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川普若上台 美国经济政策会大变样
周末蹦出的大消息,是美国大选一路顺风的希拉里遭遇了幺蛾子:FBI宣布重启希拉里“电邮门”调查
在距离大选日仅剩11天时,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科米突然宣布将重启对希拉里“电邮门”的调查,并直接致信国会议员,向大选局势扔下一颗重磅炸弹。中新网援引美媒29日报道称,知情的执法官员透露,美国司法部长林奇与副部长叶慈反对FBI局长科米通知国会重新调查希拉里电邮的决定。但科米后来罔顾他们的反对,并在28日直接致信给国会议员,举世哗然。据澳洲《星岛日报》援引美国媒体称,科米不顾司法部高层反对,执意致信国会的原因有二,一是他认为有义务告知议员们这一信息;二是新电邮的消息一旦泄露给媒体,将使FBI蒙上掩盖事实的恶名。据《每日邮报》援引接近科米的知情人士称,科米此举是因为“无法忍受FBI内部日益高涨的压力”,FBI的探员们认为“科米背叛了他们,如让希拉里以轻微的惩罚而逃脱将使FBI蒙羞。”该知情人士称,科米对其妻子表示,不满此事的探员的辞职信在他桌上堆积如山,他倍感压力。这些辞职信也在不停提醒他FBI的士气已然陷入谷底。“这些他最为信任的人正在向他宣泄愤怒和不满,其中也包括他的妻子。”
旁白:大选前十天来这么一出,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这事,现在看,基本是没活路了。除非是出老千,否则十有八九是川普金毛王入主白宫。这事,对于美国经济和全球市场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之后可能逐步被大家所认同。现在么,华尔街预测美联储12月加息呢:
资金疯狂逃离垃圾债市场
美联储12月会议到来之前,市场“雷区”也随着加息预期的走高而变得日益密集。美国金融博客ZeroHedge援引行业数据称,美国垃圾债市场资产规模最大的的ETF——iSharesiBoxxHighYieldCorporateBondETF(HYG),上周四单日资金流出达到创纪录的9.97亿美元。尽管大规模流出美国垃圾债市场,但资本寻找收益率的步伐并未放缓,追踪短期浮动利率债券的PowersharesSeniorLoanPortfolioETF(BKLN)在出现大量资金流入。ZeroHedge在文中援引分析师观点称,这表明投资者对于美联储加息的敏感程度,远高于他们对债券质量的关心。“HYG是投资者对加息担心程度的可靠指标。”
旁白:美联储加息预期日益强烈,承受压力最大的倒不是金融市场,而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其中包括人民币:
10月资金流出规模加大
9月外储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资金流出压力再度加大,从外储数据来看,中国9月外储下降188亿美元,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外储规模已跌至逾5年来最低。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分析称,中国外汇储备降幅扩大主要是由于央行在9月份加大了维稳汇率操作,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来稳定人民币汇率,从而牺牲了一部分外汇储备。9月日元升值,应对外汇储备有正面支持作用,外汇储备下降幅仍超出市场预期,显示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出有所扩大。另外,中国央行9月末外汇占款也下跌,环比下降3375亿元,为连续第11个月下滑,并创2016年1月来最大降幅。人民币国庆节之后,走出新一轮贬值行情,境内外人民币月度贬值有望创至少自今年5月以来最大。尽管中国正在对包括购买境外保险在内的涉外汇交易加强管理,高盛周一(10月31日)预计,10月资金外流规模将维持在上月约800亿美元的高位水平。上周五,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称,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部分银行窗口指导,要求采取措施收窄结售汇逆差。外汇局随后回应称,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但要求银行遵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加强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同日晚间,彭博另外引述知情人士报道,银联卡将被禁止用于购买香港部分保险产品。随后,银联国际公告确认,将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除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高盛周一发表报告称,中国外汇管理趋于严格,一部分原因可能来自对资本外流的担忧,另一部分可能受到近期媒体报道,境内居民通过购买香港保险规避外汇管理的影响。高盛估计,中国近期资本外流压力上升,9月流出规模增至约为800亿美元,随着贬值加速,10月流出规模预计与9月相当或更高。
旁白:中国这边对外流资金围追堵截呢,但货币技术官员压根不乐观相关前景:
原外管局司长:外汇管理不可能“既要……又要”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认为,我国外汇政策存在“新的不可能三角”。“不可能三角”即通常所称的经济学术语“三元悖论”,用于阐述一种宏观经济政策状况。何谓“外汇政策新的不可能三角”呢?管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解释说:“新的三角”我讲的是外汇政策:一是负责外汇市场价格出清的汇率政策,二是外汇市场干预,三是资本流动管制。后两项负责外汇市场的数量出清。我们不可能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即我们不可能同时既要保汇率,又要保储备,还要搞开放。至少要使用其中一个工具来解决市场出清的问题。
旁白:这是经济学教科书一年级的日常作业,拍拍脑袋谁都明白,不过是当官的一不小心说了实话而已,为何没法落地呢?因为政治家不想担责任:反正别给我出事,至于其他的,你们自己想办法。但天下间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不但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这样,那些QE刺激资产泡沫提振经济的央行家们,其实也是屈从政治家的压力,幻想不通过福利社会改革和大规模关停并转企业就能实现市场出清,结果糟糕之极,看看下面:
央行们正在针对底层95%的家庭发动金融战争
为促进通胀,央行们正在针对底层95%的家庭发动金融战争。央行们对刺激通胀很是痴迷,但是对遭受着通胀肆虐的家庭而言,有关“通胀为何好”的讨论毫无意义。认为通胀好最基本的论点是通胀能让债务人在偿还债务时更容易。但是只有收入随着成本一起升高时这个论点才站得住脚。如果成本增加但收入却保持平稳,那么家庭将会败退下来——随着收入的购买力水平直线下跌,债务仍然是一个负担。在讨论通胀时,央行和主流媒体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他们认为把所有成本/价格归纳进一个数据的通胀率是有意义的。但是“夺人眼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毫无意义,原因在于两个方面:其中,一些行业出现了两位数的成本增长,如高等教育,租金和保健行业,通胀率会因低估这些行业的成本增长轻易地受到操控。此外通胀率还会因为游戏快乐论和其它调节轻易地受到操控。其次,对那些与成本两位数增长行业关系密切的家庭和企业来说,比如高涨的租金、保健医疗费和大学学费,他们经历的通胀率比起与这些行业无关联的家庭和企业来说要远高得多。二、统计机构把所有通胀调整后的家庭收入统归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家庭收入中位数。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数据,因为这个数据是在联合了顶层5%的家庭收入后得出的。在“经济恢复”中,顶层5%的家庭得到了强劲的收入增长,而底层95%的家庭他们的购买力要么陷入停滞或是衰退。换句话说,不存在单一的通胀率或是家庭收入中位数。存在的只是不同层级的通胀和收入。美国顶层5%的家庭受房租,保健医疗费和大学学费等大笔开支的影响不大,从而在通胀中表现得很不错,因为他们的收入/购买力在增加,能在房租,保健医疗费等增长了25%的情况下很好的保护自己的家庭预算。那些收入陷入滞涨的家庭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忍受着大笔开支高涨的肆虐,经历的是每年高达8%-12%的购买力损失。
旁白:针对通胀的战争,谁打响头一炮?是英国:
英国通胀偏高成央行难题未来五十年恐无解
如果金融市场指标可信,那么未来半个世纪,英国都无法让通胀受控。这些指标可能被其他因素扭曲,但导致英国央行能否控制通胀受到质疑。英国正在为离开欧盟后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时期做准备。看到英镑兑美元重挫至31年低位后,英国央行下周可能提高通胀预测,说明通胀超过目标的程度,达到1997年央行获得独立权以来最高。英国央行8月已经预测未来两年和三年时间通胀率为2.4%,高于2%的目标。随后英镑进一步下跌,因为担心英国脱欧谈判可能采取强硬路线。英国控制通胀的工作可能比较棘手。一些议员批评超宽松的立场,而收紧政策又可能将经济前景全盘扼杀。分析师目前对近期物价前景冷眼旁观,没有人预期通胀会重返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两位数。一如央行官员们,对于汇率贬值等因素所造成的短暂影响,他们多半予以忽略。但长期的担忧正引发投资人的疑虑。“长期通胀预测偏高,而这又增加了必须保护自己应对通胀的急迫性,因此这可能会成为恶性循环,”顾问公司HymansRobertson投资主管JohnWalbaum表示。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过去10年来,有八次通胀超出英国央行的目标,而有五次较目标高出逾0.5%。数位大型国际性银行的分析师表示,他们预期物价将在2017年底达到约3%的高峰,低于金融危机后的5%,以及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逾15%。至于中长期预测,市场反应被视为是唯一的讯号之一,特别是通胀保值债券的损盈平衡通胀率,这可表明通胀保值债券要比一般债券更适合投资时所需的平均通胀率。通胀保值债券是零售价格的指标,分析师称这可能较消费者物价高出约1%,暗示损盈平衡通胀率约为3%,表明英国央行正在达到其目标。50年损盈平衡通胀率目前约为3.5%。部分分析师指出,英镑在英国脱欧公投后贬值,为可能的罪魁祸首,这使得多年内平均通胀率都将存在居高不下的风险。“市场正在反映通胀短期过度冲高的因素,这可能显现在各期公债身上,就连你可能没料到的债券,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RBCCapitalMarkets资深英国分析师SamHill指出。
每日综述:如果川普金毛王上台,那么赤裸裸的财政赤字和宽松货币组合套餐跑不了。现在美联储不是拼命口炮搞加息预期么?到川普上台,形势可能是相反的,而对中国经济而言,汇率贬值压力可能一下子轻松很多,大家都觉得日子没那么难过嘛,但很快大家猛然发现,一场高通胀就会呼啸而来。
页:
[1]