珺沧海:美印争夺制造业 中国怎么办?
制造业本不是发达国家的蛋糕,曾经在它们眼中,那不过是面包屑。但是时代不同了,地主家也缺少余粮,开始与发展中国家争利。中国制造业面临被争夺,对手十分强大,主要是美国和印度。能否在这场竞争中取胜,考验中国智慧!1、美国真的要争夺制造业吗?
奥巴马提出"制造业回归",虽然远未达到预期,但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虽然未必能对中国的制造业形成决定性冲击,但心理影响较大。
这几天"曹德旺跑了"的消息被媒体热炒。福耀买下(通用)闲置的工厂花费1500万美元,改造花费1500万美元,当地政府补贴3000万美元,相当于工厂零投资。这是中国人曾经惯用的招商手段,现在被美国人所用。
福耀在美项目投资6亿美元,可以吸纳2000名工人就业,全部投产后,美国每四辆汽车就有一辆装配福耀玻璃。象福耀一样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还有很多。例如光伏领域,美国延长光伏补贴5年,但是进口产品不在其列,部分国内光伏企业早已赴美投资。
特朗普虽然不认同奥巴马的诸多政策,但在制造业争夺上将会延续。奥巴马“制造业回归”政策主要是"壁垒补贴",说白了就是,你不来我就打压你,你来了我就补贴你。特朗普政策主要是"减税财政支持基础建设"。预计特朗普为了争夺制造业,将无所不用其极。特朗普不是常人,不管他是流氓还是疯子。
在美国投资制造业,人工成本虽然高于中国,但是其他很多成本已经低于中国,土地成本便宜,融资成本便宜,能源成本便宜,税负低,配套资源优秀,技术水平较高,所以总的算下来,中国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赴美投资的项目如果放到国内,一定是好项目,一定是无污染项目,这样的项目中国更需要。
"美国创造"是无与伦比的,它站在全球经济生态链的顶端,拿走了大部分利润;如果再吸纳部分高端制造业,将会让美国经济如虎添翼。美国的“创造制造”战略,全球各大经济体想起来都会生畏。
美国的制造业回归是为了增加就业,是政客们在竞选平台上的承诺。但是客观地说,制造业不是美国的大战略,只是阶段性政策。然而印度则不同,它们真正需要制造业,而且正在不惜一切代价吸引全球制造资本。莫迪明确提出MakeInIndia。
2、未来,印度将是强劲对手!
印度经济走过弯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重点发展金融、软件、医疗产业,但是对拉动经济帮助不大。莫迪上台之后提出“印度制造”,希望用制造业拉动经济腾飞,并已经收到一定成效。当前全球经济低迷,而印度始终保持快速增长。这与印度基数小有关,也与制造业强劲增长有关。
"印度制造"也吸引了中国投资者,汽车企业北汽福田、纺织企业山东如意、手机制造商小米等企业进驻印度;康佳和TCL也有投资印度的想法;已经入住的家电企业海尔准备追加投资;华为在班加罗尔成立了中国之外的最大研发中心,可容纳5000名工程师。
外媒报道:有大量中国企业家虎视眈眈,想在印度“赌一把”。印度工商业联合会表示:鉴于大量中国企业有意投资印度,计划建立面向中国的制造业特区。如果构想得以实现,(外媒预计)很快将吸引1万亿卢比投资,折合人民币1000多亿。
印度的优势在于人工成本,在于巨大的人口容量,未来也会形成巨大的市场容量。印度的不足在于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劳动力素质偏低,由于缺乏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其劳动生产效率较为低下。所以综合分析印度的制造业成本,现在未必比中国更有优势,但是未来有望低于中国。
虽然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是全世界都认为,未来十年将是印度的十年,中国或将经历艰难的十年。如果在未来十年中,印度劳动力素质突飞猛进,管理人才快速增加,印度的高端产业反哺制造业并实现良性互动,那么印度的制造业将是一只可怕的老虎。
3、中国制造业,路在何方?
珺沧海有位企业界朋友考察过印度,并就制造业竞争力做过简要对比。他认为:印度劳动力素质低,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宗教信仰对生产管理干扰大,企业外部配套资源少,所以综合算下来,印度的制造成本并不低,与中国相比起码现在还不占优势。
但是他也认为:如果经过十年发展,印度产业工人素质提升之后,特别是中国企业为印度注入优秀的管理之后,加上基础设施经过充分发展之后,民众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印度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将会让中国压力倍增。
中国制造业面临美国和印度两大国家的争夺,美国争夺的是高端制造业,印度不会挑肥拣瘦,而是采取包容的态度,对中国制造业进行全面争夺,但是限于目前条件,暂时只能争夺低端制造。在一高一低之间,中国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中国应该怎么办?
其实中国的制造业某冲程度上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中国真正缺少的是“创造”。所以中国不应该在单纯的制造领域与美印刺刀见红,而应该大力发展中国创造,并就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修正。
1、鼓励创新和创造,一方面国家投入重金对重点领域进行研发,二是鼓励企业投资研发和技术创新。这方面,美国是最好的老师。
2、鼓励精密制造。中国制造业虽然庞大,但是精密制造还是短板之一,不要说与欧洲、美国相比,即便与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什么美国争夺制造业日本不害怕?因为日本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依然强大。
3、限制高端产业出境。对符合未来、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产业,采取美国的手段,"壁垒补贴";对那些"假高新"企业进行全面核查,对假创新、假研发彻底断奶。美欧日在这方面是中国的老师,高科技产业是绝不会允许迁移到发展中国家的。
4、继续实施减税政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高追求,不能迁怒企业的投资迁徙,成本洼地必然造成产业流动。应该因势利导,例如继续实施减税政策,让利给企业。
正如曹德旺所说:中国的精英们应该正视问题并解决问题,中国企业家的信心才能真正提高,中国制造业才能再上层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