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草:太平洋战争以及对二战的反思
苏小草:太平洋战争以及对二战的反思为实施构建日本领导下的“大东亚共荣圈”的设想,日本郑府很早就开展了对太平洋上各岛屿和东南亚地区的水文地貌、风土人情和日本侨民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并确信利用英美荷等国在这一地区军事存在的薄弱,闪电式占领该地区是可行的。基于此,日本统帅部(海陆空参谋总部)制订了周详而庞大的作战计划。该计划的内容归结为八个步骤:(一)对美国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进行出其不意的打击以吓阻美国舰队前往南洋地区支援为数不多的英荷舰队;(二)轰炸英美在太平洋上属地的军事基地;(三)闪电式占领香港和菲律宾以拆除英美在南中国海的“大门”;(四)占领泰国以向缅甸推进;(五)从马来亚登陆并占领之以从陆上夺取新加坡;(六)占领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七)占领缅甸以抵近印度洋,向印度推进;(八)登陆征服澳大利亚。此作战计划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日本打算在3至6个月内征服南洋一切国家。
日本的海军主力驻扎在台湾和海南岛的军事基地以及印度支那(越南)的各个港口,驻扎在台湾的海军陆战队登陆菲律宾作战;驻扎在海南岛和印度支那各港口的海军陆战队向南中国海和暹罗(泰国)湾地区集结后,登陆马来亚、泰国、缅甸和印度尼西亚作战;驻扎在上海的分舰队驶往广州湾地区和驻扎在九龙半岛附近地区的陆军从后方登陆香港作战。1941年11月底,日本在南中国海地区集结了50万日军,轰炸英美太平洋上各军事基地的第一线空军2500架飞机也已准备就绪。
1941年12月7日,日本统帅部向准备就绪的日军下达了作战命令,按照计划对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和英美在太平洋上的属地新加坡、菲律宾、马来亚和香港的军事基地进行轰炸。12月7日凌晨,日军的轰炸机和鱼雷艇开始向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国军舰进行攻击。日军进攻时,美军警卫部队都睡觉了,一部分水兵不在军舰上。突如其来的攻击从天而降,美国舰队、高射炮部队和飞行员完全措手不及,美国舰队遭到严重损失。根据美国统计材料,在珍珠港遭到日军袭击的那一天,停泊在那里的除小型船只外,有86艘军舰,其中包括8艘主力舰、7艘巡洋舰、28艘驱逐舰和5艘潜水艇,航空母舰不在珍珠港。遭到日军袭击后,其中有五艘主力舰(“亚利桑那号”、“俄克拉荷马号”、“加利福尼亚号”、“尼华达号”和“西佛吉尼亚号”)被击沉或遭到严重损伤,三艘主力舰(“宾夕法尼亚号”、“玛里兰号“和”田纳西号”)损伤较轻,三艘巡洋舰(“海伦号”、“檀香山号”和“拉雷号”)、三艘驱逐舰和一艘布雷艇和其它船只较大损伤。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轰炸珍珠港和英美在太平洋上属地的军事基地,日军侵入泰国。12月8日,英美宣布对日进入战争状态;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荷属印度尼西亚对日宣战;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马来亚北部。12月9日,中国、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国家对日宣战;日军占领泰国曼谷。12月10日,中国对德意两国宣战;日本陆战队在菲律宾吕宋岛登陆;日军在关岛登陆。12月11日,德意日三国缔结共同对美英作战的协定;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12月12日,印度对日本宣战。12月13日,日军占领缅甸南部地区。12月19日,英美中三国重庆会议,中国组建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2月20日,日军陆战队登陆菲律宾民答那峨岛。12月22日,日军占领马来亚北部地区。12月23日,日军占领威克岛。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12月31日,日本空军陆战队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岛着陆。
1942年1月1日,二十六国华盛顿宣言。1月2日,日军占领菲律宾马尼拉。1月10日,日本空军陆战队在印度尼西亚西里伯斯岛着陆。1月中旬,日军占领马来亚南部地区。1月23日,日军登陆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2月初,日军占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2月15日,日军占领新加坡。2月28日,日军占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仰光。3月25日,日军占领安达曼群岛(孟加拉湾),抵进印度洋。3月底,菲律宾成立“人民抗日军”。4月9日,日军占领菲律宾吕宋岛。5月6日,日军攻克菲律宾柯勒吉多尔要塞。5月8日,日本舰队和英美舰队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珊瑚海展开激战,日本舰队溃败。6月初,日本舰队和英美舰队在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展开激战,日本舰队溃败。6月7日至8日,日军陆战队登陆魁士克岛和阿留申群岛。10月至8月,中珙中央代表团与国民党中央执委代表举行谈判。11月19日至29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击溃德军。
可以看到,日军利用闪电战全面出击,五个月内占领了泰国、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香港、关岛、威克岛、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等国家或地区,作战计划已基本完成,此后,日本等待欧洲战场上德军对苏军秋季攻势的到来,并寄希望于德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而转入对苏俄作战。然而,之后,德军在对苏军的秋季攻势中被苏军击溃,日本放弃了对苏俄作战,转而把目光投向中国战场。1943年4月22日,日军占领郑州;6月12日,日军占领长沙。
1942年9月1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宣布日本郑府设立一个“大东亚事务省”,并声称: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共荣圈”内成立一个在日本领导下的亚洲各民族统一的、平等的同盟,日本肩负着把亚洲各民族人民从“白种帝国主义者”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历史使命。1943年11月,在日本郑府的筹备下,所谓“东亚各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东京隆重召开,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有汪精卫领导的中华民国(汪精卫出席)、满洲国、泰国、缅甸独立共和国和菲律宾独立共和国的郑府代表,还有印度临时郑府的代表。这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宣言,宣言描述了日本在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方面的巨大贡献和所起的救世“施恩”作用,与会各国代表无限感佩、感激不尽也。
接下来,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下,反攻倒算的时刻到来了。1945年1月至2月,苏军向德军发起反攻。2月24日,美军占领菲律宾马尼拉。4月1日,美军在冲绳登陆。5月2日,苏军占领柏林。5月8日,在柏林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6月26日,联合国家旧金山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7月26日,发表建议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俄宣布自1945年8月9日起苏俄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8月9日,苏军越过中国东北边境,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占领了中国东北。同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一枚原子弹。9月2日,签署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日本战败,中国武装保卫苏俄取得伟大成功,随后,中国爆发国珙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中珙夺取大陆的统治权。世界范围内,以苏俄和美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世界进入东西方冷战阶段。
总结评论:二战时,德日意是极右,苏俄是极左,两者看似是你死我活的对头,实则一体两面、互相转化,乃一丘之貉也。二元逻辑悖论思维的两个怪胎,作为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式,失道乱理而制造灾难。无论是极左还是极右,均强调权力或权利垄断,极左是以国家的名义作出的,经济形态是国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极端民粹主义;极右是以个体或利益集团的名义作出的,经济形态是权贵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极端民族主义。
国人居多是纯粹的物质主义者,严重缺乏高贵精神层面的追求,这种情况下,知识阶层居多没有责任心,文化流氓主导舆论空间,创造的文字垃圾泛滥成灾,整个社会迅速堕落进地狱。没有信仰支撑,自大又自卑的心理引诱知识阶层的整体性堕落,而且不可阻遏,纯物质的高级动物构造的史前文明状态也。尊卑等级的天下观交媾王朝覆灭和重建的国家观,儒家文化是构建在尘沙之上的“文化”,只能演绎摧毁与重铸的过程,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一切都是徒劳无功。这不完全是统治者造成的,先天不足的文化因素使然。深层次问题绝不是乌合之众的自以为是,构筑没有根基的大厦是大傻。没有信仰,要么人造神而接受奴役要么“我即上帝”而奴役别人,丧失了敬畏之心,行为也失去边界,善恶不分、沉沦堕落。如此一来,契约文化无法产生,文明也不存在。
中国传统的“士魂”精神是啥?救世情怀下的不自知,没有信仰而堕落的表现,正是它孕育了愚昧落后。没有信仰根基的所谓“士魂”是鬼魂也,所以,中国历史也是爱恨情仇、凄凄惨惨和唧唧歪歪的鬼魂史。不知本无文明而言文明的堕落,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也。从总体上说,中国人是非文明人,中国社会是非文明社会,而且至今看不到有改观的可能性。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办?一是寻回信仰,一是承认自己的恶,全民反省和忏悔。寻回信仰在于培育敬畏之心,放弃救世情怀;承认自己的恶在于确立行为的边界,互不侵犯。只有如此,才能构建契约文化,从而走向现代文明。
从人性本恶出发,如何推导出言论自由不会造成说假话泛滥成灾?那么,说真话不是言论自由的产物,是信仰体系的产物。在没有信仰体系的情况下,如何办?这才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在不存在信仰体系的情况下,一切都是空谈。如果压根就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尚属于还未开化的群体,最基本的问题没有思考过,只能建立空中楼阁,这和传统的儒家文人没有区别。信仰体系之内是灵魂,信仰体系之外是鬼魂,儒们是活在信仰体系之外的鬼魂。灵魂重学术,鬼魂重巫术,鬼魂附体的儒们精研的儒学乃巫术也。所以,只要崇儒就走不出历史怪圈。
接受从人性本恶出发设计的制度体系,却不愿接受人性本恶的信仰体系,这种制度体系是没有根基的,垮塌是必然的,当然也很难真正建立起这种制度体系。“道之华而愚之始”,舍本逐末而急功近利,愚昧之族群也。故而,儒学必须抛弃,寻回以“道”为华夏文化本体的信仰体系方才是正途。
以上内容参考文献《远东国际关系史》,耶.马.茹科夫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