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草sxc 发表于 2017-6-19 11:35:15

苏小草:礼乐文化及其儒学的思考

苏小草:礼乐文化及其儒学的思考


1、文化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其可以涵养孕育真理,因为,真正的文化旨在坚守包容‘真理’的原则,而非充当混淆是非、泯灭真理的道具。礼乐文化及其儒学具不具有这一文化特征?千年的历史证明:中国不是没有真理,而是没有真理存活的文化土壤。为什么?构建在礼乐文化基础上的儒学有没有较完善的逻辑体系,若没有,将其称作‘学’岂不荒唐?

2、倘若一种学说旨在把社会中的人割裂成‘君子’与‘小人’两部分,自认为自己是‘君子’的人是如何避免堕落为‘小人’的呢?‘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难道‘君子’的本色就是虚伪狡诈、愚民役民?一个主观上教唆人虚伪狡诈、愚民役民的人是君子吗?一个客观上播种虚伪狡诈、愚民役民基因的学说是不是‘歪理邪说’?

3、恪守礼教能促进社会的道德进步吗?若能,两千多年来,在孔儒礼教的熏陶下,为何没有出现真正的道德进步呢?‘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中国人虚伪狡诈的人格特征与孔儒长期宣教的礼乐观有无必然联系?孔丘‘君子小人说’之中的所谓‘君子’是专指恪守礼教的人,还是泛指有教养的人?先贤墨子提倡‘兼爱’,其是不是有教养的人?孔丘的高徒子舆辱骂墨子为‘禽兽’,是因为墨子没有教养,还是不恪守礼教?子舆是‘君子’还是‘小人’?其是不懂礼教还是没有教养?

4、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擅于打棍子、扣帽子,这种文化基因来自何处?‘听圣言、不逾矩’,它与孔丘宣教的‘君子小人说’有无关系?‘克己复礼(等级)为仁’,人与人之间无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如何道德高尚的?‘礼(等级)之用,和为贵’,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如何和睦相处的?儒家伦理是不是伪道德、伪和睦?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利益不明、责权利不相符,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吗?奸佞机巧、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之社会风气的形成与这种宣教有无关系?战争年代被人揍,和平年代被人骗,死要面子活受罪是否与奉行这种‘礼乐’观存在必然联系?

6、‘学而优则仕’,礼乐文化及其儒学具不具有功利性?任何功利性的文化建构必然最终导致自戕的现实,中华民族擅于内斗的劣根性与这种‘官本位’文化有无关系?在一个倡导等级纲常伦理的臣民文化主体上,能否构建起现代公民社会?若能,这种社会是古代臣民社会,还是现代公民社会?

7、为什么孔丘提倡‘讳畏隐’?有无个人的功利目的?若不是出于‘入仕’需要掩盖自己挖墓掘坟、欺世盗名的丑恶行径,可能吗?孔丘是一个为人师表的真君子吗?若是,为何一意孤行设计圈套让人为其遮丑呢?其实,中国两千年来演绎的就是一幕假戏真唱,欺人自欺、骗子盛装的巡回表演,不是吗?

8、奉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必然导致思想与行动难以协调,它是造成人格分裂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官),亲亲为大’,其行为主体往往仅指向内部的分享;‘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思维主体往往仅指向外部的索取。在这样一个价值系统中,能否有效避免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阙失?如何有效阻止‘劣币驱良币’社会风尚形成的呢?

9、‘听圣言、不逾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乐文化及其儒学倡导的等级伦理与中国人缺乏勇气和正直纯正的品性,擅于迷信权威、塑造人神的奴性人格有无关系?一个以宗亲血缘关系为纽带‘亲亲尊尊长长’的等级伦理上升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臣民社会伦理,会不会最终导致皇权专制?孔丘的礼乐观是不是这种价值伦理体系?

10、‘真善美’的遗失往往在于‘假丑恶’的泛滥,上梁不正下梁歪,营造一个‘为君讳耻、为贤讳过、为亲讳疾’的社会舆论氛围,有助于遏制‘假丑恶’泛滥吗?以宗亲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伦理会不会导致人的自私与冷酷?它有助于促进社会的道德进步吗?

11、孔丘的礼乐观旨在灌输等级森严的社会伦理,高挂的是‘有教无类’羊头,贱卖的是‘无教有类’的狗肉。不被阉割的人不是好人,不被屠杀的猪不是好猪,人文意义上讲,这样的教育有没有悖离‘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实质?孔丘的教育观是不是反自然、反人性、反人类文明的?

12、两千多年来,即使在严刑峻法下,中国腐败之痛始终难以祛除,甚而愈演愈烈,为什么?阙失对公权力有效的监督制约,必然导致贪腐滥权。那么,在一个‘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社会主流意识里,监督制约机制能否最终形成?它是如何构建,并发挥作用的?

13、一个社会利难兴往往在于弊难除,作为臣民社会的一种官学伦理,儒学在构建现代公民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的是被动的消极因素还是主动的积极因素?倘若是后者,为何其总是充当绞杀内部优秀文化、抵御外来先进文化的工具呢?

14、‘祖述尧舜、复推周礼’,礼乐文化是不是一种文化逆流?礼乐文化源自商周时期的巫官文化,它与巫术具有同源性,中华文明的源文化是孔丘倡导的礼乐文化吗?众所周知,儒学并非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乃一孔之见,其不是中华文明的源文化,亦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那么,脱离文明之源与文化之根的儒学能否真正代表中华传统文化?‘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在此基础上,能否构建起现代文明文化大厦?真理’往往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而‘伪说’往往是人人都能理解的。中华文明的源文化来自于河洛文明的道文化,而非商周巫官之礼乐文化。前者继学于老子,乃中华真正之‘道统’,后者继学于孔丘,乃曲学阿世之‘伪说’,孔儒数典忘祖、以假乱真,将‘伪说’标榜为‘真理’是不是历史的罪人?

15、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于固步自封还是开拓进取?中国的前途在于崇尚‘真’还是塑造‘假’?任何牵强附会、不尊重语言文字,甚而对其施暴的行为,必然最终导致‘假伪劣’泛滥;任何阙失逻辑载体、模棱两可不确定语义的文化载体都会最终导向消极溃烂。挖东墙补西墙,最终收获的总是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所谓儒文化为主流意识下的中国具不具有这一特征。

16、有人总擅于将批孔批儒与‘文革’联系起来,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不是‘文革’?‘文革’是个专属名词,特指政治斗争需要,钳制舆论、禁锢思想,官方掀起的一种‘文字狱’风潮,它与源自民间对文化的理性批判和反思能划等号吗?老虎屁股摸不得,皇家的菜园总是最好的,动不动就打棍子、扣帽子是不是‘文革’遗风?对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糟粕进行批判,重新审视及定位有没有积极意义,若没有,中国融入现代文明的希望在哪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小草:礼乐文化及其儒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