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太平洋两岸的产业终极较量——中美IT大战(上)
这是一场迟早要来的产业大战。也是中美争夺地球一哥位置的重大战役,堪比朝鲜战争的“上甘岭”之战。一旦IT和互联网产业,中国各方面反超美国,那么中国将会补齐产业链的最后几个短板,成为真正的“全产业帝国”。
不管愿不愿意,每一家中国的IT和互联网巨头,都会被裹挟其中。而且必须选择立场,想要远离争端,保持“中立”,认为企业家不应该卷入政治,那只是一厢情愿。公司做大了,能够影响到上亿的人群,就不会只属于某个人,必然就带着国家属性。在中美的大国博弈背景之下,一家IT互联网巨头,要么做“带路党”拿美元,要么站在中国立场,与中国人民一起斗争一起胜利。
而作为普通的“吃瓜群众”,我们每个普通中国人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你拿着的手机,也是这场中美IT大战中的筹码之一。
这个系列内容比较多,本来打算分为上下两集来写。但是列完提纲,搜集完资料以后,决定写成上中下三集,作为竞选2017年自媒体五一劳动奖章的献礼作品。
【IT互联网产业,事关国运】
中国可以容忍德国、美国、日本品牌的汽车在中国销量领先,但是不能容忍IT互联网被美国掌控。
在汽车产业,除了德国大众,德国的BBA(宝马奔驰奥迪),美国车其实在中国的占有率还不错。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在中国的合资汽车公司,销量都很不错。而通用参股的柳州五菱,更是中国神车创造者,产品遍布中国城乡。对于这个经济产值巨大的产业,除了痛心国产品牌不够给力,汽车国企太不争气,大家很少会把小汽车和国家命运关联在一起。一辆车再怎么样,也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它都不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安全。
IT和互联网产业就完全不同,它不仅是技术产品,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媒体和喉舌。控制不好,是要发生“color”革命,甚至要亡国的。即使不亡国,舆论被人家带歪,信息被人家掌控,也会打击国民自信,让国产品牌难以抬头,经济上的损失巨大。
因此,IT和互联网产业,乃是国之利器,岂能受制于人?美国人深知其重要性,因此凡中国企业要投资或者收购美国IT高科技公司,一般都是直接咔嚓,华为就屡次享受这种待遇。只有组装电脑的产业(比如IBMPC机的业务),或者美国人实在不想背的包袱(比如moto),才会卖给中国接盘侠(比如L想电脑)。
既然美国人不喜欢中国的公司渗入美国的IT核心产业,中国人当然也不希望自己的IT互联网产业被美国渗透。只是因为历史原因,中国的很多互联网产业,都有外资背景,加上西方资本的深入渗透。这让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乱象丛生,一直都是舆论战的重灾区。而这一轮中美IT大战,主战场就发生在中国。
中美IT大战,主要在中国网络本土上进行。好处是本土作战,有主场优势,坏处就不用多说了,没有早早地“御敌于国门之外”,如今要刮骨去毒,处处掣肘,必然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除了中美之间正在进行的IT产业大战,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包括欧洲,都或轻或重地卷入了进来。各方都各自打着小算盘,试图在这一场产业大洗牌中,捞到自己的好处。而这IT产业大战,敌我阵营的划分,其实也相当模糊,不乏两面骑墙派。
不管怎么样,中美此番IT大战,关系到双方国运。一旦中国夺回IT行业和互联网的主导权,必然能够扭转网络上处处被动的局面,极大提升国民信心,甚至可以输出中国互联网模式;而美国一旦此次IT产业竞争失败,必定也会损失惨重,必然会影响美国股市,甚至成为戳破美国股市泡沫的导火索。
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组长由国家最高领导人担任。可见,中国方面对此战的重视。至于美国那边,现在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成天都在怼美国的媒体,包括很多美国的互联网公司。——除了推特的平台以外,因为这是特朗普的主要发声通道。
【华为和微信,中美IT大战先锋】
中美It和互联网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期间华为屡次进军美国,屡次受挫。
以前不管怎么竞争,中国的IT和互联网企业,始终没有直接威胁到美国产业巨头的生存。一般来说,按照产业层次划分,基本都是美国人吃肉,中国人喝汤,甚至连残羹冷炙都很少。
随着中国本土IT和互联网产业巨头的发展。中国的本土企业,终于积累了强大的实力。既然长出了獠牙,再怎么装温柔,也无法再装下去,装也装不像,装得再像人家也不信。
华为已经是电信设备领域的世界第一,因为中国电信设备产业巨头的崛起。北电、马可尼、美国朗讯、法国阿尔卡特等西方产业巨头,不是消失,就是合并改组,以至于出现“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这样的公司名。华为去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5000亿人民币,按照世界五百强的排位,应该已经超过IBM (至少相当)。
至于腾讯,虽然有外资背景,但是公司是在香港上市,而外资的大股东是南非的MIH(没有投票权,甩手掌柜),而中国金融界对南非有一些影响力。因此,腾讯不像其他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被美国势力影响太大,相对独立性比较高。
这一次,华为公司,以及腾讯旗下的微信,都被推到了IT斗争的最前线,而对手就是苹果和三星(三星有深厚美资背景)。
微信担负着腾讯公司的未来。实际上,腾讯这几年的股价翻倍,基本上就是微信创造出来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是连接一切的“寄生操作系统”,跨越了几乎所有的平台。微信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注册用户超过9亿,比中国和印度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人口还多。更重要的是,每个用户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竟然超过了一小时。
而华为自从全面进军终端领域之后,短短数年时间,跃升到全球第三的地位。而前面的,正好是苹果和三星。在高端手机领域,苹果和三星有着比较高的市场地位(虽然三星去年也被美国人暗算。)华为每前进一步,都要从苹果和三星的碗里挖食。
【从容作战的微信 & 奋力突围的华为】
微信要是安心做一个聊天软件,苹果也并不在乎。而微信的野心并不在于此。微信要把自己打造成一款超级APP,并且推出“小程序”功能,可以去掉众多的手机APP。这就彻底动了苹果APP商店的奶酪。
苹果终于忍无可忍,从微信的公众号下手,禁止直读者接打赏作者,除非允许苹果抽成30%。微信自然不干,这点作者的辛苦钱,我都不抽,你脸皮真是厚得可以,竟然想下手?巨头博弈之下,苹果手机无法赞赏作者,而微信的付费阅读功能,可能也会长期搁置下去。
微信的反击,不声不响却十分有力。自己并没有发出多少声明,让公众号作者们发文怼苹果。而微信在不到一个月天的时间里,不声不响地放出诸多的小程序大招。可见,微信面对苹果公司的封堵,早就准备好了诸多的大招。
微信:允许你开第一枪,不让你开第二枪
我今天出门吃饭,已经可以很方便地扫码小程序点单,无需招呼服务员。可见,微信的小程序推广力度,再有一年半载的积累,很快就会形成气候,直接架空苹果诸多的APP。
小程序是微信进化成“超级工具箱”的最关键一步,因此不管多难,微信一定会倾力打造。而苹果对于小程序的崛起,封杀也不是(封杀意味着手机上的微信,功能被严重阉割),放行也不是(放行意味着微信的“去APP策略”越做越大)。
由于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已经在逐年下降,因此微信自身的发展,并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能够让苹果左右为难,可见微信主场作战优势明显。
与微信的从容进击相比。华为正在被围攻,主要的焦点是华为P10的闪存门事件。也就是在华为的P10手机上,使用了两种不同规格的闪存,读写速度差别也比较大,当然,由于华为对操作系统优化功夫比较到位,因此实际使用起来,差别没有测试的那么夸张。——但是,手机行业的水军们,死死的抓着华为这个污点,准备用舆论“绞杀”之。
华为为什么不全部使用高速存储芯片呢?因为被三星卡了脖子。在存储芯片,三星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而中国本土的存储芯片,目前还很不给力。当华为高端手机畅销的时候,关键零部件就会供货不足,于是不得已几种芯片搭配着使用。
这个事,暴露了中国手机行业的短板——关键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华为还好一些,能够自己设计芯片(台湾代工),其他小米、魅族、蓝绿兄弟,主要零部件都要外购。对于华为来说,与三星、苹果争夺全球市场的战斗,一下子变得很狼狈——战斗正酣的时候,弹药供应跟不上了。
想放弃也很容易,投降总是简单。微信主动退出小程序阵地,乖乖听苹果摆布,就做聊天软件好了,不要想搞什么小程序,收钱项目乖乖给苹果提三成;而华为手机嘛,老老实实去占低端市场,和国内的厂家去厮杀去,不要动苹果和三星的高端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在美国人心目中,和平也很简单,只要你趴着,美国人拿走80%以上高利润,而且美国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给你点残羹冷炙,倒也无妨。
只不过,苹果和三星,这次惹了中国最狠的两家巨头。华为和腾讯,都有“走别人道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光荣传统,既然有人准备拦在前行的道路上,要么绕路或者退回,要么就直接踩过去——踏着对手的尸体,才能够爬得更高。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削弱苹果APP功能,主要是微信来作战;而华为的道路要更艰苦一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并不那么容易找到替代品。目前正在待价而沽的日本东芝,也是存储芯片的老牌厂家,也许就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