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恐袭不是简单认定的
现在中文媒体非常倾向于认定恐袭、报道恐袭,从好的方面说,还是媒体人士承安日久,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信心。这些媒体人士不理解,一个社会环境,一但认定恐袭出现,就会出现高度戒备状况。最简单解释,交通、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使用和安保马上不同,每个人的自常生活都受影响。所以柏林警察局长康德才会说,"今天的风险并不比昨天更高,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维持我们的自由生活方式。"
恐怖袭击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定义,从文明世界的角度,一般比较公认的标准是出于政治、宗教、意识形态目的,向非武装人员发动无差别攻击。
日本红军是恐怖分子,这些极左分子以革命的名义攻击平民,这是政治。
德国新纳粹极右团伙NSU(国家社会主义地下)是恐怖分子,他们杀害无辜者,信奉国家社会主义 ,这是意识形态。
极端伊斯兰武装分子是恐怖分子,他们自爆时往往高呼真主至上,这是宗教。
一起案件,死伤再多,性质再恶劣,如果没有政治、宗教、意识形态目的,就不是恐怖分子发动的恐怖袭击,是独立的刑事案件。
是否认定恐怖袭击,对整个社会影响完全不同。刑事案件是独立事件,破了案捕了人,事情就可以结束了。恐怖袭击是针对面而非点,后面有组织有策划,恐袭出面意味安全状况完全不同,全社会要进入不同等级的戒备状态。即使是独狼式的攻击,也意味着发动者被有计划的洗脑,意味着必然存在第二个、第三个独狼。所以欧美国家在认定恐袭时非常慎重的原因。
19日的德国圣诞市场卡车冲击案,有非常明显的元素指向是恐怖袭击,最关键的特点是与法国尼斯卡车恐袭案非常相近。绑架杀害波兰司机再冲击密集人群,也不是普通刑事犯会做的。嫌犯是一名突尼斯男子。警方在肇事卡车内找到的一个临时居住证件。证件上显示,这名男子1992年出生,名为Anis A。警方最初的办案方向也很明确,捕错人捕的也是中东难民。
在没有最后证据前,德国官方至多承认恐怖袭击是调查方向,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另一个相反的案子,是同一天瑞士发生的清真寺枪击案。枪击,攻击无辜者,宗教场所,这个案子很多旁观者视为恐袭案,瑞士警方处理的很冷静,迅速破案并宣布不是恐袭案。当天土耳其有恐袭,德国有疑似恐袭,假如瑞士再匆匆忙忙宣布一起,整个欧洲安全局面就升级了,老百姓就真的恐慌了。
全球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媒体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何报道恐袭,已经是放在眼前的问题。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如何参与社会安全保障,不给恐怖分子帮忙,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记者都愿意报道大型车祸,最疯狂的记者,也不愿在失控的车辆中现场直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