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草: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
苏小草: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是欧洲古典主义著名哲学家之一,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加里宁格勒),1740年,就读于哥尼斯堡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做了九年家庭教师,1755-1797年,任教于哥尼斯堡大学,曾担任逻辑学和哲学教授。
康德前期(1746-1770年)注重自然科学研究,提倡认知自然、改造自然,这一时期的康德致力于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最新成果。著作有《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起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研究》(1754年),《自然通史与天体通论》(1755年),《关于运动和静止的新学说》(1758年),《以形而上的幻想解释视灵者的幻想》(1764年)。
康德后期(1770-1803年)注重哲学逻辑的批判性研究,这一时期的康德致力于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它是由先验唯心主义、二元论逻辑和不可知论构成。著作有《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1770年)以及著名的“三个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纯粹理性批判》论述了知识的来源以及产生的必要条件,并认为知识是由先天的形式(唯理论)和后天的感性材料(经验感知)结合而产生的。这是构成康德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实践理性批判》是从先验唯心主义出发,研究人的道德伦理行为准则问题,并提出道德原则是由先天的、先验的意识沉淀而成,道德原则等同于伦理行为准则,它与社会实践没有必然联系。这是二元论逻辑中“道”和“理”不分的产物,即绝对的相对化和相对的绝对化。《判断力批判》主要是立足于先验唯心主义研究美学问题,并指出“美”是先天、先验的艺术创造,只有先知先觉的天才人物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其后,康德哲学提出了所谓“目的论”,并认为有机体和自然界的生存发展都具有某种内在的目的性。
康德哲学还提出了“物自体”的概念,物自体是“作为我们的感官对象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而它是不能被认知的,“这些物体是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们的现象”。“物自体”是康德先验唯心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并试图为二元论逻辑确立某种边界。为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认知上的对立和矛盾(经验论认为世界本源于经验感知,唯理论认为世界本源于理性),康德哲学指出,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唯理论。实际上,这是出于解决唯理论的逻辑悖论作出的,解决这一问题,不应把实践论排除在外。
康德哲学还提出了“二律背反”问题,并认为世界处于矛盾和对立之中,四组“二律背反”:(一)世界在时间方面是有始或无始,在空间方面是有限或无限;(二)世界是永远可分的,或不是永远可分的;(三)世界上有出于自由的原因,或没有自由,一切都是自然的;(四)在世界因果的系列里有某种必然的存在体,或系列里没有必然的东西,一切都是偶然的。提出这四组“二律背反”问题,是康德哲学试图运用辩证逻辑解决二元逻辑悖论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在西方哲学史上可谓功高至伟、影响深远。
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二元论的两个极端,非理性主义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理性自卑(萨特哲学),理性主义的实质是客观唯物主义的理性自负(黑格尔哲学),两者是互生互存、互相转化的。
非理性主义的主要特征:反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否定客观唯物主义哲学,鼓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无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人的直觉和情感意志作为世界的本源。主要代表人物: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伯格森和弗洛伊德等,他们基本上都是高举存在主义哲学的人物。叔本华认为,世界本源于生存意志;尼采认为,世界本源于拳力意志;萨特认为,世界本源于自我存在;伯格森认为,世界本源于生命直觉。
理性主义把人视作纯物质的“机器”,一切都可以按部就班地运行;非理性主义把人视作纯情感的“野兽”,一切都在盲目无序地躁动。非理性主义从“人本主义”出发,对西方历史和基督教文化传统采取虚无主义态度,把人的存在地位拔高到“上帝”位置的同时,又反对一切传统的道德、价值和理想,促使整个社会迅速走向堕落和失序而伤及人类自身,在悲观厌世中把目光投向另一个极端(理性主义)就成为必然。作为情本位文化,儒学的本质是非理性主义,一种导致社会走向堕落和失序的非理性主义,所以,老聃曰: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在皇权时代,官僚利益集团和孔儒文化利益集团共同治理中国,官僚利益集团掌握暴力机器,殖民牧民;孔儒文化利益集团掌握文化教育,愚民欺民。这两大利益集团沆瀣一气狼狈为奸,鱼肉百姓。
由于那时的生活成本较低,在住房、教育和医疗方面不需要太多投入,百姓生儿育女的欲望很强,依靠多生多养抗衡官僚利益集团和孔儒文化利益集团的剥削和压迫。尽管官僚利益集团和孔儒文化利益集团也多生多养,总体数量上也无法超越百姓的多生多养。随着官僚利益集团和孔儒文化利益越来越庞大,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也越来越严重,由于百姓在数量上始终占绝对优势,能够掀起暴力革命而反抗剥削和压迫,并实现改朝换代。
然而,这种改朝换代中,孔儒文化利益集团总是把全部责任推卸给官僚利益集团,并以传承所谓“道统”的名义绑架新王朝玩老一套,继续做大做强孔儒文化利益集团。循环往复,一切照旧。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住房、教育和医疗上的开支巨大而逼迫百姓不生不养了,这种历史是啥情况?官僚利益集团和孔儒文化利益集团会一直做大做强,百姓丧失抗争能力后,被完全淘汰掉。
这种体制是啥问题呢?大郑府导致官员以及退休的官员数量越来越庞大,并形成不劳而获的官僚利益集团,直至把整个社会资源掏空吃尽。住房、教育、医疗等都会成为官僚利益集团的摇钱树,当百姓无力承担保障官僚利益集团的开支时,国家财政崩溃之时,就是体制瓦解之日。
企业出现债务危机是长期的高税收造成的,各种企业纷纷倒下后,财政危机接踵而至。解决不了官僚利益集团越来越庞大的问题,任何实体经济都发展不起来。
2021/02/2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