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比预想严重
2017年3月19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一针见血,直指中国经济目前存在严重问题与弊端。仅从眼见为实的直观直接感受看,后两种失衡表现的显性,也就显得较为严重。后两种失衡本质是一种属性的,即:目前中国社会资金资本脱实向虚问题已经严重到危害整个经济肌体健康之地步。因为中国大陆的房地产行业已经基本脱离本身的行业实业属性,而成为一种投资品的金融属性东西。房地产开发从买地开始直到房子出售整个过程都有金融伴随左右。说到底是房企、炒房者空手套白狼、疯狂加杠杆的金融游戏。房企可以通过支付少许抵押金、从银行贷款、发债等形式筹得资金获取土地,又可以通过预售款、个人按揭贷款获得资金回笼等支付建安成本。可以说,房企通过金融手段、加杠杆做法可以不花一分钱成本而得到整个物业从而出售获取暴利。炒房者、购房人可以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解决大部分购房款。首付款又可以通过首付贷等民资、房企、互联网金融等获得融资。
在上述情况下,中国房地产其实是一个投机投资炒作行业,是一个赋予过多金融属性的领域。已经与必需品、消费品、用来住的的属性渐行渐远了。中国的房地产是投资品,是金融。
在这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发改委主任何立峰等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特别是金融资本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大量资金都流向房地产问题。有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价值占GDP250%,这个数字并没有包括土地拍出去到建房、或者已经开始建的项目价值,中国是住房价值与国家GDP占比自全世界有数据记载以来最高的。大量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信贷资金、民间融资都涌向了房地产行业。
不由得再次想起100多年前的美国经济学家、投资家、价值投资理论的创立者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话语:于是所有成本都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支付,开发商可以一文钱不投而获得整个资产,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大量现金进账。不难想象,整个房地产金融业可谓隐患重重,所有参与各方都缺乏原则、洞察力和起码的常识,以至于整个行业日益膨胀,并最终毁于一旦。100多年前的美国已经佐证了房企空手套白狼的游戏,这是风险巨大的游戏。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情况完全可以对号入座。这暴露的是对房地产行业这几年恶性、无序发展、管理漏洞百出的硬伤。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资金资本根本进不了实体经济,同时实体经济里用来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存量资金也被抽血出来,都在金融体系里倒腾打转牟利。一个最突出的例子是,金融机构表外融资大幅度增加,这种表外融资说到底是逃避监管的倒腾资金,在金融体系里牟利的行为。本来表内线上的上海银行间债券市场、拆借市场就非常市场化的,而且满足了几乎所有商业银行的资金借出借入需求。然而却出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线下进行同业拆出借入的“地下”同业拆借行为。这种行为就是甲银行拆借给乙银行,乙银行又拆借给丙银行,银行拆借给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等,就是不借给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对于同业拆借的地下行为,监管部门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基本不问不管。信贷资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倒腾体内循环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存在着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不仅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还进一步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融资困难。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有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曾经一度带动了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过快的上涨,进一步推高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更重要的使得整个经济资源要素都扑向房地产行业,根本无心创业创新做实业。
包括学历、婚姻、爱情、亲情等在一套天价房子面前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与无奈。中国社会正在被一套房子而严重扭曲。
必须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决遏制房地产的投机投资行为,严格控制信贷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业。在房地产调控上,政府不能再失分了。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杜绝金融资源在体内循环现象。坚决遏制银行不务正业,不是搞好存贷款主体业务,而是热衷于与金融机构倒腾资金牟利的行为。要通过大力发展民营银行来倒逼传统银行改革。切记,检验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实体企业成效如何?是实体企业是否感到融资容易了,融资成本低了,而不是信贷统计部门统计表上的数据。
坚决彻底取缔绕过上海银行间拆借市场,在线下地下进行表外同业资金拆借的行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