直到此次边界事件时,印国防部长也喊着“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

  这口号,搞的政事堂尴尬癌都犯了,就像如今加入中日钓鱼岛冲突,中国防长会喊话日本,“中国已非1937年的中国”一样.......仗没打士气先输七分,真不够丢人的。

  印度需要士兵越境来装逼的原因很多,政事堂认为,主要是师承了大英帝国,通过海外扩张转移国内矛盾。

  政事堂相信,印度在我们面前,是吃不到什么好果子的。

  一方面,62年的时候,印度的GDP与中国非常接近,尚且被揍得鼻青脸肿,而如今,中国的GDP是印度的五倍多,而且军改后战力大幅提升,正好缺对手练兵。

  印度真要是实力足够的话,就应该像中国在南海那样,直接大规模建设永久基地,甚至用航母骑脸。

  另一方面,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大国,拥有大量的核武器和远程弹道导弹。而印度虽然是一个有核国家,但是他只拥有中程弹道导弹,而且技术也不成熟,对中国的威慑力非常的小。

  说起导弹呢,可能很多朋友并没有重视。就像新中国的一号工程“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弹道导弹、人造卫星,而很多朋友经常会将两弹误解成原子弹和氢弹。

  当年,我国虽然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核弹,但帝国主义却说我们“有弹无枪”,意即我国虽然有了核弹,却没有相配套的运载工具。结果,钱学森等爱国学者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研发导弹成功,使得中国成为了“有弹有枪”的核大国。

  所以呢,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和朝鲜两个核国家,虽然多次失败,但依然拼了命的进行试射导弹,其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真正的“核国家之一。”

  但是目前呢,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双落后的新德里,要是敢大规模的动作,恐怕北京会很高兴有人来帮我们“去库存”和“去落后产能”。

  虽然印度只是跳梁小丑,不过呢,昨儿,咱们的长征五号火箭,也不小心发射失败了。

  而实际上,中国的火箭,用的都是弹道导弹的技术与内核,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的远程打击能力,伴随着周边局势的升温,在这个时间点的失败,对我们还是有影响的。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曾很长一段时间,号称发射零失败,而最近两年,则发射事故频频,连携带者东方红五号这种国之重器的发射,竟然也出现了失败。

  这里呢,政事堂选择,从资本的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

  近年来,全球火箭发射成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是俄罗斯,而美帝反而成功率并不高。

  原因呢,美帝根本不差钱,自然可以不断尝试各项新技术,而不用担心失败的经济损失。所以,美国发射火箭,就像经常泡新妹子一样,就算你有钱, 总归会有失败的概率。

  而俄罗斯已经穷成狗了,只能通过上世纪技术的老式火箭做商业化赚钱,对于失败率高的新技术自然没钱尝试。所以,俄罗斯发射火箭,就像再穷也有自家媳妇一样,出现失手反而不可原谅。

  而中国早年,就像俄罗斯一样,普遍使用老的成熟技术,熟能生巧,自然能够保证长期不出现安全事故。

  随着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的衰弱,中国的国防压力锐减,将重心转向经济发展,军事工业的投入因此也大幅削减,在某些组织的鼓动下,甚至要像放弃大飞机一样,放弃中国的航天事业,只保留弹道导弹。

  但是,在江主席的坚持下,中国的航天工业并没有解体。甚至我们还通过“双引”,从苏联解体的乌克兰那里,拿到了现在长征五的重载发动机技术的原型。

  这个技术有多重要呢?现在连科技第一强国的美国,其重载火箭,竟然使用的还是一色的俄罗斯发动机,而特斯拉的马克斯能够获得美国政府的强力支持,原因之一,也是因在研发Made In American的重载发动机。

  不过呢,虽然我们拿到了苏联的核心科技,但当时中国经济千疮百孔,大量国企尚且破产。因此,当时的航天事业,就像现在的俄罗斯一样,主要是以成熟的技术,尽量通过商业化发射养活自己,降低失败率,以减少中央的投入。

  于是,也才有了,96年的那场导弹失败后,江主席发来了的两封电报。第一封是科研失败在所难免,不要气馁。第二封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失败不起,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所以近年来,在国防上不缺钱的我们,大量的新型火箭层出不穷,尤其是本次的长征五号,更是近年来新推出的大型重载火箭。

  就像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0年前,堂堂总理尚且要去地方借钱度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即使是如今最先进的长征五号,把一线城市的一栋居民楼卖了,都能发射好几次了。

  我们现在的国力,负担得起为了创新的失败损失。

  但是另一个方面来看,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动了资产价格,一线城市科研院所火箭研发者的收入,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房价。

  火箭研发者研发的一枚火箭,都没有开发商民工盖的一栋房子贵,按照市场原则,畸形的房价,使得很多科研人员竟赚不过民工。

  就像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介绍,目前中国火箭的研发团队,非常的年轻,经常平均不足30岁。原因,就是近年来大量的航空人才流失,只剩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了。

  其中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下,工作收入却异常的微薄,别说买房,连房贷都还不起。

  而无论多么高尚的爱国情操,坚持几年之后,都无法突破丈母娘对于购买婚房的底线。

  而伴随着近些年的房地产经济,大量高收入的金融、地产等新兴高收入岗位的涌现,因此也吸引了传统体制内的科研工作者“下海”,就跟当年90年代初的下海潮一样。

  有趣的是,这两个“下岗潮”的时间,也是中国火箭事业事故频发的两个阶段。

  而现如今,以火箭为代表的国防工业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们,既无法享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如分房等福利,又无法享受到市场经济时代平齐与其他行业的收入,这种状态持续下去,长期的断代,迟早会对中国的国防工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而且,我们也不应因此一次新科技尝试的失败,而过于苛责这些为了国防工业奉献青春的科研工作者。

  这里呢,政事堂用1966年,周总理主持的火箭会议上,一次非常精彩的讲话,作为结尾。

  会上,科学家们集思广益,并与周总理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周总理听取了科学家们的意见建议后,打电话向毛主席请示。

  放下电话,周总理说:“毛主席同意我们的方案,并赠给大家16字指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听到周总理传达的指示,在场的科学家陡然觉得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有人甚至倒吸了一口气,许多人都因为这“万无一失”的标准,而感到深深的压力。毕竟,核弹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难度极大,不确定因素很多,要做到绝对意义上的“万无一失”,是几乎不可能的。

  周总理敏锐地察觉到了科学家们的面部表情以及心理变化,他的一席话令在场的科学家们如释重负,思想负担一扫而空。周总理解释说:“什么叫万无一失?把想到的、发现的,都认真解决了,就叫万无一失。没发现的、解决不了的,是吃一堑长一智的问题。打枪还有卡壳的时候呢,别说导弹了。放心吧,只要认真做了,出了问题,领导来负责,我周恩来负责。”

  这才是大国应有的气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顾子明:漫谈:从印度的越境到长征五号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