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公积金劫富济贫,究竟成了谁的福利?
最近,有媒体曝出,广东、北京、上海等地,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中,低收入群体占到六成左右,但是使用公积金贷款职工中,低收入群体仅占三成左右。与之对应的是,中等收入群体在缴存中占比低,但在贷款中占比高。对此,专家们指出,在三四线城市公积金贷款额度还基本能满足购房者需求,但在一二线城市中,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与房价不匹配的现象更为明显。”这意味着,本来公积金用途是帮助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圆上住房梦,但现在沦为穷人缴纳公积金主力军,而高收入群体却在享受公积金贷款置业的好处。
资料显示2016年,北京、上海、广东公积金缴存中,低收入人群分别占比53.1%、57.44%和68.99%,但是在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中,上述三地低收入群体只占到30.6%、35.36%和26.64%。
对此,笔者认为,在近年各地房价持续飙升的背景下,以支持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为主要目的住房公积金,在购房时享受低息贷款利率无疑是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时最大的期盼。然而,对房价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来说,公积金可贷额度不足,对购房者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让公积金的作用大打折扣,
目前在北京,个人公积金贷款首套房贷款的最高额度为120万元,二套房贷款的最高额度为80万元。在上海,购买首套住房,借款家庭1人参与贷款的住房公积金可贷金额为50万元,2人以上参与贷款的,住房公积金可贷金额为100万元。那为什么,低收入群体很难享受到公积金贷款的好处呢?
案例一:王勇先生在2016年初在北京郊区某地购买了一处房产,当时房子的总价是320万。王勇倾全家之力凑了100万元首付,如果通过公积金贷款最多贷120万元,其余还有100万元就需要商业贷款,但这种组合贷款走流程就要3个月,等贷款批下来,房价可能又要往上窜,而选择走纯商业贷款通道1个月就能批下来,所以最后只能全走商业贷款。
案例二:李小姐是普通外企职员,她看中了上海静安区一套400万元的公寓房,首付120万好不容易凑齐了,但是上海公积金贷款家庭两人参与贷款的,住房公积金只能贷100万元。这意味着,李小姐还要走180万商业贷款才能圆上购房梦。而既要还公积金贷款,又要背负上百万的商业贷款,这样却是李小姐这样的普通工薪所不能承担得起的。所以公积金贷款对于一线城市的低收入者来说,仿佛是鸡肋,虽然有比没有要强些,但还是对于一线城市高房价来说,公积金对于低收入群体的帮助有限,但对高收入群体帮助却很大。现在对于很多低收入群体来说,如果无法通过公积金贷款享受到低利率的好处,况且与银行存款处率相比也没有优势,缴纳公积金肯定是得不偿失。所以,未来公积金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增加公积金使用渠道(支付房租、大病医保等),提高使用、提取的便利性。
要想彻底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仅通过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有难度的,我们可以通过针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贴息、补息来支持其购买首套住房,还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发展租赁市场等方式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总之,在对公积金进行改革之时,要重视通过多种渠道来保证广大低收入群体的福利,让更多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公积金政策所带来的福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