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研究思路
苏小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研究思路关于质能问题,有四种情况:一是质量不变的储能,一是质量增大的储能,一是质量不变的释能,一是质量消损的释能。质量不变的储能和质量不变的释能不涉及物质结构变化,质量增大的储能和质量消损的释能涉及物质结构变化。把质量和能量视作一体是质量增大的储能和质量消损的释能过程。啥是质量?储存或释放能量的物质结构体的度量。
光子无质量推导出光速不变,光速不变推导出空间弯曲,空间弯曲推导出‘距离缩短、时间延缓’以及弦理论,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研究思路。光从巨大质量星体的近旁划过路径发生弯曲,爱因斯坦说这是空间弯曲导致的,又说,内侧光运行‘距离缩短、时间延缓’恰好合乎空间弯曲,光速不变。那么,他为何不说外侧光的运行距离增大、时间加快了呢?这种说法一样合乎空间弯曲,光速不变。为何外侧光的运行不能距离增大、时间加快呢?按理说也可以,就像弯曲一根铁条,外侧和内侧是同时发生变化的。所以,爱因斯坦只是摸着石头过河。
光可以瞬间抵达想要去的任何地方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既然空间弯曲,内侧光运行‘距离缩短、时间延缓’,任何光(包括直线运行的光)的运行都可以做到‘距离缩短、时间延缓’,既然这样,上述目的就可以达到了。问题是,空间弯曲时,外侧光的运行为何不能‘距离缩短、时间延缓’呢?为何空间不能向外侧弯曲呢?也应该可以,这和空间向内侧弯曲相矛盾。这是问题所在。
爱因斯坦相对论有两个空间和时间概念系统,‘距离缩短、时间延缓’是纯粹数学意义上的,不是客观的,是按照爱因斯坦提供的公式计算的。既然是纯粹数学意义上的,为何把它和客观的光的弯曲的运行路径联系起来呢?同一理论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系统,违背逻辑的同一律,混淆视听、偷梁换柱也。
然而,这种计算恰恰弥合了光速微变而为光速不变的误差,转了一个一个圈,自以为能够自圆其说了。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考虑到光速微变,这些问题不需要转圈也能得到解决。由于光子存在极微质量,受大的引力场作用,光线发生弯曲,不是空间弯曲了。由于不是空间弯曲了,是光线弯曲了,所谓‘距离缩短、时间延缓’的说法不成立。光速微变是大的引力场作用的结果,既然光速微变了,光的运行空间和时间也会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和爱因斯坦所说的‘距离缩短、时间延缓’的结果具有某种一致性而已。
相对论理论的破绽是锚定光速不变,观测中出现异像,一切都可以随着想像变。它的理论漏洞无法解释光的弯曲中为何内测光和外侧光不是同时参与。如果同时参与,光速不变,外侧光的运行‘距离增大、时间加快’也同时成立。然而,爱因斯坦的理论不允许,因为,同时出现就意味着这束光运行的空间和时间均不同步,这束光被撕裂,发生了散射。
如果光速微变,要么微变小于那个确定值要么微变大于那个确定值,而具体运算中依然使用那个确定值,就会发生‘距离缩短、时间延缓’或相反的说法。中国制造不出高精度的光刻机或高级芯片或许就是忽视光速微变造成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不如欧洲的GPS定位精度高也应该和这个问题有关,计算有误差,调试不充分。
2020/10/0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